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乐:古筝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是著名古筝演奏家于秋旋演绎的《渔舟唱晚》。她的演奏技艺娴熟,感情细腻,空灵飘逸,韵味十足。
《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
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速度逐渐加快,旋律线呈递降型,使乐曲跌宕起伏,逐层发展,把音乐推向高潮,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第一段,慢板。
乐曲以一段抒情欢快的曲调开始,为上下两个乐句,相互呼应,对仗式结构,旋律起伏婉转而富韵味,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这段旋律进一步展开后,音域移高,节奏活泼,把“唱晚”之意延伸,宽舒而悠扬,描述了夕阳下渔舟晚归时的静谧,节奏的动荡,似是渔舟在水面激起的波纹。其后旋律连续下行,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细腻而极具风格,使情绪随这高涨。
第二段,稍快板。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并逐层向下移位,造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旋律先递升后递降,速度不断加快,继而结合成一个循环圈,加以多次反复,并且速度逐次加快,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的画面,表现渔人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欢乐场面。在此之后,音乐空然切住,以慢速结束全曲,耐人寻味,使人久久沉浸在乐曲带给人的意境当中。
聆听,比较其他版本:
这是著名古筝演奏家项思华演奏的《渔舟唱晚》。当代中国筝乐大师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早年专修钢琴,後师承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又从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项斯华先後在北京电影乐团、上海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古筝独奏演员,并任教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项斯华的筝乐成就,在海内外均享有高度评价:“她的演奏细致朴实,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清新”;“有气质、有技巧、有音乐、有特色”。
这是著名古筝演奏家许菱子演奏的《渔舟唱晚》。这个版本不是纯古筝,而是同时以高筝、杨琴伴奏。听来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温情雅致,郁郁乎文采斐然。
这是电子琴版本的《渔舟唱晚》,为上个世纪非常有名的电子琴大家浦琦璋所改编和演奏。听这个版本的《渔舟唱晚》会有惊喜,就是中间一段后来特别截取出来,然后做了无缝衔接和循环,被中央电视台用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这一用就用了三十多年。(很多人天天能听见这个背景音乐,但是不一定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其实它的名字仍是《渔舟唱晚》的电子乐版本。)这是当时浦琦璋本人也没有想到的。上世纪80年代,浦琦璋作为电子琴爱好者和最早的探索者,在电子配乐方面有很高的天赋。课时她崭露头角后,很快就退隐了,只留下很少的唱片。这首曲子就出自浦琦璋当时的唱片《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