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小冰河期即将结束,“大宇宙意志”注定华夏兴旺

小冰河期即将结束,“大宇宙意志”注定华夏兴旺

阅读量:3616980 2019-10-20


今年过临界点了,气候临界点在今年出现了!



新疆哈密
看了下资料,哈密地区的植被也开始恢复了,有几个朋友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今年他们跑了半个中国,观察植被,今天考察结束了,说比较明显的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降雨连续三年出现了…降水覆盖的现象。要知道,塔里木盆地曾经是…中国的高温区,降水的云层根本过不了那沙漠。而连续三年,降雨可以覆盖整个塔里木了,如果这个气候可以保持下去,那么从明年开始,降水会覆盖柴达木,一旦柴达木被覆盖,古河流就会重启了,最快十年内,古河道就会开始重新流动起来。他们今年考察的地方之一…若羌流域。若羌的四条支流恢复水流了,今年若羌流域居然出现洪水了,阿里居然长树了。他们拍的有照片,阿里的树都特码死了快两千年了吧。



从植被的状态就知道是一个季节的对吧,看植被的覆盖量,这是陕北地区的改变,他们在采样的黄河数据是,从上游开始,泥沙含量一年一个指数级的下降,今年黄河壶口的泥沙含量已经变了,黄河携带泥沙主要是从甘肃境内开始的,甘肃已经开始恢复了,他们预估是在四十年内,降水会推进到长城以北,如果降水进长城以北了,就是西周了……

他们也说了一些其他的气候变动,,,,说南极那边的融化不可避免了,因为南极大陆架上今年出现湖泊了,今年夏天,他们得到的南极站和气象卫星的数据是说,南极出现了上万个冰湖,中国居然还有一大堆SB在担忧气候变暖,脑子进水了,我们可是大陆国家啊,我们算一个趋势,西方文明的崛起刚好是四百多年对吧,从他们开始崛起算,他们大航海开始是在明朝开始的,是的,借的全球气侯变暖开始行动,在两百年前,美国开始建立。也就是说,气候变暖很有可能会终结掉他们的好日子,而欧亚大陆会再一次回到历史应该有的地位,他们就是全球气候变冷后崛起的,小冰期后崛起的,,而现在,一切都回来了。




四川的态度是:“关我屌事”反正四川是冰期和他没多大关系,回暖也没啥关系,,四川盆地气候啊!是小气候,要是四川气候变动猛烈的话四川就不会有熊猫了,熊猫也是气候转变的一个证据,熊猫君今年大量过秦岭了,回他老家了,竹子过秦岭了啊,水分变多,竹子回去了,熊猫也就回去了,所以,什么时候野生熊猫主要集中在甘肃和陕西了,那就是什么时候回到了西周的时代,因为那时候,熊猫主要就在那些地方活动。
然后我今天听他们说的一事儿我表示震惊了,气候领域的人真的好无情,他们说,长江流域里的鲟鱼灭绝是好事,我自己也养鱼,我琢磨了一下,好像真特码是那么回事因为鲟鱼耐冷,不耐热,他们和生物学的人聊的内容就是,鲟鱼在长江出现是唐朝之后的事情,因为唐朝前没有记载过长江有这种生物,也就是说是气候转冷之后,鲟鱼进入的长江流域,因为鲟鱼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他们能忍受冷,但是不能忍受热,鲟鱼的水温上限是25°,水面结冰了,鲟鱼都不会死但是…水温一旦超过25,鲟鱼就不吃东西了,一旦超过28,鲟鱼就会开始趴缸,一旦水温过29到30这个临界点,他们就会死亡,也就是说,鲟鱼死在长江是水温的问题,而绝不是是洄游的问题,他们的证据就是,社科院的在武汉放了匙鲟,网箱观察,武汉是长江中段,也就是说比较客观的一个地方对吧,不是下游也不是上游,他们投放的匙鲟,GG了。
碳排放的主力可不是人类,特码的…有种堵火山去,特别是海底火山,那碳硫排放…,喷发一次是多少,海底喷发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而地质活跃的最多的就是海洋,地球君才是碳排放的主力,而海洋藻类才是生产氧气的主力军,但是他们死活要说是巴西雨林是地球之肺,话说生物他们白学了么。
后记:小编觉得,连母星都飞不出去的人类太过自信了,大宇宙意志才是真正的主导力量啊。
重发:
真正的大事: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寒冷、干旱是中国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但科学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
陈宝福是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的一名司机,长期往返兰州市区与机场间。近几年,他发现这段路变了。
“以前这70多公里路基本上都是荒山。最近几年雨水多,光秃秃的山都变得绿茸茸。下雨的时候看去,有点南方的感觉。”陈宝福说。
在离兰州千里之外的敦煌,干旱的气候使得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保存千年。然而今年莫高窟两度因雨暂时关闭,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长了草。
人们发现的星点变化,早已出现在科学家的视野之中。
记者 | 任卫东 谭飞 张玉洁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客户端,原文首发于2019年9月16日,标题为《寒冷干旱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

今年雨水多,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就敏锐地关注到西北降雨量增多的情况。他后来提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推断。
“此后30年的情况证实了这一推断。我们运用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中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
记者从陕甘宁青等省份的气象部门了解到,1961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大部降水增多。2000年后暖湿化更为显著。

今年雨水多,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
以甘肃为例,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升温0.29摄氏度,降水东西有异,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2018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
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降水增多在西北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如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但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增幅不明显,部分地区甚至略有减少。
此外,冰川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等现象,也在西北大部出现。
自施雅风提出推断后,专家学者就开展了大量研究,试图解释为何西北会出现气候变化。
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变暖驱动水循环加剧,可能是西北气候暖湿化的根本原因。
丁一汇说,对于西北而言,水汽主要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随着北极变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也在增加。在气流作用下,三个地方的水汽集中到西北,水汽输送加强,西北降水增多。
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介绍,西北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更显著。如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温0.45摄氏度,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
西北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荒芜。近年来,增多的降水加速了西北增绿、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季旱情。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省降水量为近60年第二,全年水热匹配好,农作物主要生长季旱情为历年最轻。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沙漠边缘外扩速度减缓,生态环境显著恢复。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韩涛介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的综合评价指标。“近20年来,祁连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2018年达到最大。2018年指标升高面积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39.8%。”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看到这个商机,曾在城里经营酒店的何甲奇返乡创业,在海拔超1500米的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建立农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现在高海拔地区也能种菜,错季上市菜价高,去年收入了146万元。”

今年雨水多,8月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泛起绿意。敦煌研究院供图 孙志军 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宗省认为,从短期看,抓住有利机会适当增加农业种植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是“双刃剑”。
近年来,西北出现“旱涝并存并增”的新情况。2018年以来,黄河上游连续经历两个丰水年,多个水电站防汛形势严峻,个别水电站泄洪数月之久。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事件也在增加。“随着气候变暖,暴雨山洪增多,且分散性、突发性显著,造成的灾害严重。目前亟待提高灾害防范减灾意识。”张强说。
李宗省说,气候变化为西北带来新机遇,但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改变,应协调好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尽可能满足生态用水需求,以应对新挑战。
延伸阅读:一个重大信号!中国大西北正在变暖变湿作者:牛弹琴
一个直觉,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不仅仅影响中国,还必然影响世界。
几点粗浅看法吧:
第一,西北将不是原来的西北。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是西北不少地区最大的难题。因为缺水,生态不宜居,发展经济也困难。
但生态的改变,显然将对西北带来积极影响。简单地说,荒山将更容易变绿,甚至都不需要人为去种树种草;庄稼收成将明显增加,极大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沙漠戈壁,未必一直就会是沙漠戈壁。
想一想都让人激动,大西北有着广袤的土地,但可惜很多都是沙漠、戈壁、荒山,如果有一天真变绿色了,变得像东北那样了,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这当然有空想的成分,但也不要怀疑大自然的伟力。这不是一年两年的变化,放在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轴里,有什么变化不可能呢?
到那时,西北还是原来的西北吗?还会有孔雀东南飞?
第二,西北更北,也不再是苦寒之地。
从寒冷、干旱,变得湿润、温暖,变化的不仅仅只有中国大西北,还有整个北半球的苦寒之地。
大片的荒原、戈壁乃至沙漠,将可能转化成绿地乃至良田,这将给未来人类带来多大的福音。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的远东,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大西北变暖变湿相一致的,其实是全球气候的变暖。正是因为气候变暖,北极冰川正在融化,这将使得北极航道变成可能。以前的冰山之地,正在成为未来贸易的黄金水道。
谁掌握了贸易通道,谁就在未来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所以,最近几年,围绕着北极航道,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击态势。
特朗普心心念念想买格陵兰岛,当丹麦政府婉拒后甚至一怒之下拒绝访问丹麦,绝不仅仅只看重格陵兰的丰富矿产资源。特朗普不相信气候变化,但并不妨碍他未雨绸缪乃至采取非常手段。
有一种说法,中国古代边患最严重的时候,正是北方气候极端的时候,游牧民族第一选择,就是向南扩张掠夺求得生存。这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
大西北正重新绿起来,也将改变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
第三,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也是相当长期的博弈。
新华社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宗省认为,气候变化为西北带来新机遇,但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改变,应协调好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尽可能满足生态用水需求,以应对新挑战。
确实,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既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盲目乐观。但这也意味着,这将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博弈。
更要看到,气候变化确实也是双刃剑。
新华社报道就说,随着大西北的变暖变湿,极端天气事件也在增加。
“随着气候变暖,暴雨山洪增多,且分散性、突发性显著,造成的灾害严重。目前亟待提高灾害防范减灾意识。”张强说。
不由想起了两句话。
一句话是著名的“两山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想一想,未来的大西北,如果都是绿水青山,如果生态得到彻底改善和保护,那将是怎样的场景!
另一句就是恩格斯的那个著名论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大自然的伟力前,人类还是太渺小,更要有所敬畏。但大自然也是慷慨的,必将回报那些努力的人们。
为西北欢呼之余,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南方会怎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编者略有调整,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我们联系。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