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考研仅剩两个月了,还有许多同学对新闻报道策划不是很明确,今天我们就推一篇旧文,是关于清明节的各大媒体的报道专题,大家可以从这样的一些新闻报道策划中学到最新的技术、案例和方式,把它应用在你的考场上。
清明节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传统节日专题报道策划如何做得更有意义?我们可以从资深媒体身上取取经。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清明节专题报道五宗“最”,揭秘专业媒体的专题策划。
报道策划是什么
报道策划历来都是考研实务考试的必考项。新闻策划到底是什么?它是指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通俗易懂的讲,在写报道策划的时候,你要把自己想象成某个媒体的总编辑,针对题目所给的事件,合理的安排你的人力(包括记者、编辑、摄像、新媒体形式的制作者等)和物力(一般呈现出来的是拍摄设施、报道时间、版面。)进行这件事情的报道,以期达到比较好的报道效果。
最沉重
《中国青年报》,H5作品《清明祭英烈——传递火种,缅怀不朽》
1作品展示
长按二维码观看H5
2案例分析
2017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推出清明节专题报道策划,以缅怀英烈为主题,制作了H5作品——《清明祭英烈——传递火种,缅怀不朽》。这个H5作品阅读量近1045万,超过600万网友在线参与传递火把,悼念英烈。
(1) 选题宏观,充满历史分量
祭奠、缅怀是清明节永恒的母题,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将报道选题聚焦于历史,从传承历史记忆的方向,增加了专题报道的内涵。
H5作品画面从战争时期的烈士到奥运火炬手的传递衔接,呈现了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场景。
(2) 声画共用,烘托气氛
为了让H5作品更立体、有感染力,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在作品中运用了声音、画面、解说词等元素,除了对基本历史背景的叙述,更多的是挖掘新闻的人文特征,有益于气氛营造,使受众更有代入感,将哀思寄托在H5作品中,呼唤受众情感。
(3) 交互设计,撬动传播
H5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受众的交互性。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通过“点击点燃火炬”这一具有深意的交互行为设计,促使受众在观赏完H5作品后,将对英烈表达的“哀思”转变为共鸣的“情感”,进而促使受众点击“点燃火炬”,在朋友圈分享,形成火炬点燃接力。实际上,这一交互设计是立足于人际传播网络,最终实现H5作品在朋友圈的裂变式传播。
(4) “幕后”变“台前”,延长专题报道“营销”
H5年年有人做,但中青报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和别的专题报道不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在推出该H5作品链接的同时,也推出了一个“揭秘中青报H5作品制作”的视频。
该视频以专题报道编辑部同事自拍的形式展开,将幕后的策划会搬上“舞台”,形成了这个专题报道的一个“营销点”。通过“编辑部故事”的营销,这个专题报道就更具有了新闻性,传播性更强。
3从案例学报道策划
如何让你的H5多活一秒?
虽然H5概念一直被热炒,各类H5产品也蜂拥而出。但是不得不说进入2019年后H5越来越有“衰颓”之势,由于H5的传播大多依靠“诱导分享”,在微信严打和限流的情况下,相当于断了H5刷屏的生路。
对于一个H5产品来说,如果想要避免昙花一现的悲剧,那么就只有想方设法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
通过场景化体验、时效性这两方面来优化用户体验;H5产品的目的不是技术教程,而是传达核心信息给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策略、创意等内在核心内容才是H5决胜的王牌。
最情怀
央视新闻,“睹物思人”系列视频报道
1作品展示
《#睹物思人#你还在我身旁 央视新闻帮你绘出思念》
《睹物思人:这部旧手机里,住着唱歌的妈妈》
《睹物思人:大二八、算盘…… 每一段思念都令人泪流满面》
戳标题可以直接看报道的哦!
2案例分析
延续清明的“追思亲人”主题,央视新闻邀请所有受众将自己与逝世亲人的故事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投稿到央视新闻。央视新闻精选有代表性的故事,制作成动画视频播出。
(1)选题微观,突出故事性
“睹物思人”这一策划主题具有非常强的人文关怀倾向。总体而言,央视新闻从小切口入手,选题微观,选取个体的“真实自我故事”,以小见大,呈现时代、社会的宏大叙事。
近年,“非虚构”概念非常火热,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产品都出现了非虚构的倾向。这是源于,小人物的“故事”能够捕获更大的流量关注度。但是,非虚构的含义依然饱受争议,作家王安忆说:“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着的事情,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非虚构”。而这,也代表着新闻的另外一重意义。
(2)UGC模式征稿,加强话题互动性
央视新闻提供“睹物思人”的一个活动平台,通过征集故事的方式来填补自己专题报道的内容,实际上是一种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
UGC即用户自己生产内容,将内容展示给其他用户。对于媒体而言,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找到了更得力且节省成本的方式;而对于写作者而言,他们则在媒体渠道上找到了写作的价值和发声的快感。
(3)动新闻结合短视频,做足新闻可视化
动新闻是运用三维视频(动画)方式呈现新闻的一种产品,它以真实的新闻事件或人物为素材,将故事化叙事和动画再现结合起来,用声画的配合来克服文字报道形式上的乏味。
央视新闻为每一个用户投稿的故事制作了动画短视频,配以旁白解说,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文字和图片中的环境缺失、场景缺失等不足,满足人们动态化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它短小精悍的传播形式也非常适合信息的动态传播,较小体量的传播符合用户碎片化的观看要求。
3从案例学报道策划
什么样的新闻适合“动”起来?
动新闻视频能获得不同于传统新闻视频的传播效果,但绝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动”起来。通过分析海内外媒体优秀案例,可以发现以下三类新闻适合用动画形式呈现:
灾难、战争、历史等无法临场的新闻内容,可以通过动画进行场景再现或者还原;政治报道、选举报道等严肃议题,可以利用动画增强新闻趣味性,吸引年轻群体;数据新闻再升级,运用新闻动画形式对数据新闻“再加工”,进一步增强数据新闻可视化。
最数据
界面新闻,《墓地价格已经涨到几十万了,你能接受换种安葬方式吗?》
1作品展示
《墓地价格已经涨到几十万了,你能接受换种安葬方式吗?》
戳标题可以直接看报道的哦!
2案例分析
界面新闻的选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借清明节的时机聊中国人的“身后事”,重点报道中国墓地价格上涨、安葬方式不一的社会现状。近几年中国的墓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价格也快速飙高。在墓地价格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专门买一套房放置已故亲友的骨灰和墓碑是很常见的事。
(1)确定选题,挑选适用数据展现的新闻内容
墓地问题是现在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墓地的价格持续飙升,另一方面,墓地资源稂莠不齐,墓地市场混乱。
确定选题后,在这个改建中,什么信息适合用数据新闻来呈现,以弥补文字报道的不足呢?可以发现,墓地价格的变化趋势用数据新闻的方式来展现会更直观,能够起到文字+数据报道>文字报道的效果。
(2)收集数据,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完成一篇完整的数据新闻最重要的一步。数据分析就是要找到数据的特征,这样才能知道如何用好的方式来呈现数据。本篇报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命题是:未来墓地会不会不够用?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中国遗体火化数量以及墓地资源数量等繁杂的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要想阐述好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展示这些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
选择合适的数据呈现方式,将不同的数据做成不同的折线图,便可以轻松构建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报道的基本框架。
(3)数据降维,简单呈现
数据新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新闻,弥补文字报道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最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传达最简单的新闻事实。
报道中,在叙述“生态葬的推广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内容本身信息点多,又比较复杂,所以可以选用数据新闻的方式来呈现。但是,推广地区的核心是“地域”,我们本能会想到通过大数据统计,通过在地图上直接标注数据的方式来呈现,但是这并非是最直观的展示方法。
通过数据降维,弱化各推广地区的具体数据,突出生态葬的类型和使用最多的地区,能更清晰地阐释新闻信息。
3从案例学报道策划
2019年数据新闻不再是玩图表啦
2018年,以“网易数读”为代表的各种数据新闻兴起发展,着重以各种图标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但是,2019年数据新闻还要继续玩图表吗?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发展,延展数据新闻内涵。
交互新玩法:地图——地图展示可以更精细、更美观,还能加入更多交互元素,为叙事提供融合基础。
报道新视角:无人机新闻——通过无人机可以获得一个地区的俯瞰视角,既能更新数据,又可以对数据有一个更现实立体的认知。
加载丰富信息:AR技术——融合AR技术,将新闻变成一个实时的数据可视化页面。
最有趣
《新京报》,条漫系列作品
1作品展示
《踏青极简史丨一年之计在于春…...天瞎玩》
《古代人过清明,比我们想象中更嗨皮》
戳标题可以直接看报道的哦!
2案例分析
《新京报》所选取的两个报道角度都非常有趣、好玩,一个是梳理从古至今的清明踏青活动发展,另一个是梳理历朝历代清明节的习俗。正是因为选题轻松,所以《新京报》大胆采用了条漫的形式来做清明节的专题报道,可以说是众多清明节专题报道中的一股清流,非常对年轻人的“胃口”。
(1)时间顺序,叙事逻辑清楚简单
显而易见,《新京报》挑选的两个选题都是以时间为主要逻辑推动叙事的。这种时间轴的叙事逻辑非常贴合条漫从上到下滑动的观看体验,因此更能将稿件的逻辑顺序展示明白。
这两个报道都从古代开始叙事,通过滑屏模式展开,历朝历代,整体上构建了线性的阅读和认知体验。在“屏媒时代”,很少有读者会逐字逐句阅读文字了。因此,简短的文字、大幅的插画,正适应了多数用户“滚动浏览信息”的使用行为。
(2)古风设计,营造氛围
从形式上来看,这两则条漫都以“上帝视角”、调侃口吻再现了清明节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插图和背景设计中,有很多米黄、米灰色的元素,模仿宣纸的质感,刻意营造一种传统、古风的氛围。
另外,这两则条漫插入了很多著名历史人物,赋予历史人物性格,并虚构其间的对话,给受众一种亲切感,也更有利于塑造年代的立体感,加深受众的沉浸体验。
3从案例学报道策划
条漫可能不再是“当红炸子鸡”
条漫从图文形式上非常契合公众号的用户阅读习惯,也正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刷屏级的案例出现。但是如今,条漫也逐渐式微,出现了很多局限:
条漫式的内容已经越来越难破圈传播,大多仅局限在垂直兴趣领域,再也难达到以往全民转发点赞的盛况。
从沉浸度来说,条漫仍属于重度阅读内容,看完一篇优质条漫,阅读总时长通常超过十分钟,很少有用户有耐心看完。
条漫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其创作者通常都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看多了同一创作者的条漫,就会觉得大同小异,缺乏吸引力。
最融合
光明网,“网络中国节?清明”专题报道
1作品展示
2案例分析
2016年,光明网和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联手推出了“网络中国节?清明”专题报道。专题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包含文化解析、祭奠亲友、小游戏、缅怀先烈、踏青游春等五大板块,实现了初步意义上的融合策划传播。
(1)“云祭扫”H5作品,突出交互性
光明网在手机端推出了“云端祭扫”H5专题,以“寄往天堂的一封信”为主题,采用“网络鲜花”、“网络祭酒”等“互联网+”潮流元素,倡导文明祭拜、绿色扫墓,顺应年轻人“网络祭扫”的文化。
(2)小游戏增加专题趣味性
光明网专门推出“密室逃脱”类小游戏“清明迷踪”,以小明寻找“杏花村”为题,运用清明、村落、牧童、诗词等元素,打造出一款全新的知识型清明小游戏,网友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游戏体验。
(3)开设微博话题,增加讨论度
光明网微博开设#清明祭英魂#话题,向网友发起三行短诗有奖征集活动,网友@光明网并加入话题#清明祭英魂#,即可向光明网微博进行投稿。这个活动不仅增加了专题的讨论度,更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
3从案例学报道策划
融合报道策划必须具备哪些思维?
融合报道说了很多年,但出色的策划却屈指可数。怎么利用黑科技丰富报道内容?怎么平衡技术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做融合报道策划时,必须要有这些新闻思维:
整合思维:协调多方力量达到一体化效果——尝试采用新的写作风格,掌握新的传播工具,学会运用新的表达方式以适合网络媒体阅读。
多媒体元素思维:构建立体复杂的关联性逻辑——把多种表达元素聚合到一起,在线性的时间里尽量多地满足受众的听觉、视觉和体验、参与的需求。
互动思维:以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为导向——利用好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两个平台,对重大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适合新型受众需求的立体传播。
作为新闻实务的一部分,报道策划是一些学校实务卷的必考项,相比于消息和评论而言,报道策划的“模板”更为清楚,更加容易取得高分。
今天从清明专题报道入手,给大家分析了五个经典的媒体策划案例,希望小伙伴们能对报道策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在考研的应试考试中,策划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绝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像媒体做出的精美的“创意选题”!考场上,拿分才是关键!
小羊全能冲刺班会带大家一起完成实务冲刺!从新闻专题策划到电视栏目策划,从融媒体、全媒体等新媒体策划到公关广告活动策划,让你精通各类型策划方案写作,轻松get考试得分要点!
答题冲刺班助你两个月再涨几十分!火速报名↓
编辑:清栀
羊村经验贴「老羊的经验贴|人大|佛系战人大|复旦MJC第一名|南大MJC|浙大MJC|工科战人大|四川大学|艺术生战复旦|山大手账女孩|北师大|浙大MJC|人大扫地僧|南师大组团|浙传第一|中传第一|河北大学|南师大|人大广电」
新闻实务分析「20届最强实务解析|实务入门|浙传|中传|人大|南师大|暨大|安徽大学|广外」
热点解读「北大退档|高铁霸座|乔碧萝|韩商言|双宋离婚|明星出轨|吴秀波出轨门|王源抽烟|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美主播辩论|复联4|巴黎圣母院大火|章莹颖|五四新青年|宜宾地震|热点评论汇总|年中评论总结」
答题上分「媒介融合|新闻史名解|读论文|理论答题高分技巧|名解答题模板|消息结构|国际传播|实务理论答题模板|智媒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新媒体论述|新闻史背诵|消息写作雷区|七大低分陷阱|后真相|国庆专题|效果理论新变化|新闻学年度热词|传播学年度热词|暑期备战|暑假攻略|陈力丹眼中的高分试卷」
羊村王牌栏目:周一紫薯会&周三实务营,公号菜单记得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