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明明要超越自己,偏偏要关注别人:为什么要学会《断舍离》

明明要超越自己,偏偏要关注别人:为什么要学会《断舍离》

阅读量:3615314 2019-10-20


--我们被整个社会消费的事物包围着前段时间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对我启发很大。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当心情烦躁、郁闷的时候,喜欢收拾东西。主要包括自己常待的住处、办公桌以及办公电脑里的文件存放等。所以,我的办公桌、电脑桌面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干净的。
整齐的办公桌、一幅纯净的电脑桌面……,尤其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能够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古语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很多人来说,宿舍、办公环境的整洁虽然谈不上“扫天下”的重任,但是能够反映一个人是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每次整理自己的空间时,感觉就像是缕清自己的思绪。虽然看起来耗费了时间,但是烦躁的内心会慢慢的沉静下来,然后在干净的环境下继续开始未完成的工作。
因为有着与《断舍离》描述的行为相同的习惯,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尤为亲切。
原以为只是一本学习如何整理空间的书,其实它并不是流于表面上的扔东西。书中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认识,如这样一则标题:“我们生活在‘事物随意渗入生活空间’的年代”。
换在当下我们生活的环境来说,更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们被整个社会消费的事物包围着。”
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购物的APP、短视频,根据大数据的推送,甚至是跨平台的推送,无时无刻地在吸引眼球。这些精准地推送,以致于我们在浏览查阅资料时,很容易偏离要做的事情,而时间不知不觉间随之而去。
生活在被消费事物包围的时代,不上网也是不现实的。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建议妙招:
在整洁的办公桌上,罗列自己的要做事情的清单,放在键盘或者电脑屏幕的一侧,时刻提醒着直接做事的目的,要达到的结果。
尽量将手机放在视野范围以外,来电话能接到就行,但是工作的时候不要看到。
尽量使用纯净版的浏览器,只打开自己目前正在编辑的工作和对话框。
--明明要超越自己,偏偏要关注别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演员刘雅瑟和大家打招呼时说了一句让现场年轻演员觉得非常的霸气的话。
“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但是又接着说了一句:“因为挑战的是我自己。”

现实中像演员刘雅瑟这样看清自己的人只是少数,而更多的是人明明要超越的是自己,但却偏偏选择注视着别人。
“小李十一假期要出国旅游了,我在想去哪找个景点打卡呢?”
“大学舍友辞职做了微商,看起来做的风生水起,我在犹豫要不要加入……”
“新来的同事正在报班学习尤克里里,我也一直想选择学习一种乐器。”
有些别人在做的事情,不管自己是做与不做,内心过度关注的话就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因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事物对内心的影响,早已慢慢超过了可改变事物的影响。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想做的不要太多。学会舍弃一些东西,集中精力学成一件事,然后在做其他的。
思维也是需要“断舍离”,这也是“断舍离”的最高境界。就像《道德经》中的“少则得,多则惑。”
著名作家雪漠在《雪煮道德经.第贰辑》中,从选择“少”与“多”的角度作了解释:
“少则得”,选择很少、很专一的时候,往往可以得到一些东西;贪得太多,反而什么都得不到。“多则惑”跟“少则得”相反,选择过多,拥有更多,诱惑就会更多,反而会让自己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郑茂松在《微型的人生》中,也曾表达过:
虽然欲望少一点,但是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行动的力量,甚至还会增强。因为挫折会减少,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都会比以前少很多,这样相对是比较健康的。思维上的“断舍离”不像物化外在的实物那样容易做到,但是可以从缩减自己短期想做的事情,从三件缩减为一件,当然这并不是不做另外两件事,而是在优先高质量地完成一件事,会更有信心的做第二件、第三件事。
见贤思齐是好事,但是更多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生而为人,最好的状态不是跟别人对比,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近期文章荐读
激动:我跑过了人生中第一个300公里
上好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上好专业的一般大学?
大专学历不可怕,“大专”思维才可怕
因为追求自己喜欢的,所以痛并快乐着 | 荐读《痛并快乐着》
朱亚文:难道演戏只是为了圈粉吗?|《我和我的经纪人》
除了《都挺好》的苏大强,还有这样逆流而上的爹
用眼睛观察生活,用文字描述生活,用行动体验生活。
——by 百里圆
喜欢请点“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