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对印自卫反击战纪念日,印度军队为何损兵折将如此大败

对印自卫反击战纪念日,印度军队为何损兵折将如此大败

阅读量:3628446 2019-10-21


提示:点上方↑"南方历史网"免费订阅
这里是南方历史网,带领您去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大国秘闻,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南方历史网”,点击“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点击“置顶公众号”或者设为“星标”,即可成功加入。

今天是对印自卫反击纪念日,特刊此文,以纪念。
众所周知,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和印军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激烈碰撞,打了一场二战后极为典型的地区性低烈度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也都知道了,出乎西方人的预料,解放军一路冲杀气势如虹,整个作战过程一面倒,打得印军落花流水,大败亏输。

在这次战争中,解放军于东西战区歼灭印军王牌第7旅在内的3个旅,基本歼灭第48旅等3个旅,部分歼灭第5旅等4个旅,共计毙伤敌第62旅旅长以下4880余人,俘敌第7旅旅长以下396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400多支(挺)、各种火炮380门、火箭筒和掷弹筒144具、坦克9辆、汽车437台、直升飞机5架、各种枪炮弹420多万发,以及其他弹药和军用物资一大批。解放军共减员1400余人,仅为印军的六分之一,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战果。
从历史上看,印军并不是一支弱旅。最典型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军作为大英帝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动员了几百万人加入英军序列,同世界一流的德军和亚洲劲旅日军展开激战。
战争期间印军表现相当不错,在东非、北非、意大利和中东、西欧、印缅战场打出了威名,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印军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战斗力亚洲无敌,解放军自然也不在话下。
然而,1962年的战争结果却让印度人大跌眼镜,既心怀屈辱,又百思不得其解。
战后,印军上下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反思,最后总结出了几条战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印军耳聋目瞎,无视对手,仗打得稀里糊涂。印军对于中国军人的了解,只是50年代作为国际维和力量参与过管理志愿军战俘工作,这种印象实在难以说是好。
因此,印军一直认为自己是亚洲一流军队,远远强于对手,战则必胜。于是对解放军的作战特点、兵力部署、战备情况等,根本不作认真调查和细致分析,基本是两眼一摸黑。印军甚至认为只要大胆进军,显出强硬姿态,就能吓退对手。在喜马拉雅山的这次军事行动,都算不上战争,简直就是一次野营拉练。
二是印军过于轻敌,指挥紊乱,上下脱节。二战之后,印军除了和巴基斯坦军队打过一仗外,基本没有同较强对手较量过。因此,印军的指挥系统缺乏高强度战争检验,层次繁多,多头负责,外行领导内行,上下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
印军高层漠视边防实际情况,节节下达命令,上下反馈缓慢,完全不知道对面有多少中国军队,只派了一个旅执行所谓的“前进政策”。没想到解放军一出动就是“藏字419部队”一个加强师,以闪电般的动作围歼了印军第7旅,连准将旅长都被活捉。
三是印军麻痹大意,缺乏准备,后勤糟糕。高原山区作战,后勤保障任务繁重,必须提前预判和周密准备。
然而印军高层对战区的气候、地形、交通等情况所知了了,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袋决策限期进军。可实际上前线的后勤保障却非常糟糕,部队缺乏过冬服装、运输载具和构筑工事的工具,以致士兵衣着单薄瑟瑟发抖向高原进军,运输效率很低,粮食、弹药、冬衣储备都远远不足,严重缺乏持续作战的能力。
等到了实战中就出现了典型的一幕:印军和解放军对射,早早就打光了弹药,武器成为了烧火棍,而解放军则火力充足,弹寸如注。最后印军无法抵挡,防线连连崩溃。
上述几条原因叠加在一起,就铸成了印军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惨败。时间已过去50多年,这次失败仍然沉重地压在印度人的心头,让他们耿耿于怀。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