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汉字之美”再次闪耀联合国 助力“一带一路”推动民心相通

“汉字之美”再次闪耀联合国 助力“一带一路”推动民心相通

阅读量:3629150 2019-10-21



10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启动的“汉字之美”再次走进联合国,与国际使节交流汉字文化。此次汉字创意设计“一带一路”交流展来到维也纳联合国,“汉字之美”发起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受邀亲临国际会议厅,进行《中文的乡土》主题演讲,并与嘉宾共同完成“汉字拼字”互动游戏。此次以汉字为载体,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主题活动,让维也纳联合国官员和当地民众生动体验汉字的文化魅力。维也纳联合国城艺术俱乐部主席瑞孟德·纳德勒,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会长王海军,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等国内外重要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破译汉字密码
国际民众走入“中文的乡土”

于丹教授发表“中文的乡土”演讲,深度解析汉字文化
“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中文的乡土》联合国专场主题演讲中,于丹教授从农耕的法则、家和万事兴、心生万物三个角度带全场嘉宾与观众深入汉字的世界,领略汉字的形体之美、意义之美和文化之美,以翔实生动的中国文化故事,剖析汉字与中国文化、中国人生活的紧密联系。

于丹教授发表“中文的乡土”演讲,深度解析汉字文化
受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特别邀请,《中文的乡土》主题演讲后于丹教授与维也纳联合国官员和当地民众进行了一场生动的中国汉字“互动游戏”,在玩转汉字的参与互动之中触摸中国人的观念由来,走进中国人的万物生活。
作为本次活动的压轴环节,互动的拼字游戏活跃了现场听众的参与氛围,高潮迭起。在于丹教授的邀请下,现场的各国文化代表及嘉宾、观众一同近距离生动的体验着汉字的形神之美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于丹教授发表“中文的乡土”演讲,深度解析汉字文化
家庭观念中保留有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对文化传统最深沉的依恋以及最深刻的认知。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各种关系的所在。以“宀”为基础,引导现场参与者为你建立一个“心中的家”,以组合拼接的元素碰撞,化合生成一种低门槛的文化感知。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瑞孟德·纳德勒在互动游戏中拼出了汉字“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踊跃上场参与互动游戏的,维也纳联合国城艺术俱乐部主席瑞孟德·纳德勒,登台之初便一眼选中一头肥嘟嘟的“小猪崽”,并且生动的和大家分享他猜测“家”里有猪会带来好运与幸福。随后上台的小观众是一个只有五岁的混血“小不点儿”,蹦蹦跳跳的上场后径直选中了“一条巨龙”,在和于丹老师的互动中得知,原来小不点儿选择的童心初衷,是希望能把萌萌的中国龙当作宠物带回“家”和她作伴。还有维也纳女大学生选择 “一把利刃”,希望在“家”中能拥有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于丹教授根据嘉宾们任意选择的图片,逐一揭秘汉字图形的起源故事,“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家中一定要养牲畜”、“把孩子当作龙一样宠,宠着宠着就宠坏了”、“家中的利刃代表着威严与秩序”,令来自世界各地的联合国官员和久离故土的华人华侨直呼过瘾。

现场嘉宾热情参与“拼字游戏”

现场嘉宾热情参与“拼字游戏”

现场嘉宾热情参与“拼字游戏”

现场嘉宾热情参与“拼字游戏”
拼字游戏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于丹教授特别增加“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即兴演讲,进一步激发大家探秘中国文化的兴趣。
“以前我们看汉字就像是一幅图画,完全不知道它是由表意的偏旁部首组成的”,奥地利翻译家贝缇娜(Bettina)和达莉亚(Daria)在讲座后告诉《欧洲时报》记者,“今天听于教授讲解了才对汉字的构成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许今后我们也会学着写写汉字,虽然对我们来说写汉字还是像画图,但它有一种我们拼音文字所没有的美感!”
匠心熔铸文化盛宴
“汉字之美”走入当地民心 
联合国向来重视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自2015年以来,“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就与联合国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借助联合国平台讲述汉字和中国文化,推动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汉字创新设计的强大魅力。此次双方合作关系再升温,进一步推动了汉字创意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和交流创新。

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会长王海军主持活动
王海军表示,文化交流是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跨越了文化、种族和性别等区隔,让不同国家的人民可以共享艺术的美好,促进文化的和谐共生、交流互进。在世界文明史上,汉字是唯一一种发展与传承未曾间断的文字,既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东方哲学,又体现着雍容雅正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美学。汉字背后是绵延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以其广博的内涵、稳定的气质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瑞孟德·纳德勒致辞
瑞孟德·纳德勒在致辞中表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并且被连续使用的书写系统,“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为我们了解汉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艺术设计的汉字作品拥有了超越民族和文化的魅力,拓展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而文化交流恰恰是国际社会运作的核心。希望可以从汉字在维也纳联合国的展示开始,越来越多的多元文化可以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嘉宾合影
于丹教授介绍,“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到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青年设计师参与,收到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参赛作品近四千件。她认为“汉字之美”系列活动有助于启发国际民众接触汉字、了解汉字、爱上中国文化;汉字字形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设计美感,能够为中国文化的推广和国际交流提供创新的载体。相信组委会精心筛选的优秀作品能够通过国际巡展的方式,以汉字与设计的语言讲述东方之美,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和汉字创新设计的强大魅力。

于丹教授发表“中文的乡土”演讲,深度解析汉字文化
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专访时,谈及为什么选择联合国作为演讲场地,于丹教授表示,“汉字之美”于2015年启动时就选择在了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我们希望用文字连接各国青少年,而联合国就是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进入联合国做这样的一个活动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夙愿,未来可能把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推广到更多的平台上。如今世界各地冲突不断,而文化则是最好的润滑剂,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尊重彼此的价值观,让大家更好的生活在一起,而中国文字可以承载这样的理念。“汉字之美”活动也是一个设计大赛,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通过这一平台互相了解,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谈到对于未来推广中国古典文化的期许和规划时,于丹教授表示,人是普世价值,未来的推广活动也将继续立足于“人”这一主题上,“汉字之美”已经准备了很多主题,例如“大道直行”,“四季春秋”等,“汉字之美”的活动将一届一届的做下去,无论是在联合国,在世界各国的平台上,我们都将继续努力。

与会嘉宾合影
关于 “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
“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是 “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汉仪字库和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联合承办的一项以汉字创意设计为载体,以汉字文化推广、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为使命的全球性文化盛事。
比赛立足于国际视角,凝聚全球设计灵感旨在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传承和转化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设计艺术的延伸,深入挖掘汉字的美学展现和文化内涵的方法,呈现汉字与当下社会的精彩碰撞,展示汉字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通过创意设计与汉字的结合,赋予日常生活艺术的魅力与传统的神韵。
大赛为双年赛,前期通过全球征集的方式遴选优秀汉字创意设计作品,通过设计语言充分挖掘汉字创意魅力;获奖作品将通过全球巡展的方式,扩大汉字文化的国际认同,推进汉字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持续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欲了解更多赛事及展览信息,敬请访问“汉字之美”2018全球青年设计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lovehanzi.com
关于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6月6日,由北京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是一个集学术研究、咨询服务、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高层次研究机构,是文化政策制定的咨询平台和业界吁求的传递平台。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主要承担北京市文化发展、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调研论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任务;开展首都文化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推进文化之都建设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研究推进传统文化的国内外传播工作;总结文化创新的"首都模式",开展首都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和评估体系研究;开展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方面的培训工作。
成立以来,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链接校内外资源,致力于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的研究,践行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已经成为北京市文化发展决策的重要智库和首都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机构。
部分活动现场图片




(欧洲时报记者 周修怡 李静 朱青青 刘宜晓 维也纳 图文报道)
编辑:豆
- THE END -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