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大历十年魏博节度使娶公主,为什么还攻占卫州和相州?》或者《大历十年,魏博节度使反唐和吐蕃进入关中的关系是什么?》
田承嗣何以如此不给代宗面子?真的是昏了头了嘛?当然不是。事实上是因为长安西部地区和吐蕃关系全面吃紧。因此代宗根本无力对付这里,所以只能派出一个内侍来做思想工作,打算靠一张嘴就把事情给办了。起码得先稳定下吧。
于是朝廷派出孙知古。
同月,西川节度使崔宁奏破吐蕃数万于西山,斩首万级,捕虏数千人。所以我怀疑,代宗好心办了一件坏事,那就是极有可能这位孙知古泄露了此时朝廷和吐蕃的战况。这反让田承嗣看到了时机。这是最有可能的。当然,按照合理的解释,田承嗣当然还会派人在京城收集情报。总之,此时攻击昭义节度使辖区是与长安防备吐蕃战线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起码是有直接点效果。
二月,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薛雄不从,田承嗣派刺客杀之,而后屠其全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而后,田承嗣将又在卫州亲自提拔了一批干部,并且将这里的精兵良马全部掠走,悉归魏州,最可气的是,他逼孙知古与他共同巡查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剺面,当着孙知古的面请田承嗣为帅。这割耳剺面就是用刀割掉或者说划破自己的耳朵或者是划破自己的脸,表示嫉妒的哀痛或者是诚挚的感情。张庆捷 在自媒体《 考古汇》的文章《“剺面截耳与椎心割鼻”图解读》介绍:
迄今为止,已在中亚诸国和中国发现多幅有关剺面等丧俗的图像,出土地域为中亚和东亚,即使在东亚发现的图像,其内容也是来自中亚,时间是从公元6世纪—8世纪。时代较早的是日本Miho博物馆藏北齐石床榻画像,有幅哀丧图,上部右方是个栏圈,象征死者停柩之所。中部有一火坛和两个祭司,左部是群哀悼的突厥族男女,有的男性正在手举小刀,作着划脸的姿态。
新疆克孜尔石窟也有几幅《涅槃图》,其中224窟绘制于公元世纪左右的《举哀图》壁画,描述佛涅槃后,各国人赶来吊唁的情景。该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排有个人,衣装各异,男女皆有,中间一男性身着窄袖翻领服,头留短发,右手持一小刀,刀尖扎向额头。下排个人,也是服装不同,右起第二人,头留长发,唇上有小胡子,似为突厥人,也是右手持一小刀,用刀尖在额头划去(图二)。由来人所着各种风格的服装来看,当来自中亚各国。
敦煌石窟158窟《举哀图》壁画,时代为中唐时期。该窟正面是个释迦牟尼涅槃泥塑,右边脚后绘着一幅《举哀图》,画着各国男女吊唁者,由衣饰风格分析,中亚人居多。十几人中,有四人手持刀剑。前面右起第一人为长发中年男性,赤着上身,右手握一柄长剑,剑尖直刺胸膛。第二人穿翻领长袍,头上缠窄巾,正在侧着身体左手揪鼻,右手持一小刀,在割鼻尖。第三人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袍,双手擂胸。第二排右起第一人头戴高顶宽卷檐帽,身穿长袍,双手各持一柄小刀,分别刺向裸露的胸口。右起第二人头有小冠,身著圆领窄袖花长袍,左手揪耳,右手持刀,正在割自己的耳朵
中国关于丧葬“剺面”的记载,最早约见于汉代,如《后汉书》卷19《耿秉传》记载,“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文内的“梨面”即“剺面”。同时代的 羌族也有此俗,《后汉书》卷16《邓训传》:“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关于此事,《东观汉记》、《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也有的记载为“划面”。如北周《尉迟运墓志》:“群胡划面,岂唯邓训之亡。”尉迟氏乃吐谷浑族人,说明在吐谷浑族,也流行这种习俗。
引文中中唐的记录是尤为珍贵的,因为这和我们此处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这说明,这一片地区,不仅是魏博节度使远来辖区,而且就是卫州和相州辖区也已经为突厥或者说是粟特文明所统治,虽然不能说全都是如此,但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应该是具有中亚习俗的这批人。
这恰恰印证了田承嗣等藩镇集团的种族和文明属性不是汉民族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薛家守不住这里: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七十四》
这薛家虽然同样和田承嗣等是藩镇,可是其文化根底却是汉人的。其祖父是薛仁贵,已经封了平阳郡王,这就等于是成为贵族了。因此,在根本不是,或者说已经发生了变化的社会基础的前提下,薛家作为贵族,是肯定守不住这里的。这也是田承嗣敢于先向昭义节度使这里下手的原因。
即使如此,田承嗣也是只占了卫州和相州,而洺州和邢州却没有攻打下来。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邯郸市区按道理来说和魏县、大名县地区最近,却没有成为魏博节度使的囊中之物,这说明,邯郸地区当时没有成为粟特突厥文化的阵地。虽然我们在前面说过从军事地理上来说,邯郸市区和魏县、大名是两个战区,可是毕竟挨着很近。却没有被田承嗣拿下,只能说明当时邯郸地区的文化和魏博地区不同,这原因,我想可能是山西的商业对邯郸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山西的汉民族文化对邯郸这个桥头堡——我们说过滏阳河可以作水运码头,是山西商品的天然的进入河北腹地的通道。这就意味着山西的联系和邯郸非常的紧密,从而导致滏口陉出口这个重要的阵地和百里之外的魏县、大名居然风俗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朝廷以以华州刺史李承昭知昭义留后来管理剩下的地区。这就与田承嗣唱起对台戏了。彼此的面子撕破,可就都不好看了。
而此时田承嗣才发现,自己有点作大发了。这头得罪了朝廷,北头则得罪了李宝臣,东面则是李正已。李宝臣和李正已也就正是看着这个机会上表请讨之,开始攻打田承嗣。这种狗咬狗的事情,代宗是巴不得呢,当然答应了。
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田承嗣这么作妖,对代宗来说也是的难得的机会。调集了9路节度使来讨伐田承嗣这是要一举拿下的决心。从方向看几乎是全面包围的模式了。河东节度使从其西面。北方则是成德节度使和幽州节度使。东部则是淄青节度使。南方我想应该是淮西、永平、汴宋、河阳四路节度使。
河阳节度使,又称怀卫节度使、河阳三城节度使。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故道以北、太行山以南、浚县以西和黄河南岸的孟津县、荥阳市的汜水镇、广武镇等地。此时是兵马使王惟恭为帅
永平军节度使,772年十二月设立,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
汴宋驻开封,我们前期说过了,是李勉
淮西节度使是李忠臣,此时应该是在河南陕县境内。
河东节度使薛兼训。
(九路节度使伐魏博田承嗣草图)
而田承嗣处于腹背受敌的地步。
而从战略安排看,特别是南部几个朝廷调动的节度使的路线应该是顺着大运河河黄河展开的。是争夺大运河的控制权。可以成为是运河之战。其中的永平节度使驻地就在滑州。正是卡着黄河白马天险的地方。
滑州,永平节度使驻地
而汴宋节度使就是在开封,是从黄河南部的节点出发的。靠近的河阳节度使是从孟州出发,此时的淮西节度使应该是从河南陕县出发,这样也就是顺州黄河河谷来的这两路是从西方来的。北方是朱滔、李宝臣和河东节度使薛兼训。这就意味着河东的兵马可能也是顺着井陉口下来的。那么泽路节度使最可能是下滏口陉和原先在这里的昭义节度使回合。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河东兵下长治而后转到滏口陉。毕竟,此时的洺州是最为关键。而且从滏口陉这里可以一下插到滏口的洺州和邢州来。而从北方的井陉,此时反倒达不到这个急迫的要求。加上东北部的李正已。此时对于田承嗣来说真是插翅难逃了。
战事进展很快,《资治通鉴》记载:
五月,乙未,承嗣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
磁县唐代
磁州是今天磁县附近,与邯郸挨着,今天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属于是邯郸的经济区域,所以不会对魏博拼死效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