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电视的时候,推荐栏中出现了纪录片《廊桥筑梦》,里面的“桥”和“梦”字,让心里不觉咯噔了一下。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道路与桥梁专业的追梦少年。因为种种,毕业后,却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想起这些,毫不犹豫地点开了这部纪录片……
纪录片《廊桥筑梦》,从全国一千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二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人文类二等奖。该片讲述了人们为修复廊桥,不怕艰难、团结协助的故事,不仅呈现了工匠技艺的传承,更是突显出温州泰顺人民的精神传承。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泰顺廊桥,俗称“蜈蚣桥”廊桥,指有廊屋的桥。泰顺廊桥大致可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平廊桥、石拱廊桥等几类,其中编梁木拱廊桥最具文物价值。木拱廊桥,多出现在我国闽浙边界。这里降雨充沛,水流众多,又地处山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于是,山林里随处可见的杉树,成为连贯交通的重要材料。这种“桥上建廊,以廊护桥”的独特桥梁形式,也被称作贯木拱风雨桥,虹桥或厝(cuò)桥。因为它的结构与蜈蚣的形体很相似,泰顺俗称为“蜈蚣桥”。廊桥闻名于世的原因:一、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看上去就是“敞篷版”的廊桥。二、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三、美国电影《廊桥遗梦》,讲述了《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的中年女性弗朗西丝卡,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彼此怀念的浪漫故事。它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
泰顺廊桥廊桥被毁,万人捡桥木2016年9月15日,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泰顺局部山区,出现200毫米的雨量。一个半小时内,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在大水中轰然倒下。“人依靠桥,桥依靠人”,洪水过后,乡民们开始搜寻,被冲毁的廊桥构件,期望再次重建。他们中的许多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廊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泰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季海波,主要牵头廊桥的修复工作,他说:“它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甚至反映了泰顺人的精神脊梁,它便是民众当中,心灵的那座桥,可以打到对方最柔软处的。所以当桥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说万民捡桥木一点都不夸张。”由于抢救及时,三座廊桥,90%以上的原木构件被找回。只是这些原木构件,部分已经榫卯折断,劈裂变形。
原木构件与新木构件组合修旧如旧,一木一本书薛宅桥,建于明代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在对其原木构件的甄别中,发现这座桥,汇集了明、清和民国等不同年代的木料。历史上的薛宅桥,几经冲毁,又在捞回的木构件基础上,修复起来。待原木构件晒干后,浙江省文物结构专家,利用现代科技测试,确认原木构件可用,或在原有基础上修补。经过长达六个月的初选,能重新使用的,只有四成左右。季海波感慨,“以前,我觉得一座桥就是一本书,现在,我发现桥上的每一根木头,它都是一本书,它在说着不同的故事。”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我国能够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千百年来,廊桥与村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乡村文化的集散地,它早已超越交通工具,成为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
精益求精技艺传承,需精益求精木拱桥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曾家快,负责文兴桥的修缮工作,他说:“学一门手艺,你是放不掉的,我这个人跟别人不一样,我就是想把它越做越好,越做越好。”技艺的传承,在碰撞中交融,也在争论中前行。文物保护专家的修复理念,是尽可能利用原木构件,这根也换,那根也换,整座桥就变成了新桥。但在曾家快看来,首先要保证桥的安全,不能用的原木构件,必须换掉。在双方各有坚持的情况下,曾家快只好寻求师傅董直机的帮助。董直机是浙江省内第一位,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廊桥的老工匠。曾家快问师傅,“师傅,檩条是不是可以墩接?”师傅回答,“接是能接一点,但不能多接,要多想一点办法。”受到师傅的启发,曾家快想到了更为牢固的接法“巴掌榫”。“巴掌榫”顾名思义,就像双手稳固地扣在一起,俗称双头扣手榫。这一方法,即刻得到文物专家的认同。每一根原木构件的利用和修复,都需要严谨的对待,精湛的雕琢。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薛宅桥桥台的修建。桥台,是支撑木拱架最主要的部分,为了保证精准复原,每块石头的纹理,都要参照原始图片,一一对应。当薛宅桥桥台做到一半的时候,季海波发现了问题。“桥台偏差大到十几公分,对于一座新桥来说,我们没关系,只要做牢就行。但是对于文物本体来说,它这一个偏差很严重,必须重新拆掉返工。”
守护廊桥守桥护桥,一辈子承诺在文兴桥的一百六十年里,长年有人守桥,一守就是一生,蓝振城老人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母亲手里接过这座国宝级廊桥后,从三十四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守到六十五岁两鬓斑白的老者。他守着清贫,守着心中的那一份承诺。文兴桥被冲毁后,蓝振城开始搜集残留下来的完好瓦片,他相信,文兴桥不会消失。
廊桥筑梦圆桥圆梦,任重而道远2017年7月20日,浙江、福建两省的七个县签署《中国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联盟协定》。未来五年,闽浙两省七县将共担责任,力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2017年12月12日,薛宅桥圆桥。2017年12月16日,文兴桥、文重桥分别圆桥。人在,廊桥便在。廊桥在,梦想就在。在薛家桥,村民们自发举行了传统的圆桥仪式,迎接桥的回归,仪式主管大声喊着,“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他们生活也恢复了往昔的平静。而曾家快和季海波则出现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他们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推广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木拱廊桥!是智慧的结晶,遮风避雨,造福桑梓;是心灵的纽带,穿越千年,促膝长谈;是精湛的技艺,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伏羲炎黄笔墨,每日必有笔墨,喜欢我就关注我:诗词歌赋快意生活,与君共探中国文化!
来源:炎黄笔墨、廊桥文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爆料加微信593315008
商务合作:18305776336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点“好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