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推着你往前跑的?
习惯?欲望?使命?挣脱束缚的自由感?
不同的跑者,都有着不同的答案。
对于运河,这位生活在杭州的特殊跑者,
从1400多年前与杭州结缘,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她奔腾的理由,是一种“什么也阻挡不了我向前”的本能。
奔腾不息的大运河
她就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把整个杭州牢牢拴在一起。在这种串联中,人们交易、往来、停留、出发…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文化风俗与市井故事;
她又宛如一件文化雕塑,城市生长的每一道刻痕,造就了她如今这副令人赞叹的模样。
运河上,奔腾着的全是杭州的记忆。
运河拱宸桥
从初生到繁荣
“梆—梆,卖油喽…天还未亮时,在船夫的号子声中,回响在运河两岸的还有卖油郎的吆喝与脚步声。跟着他们走街串巷的身影,能见着许多贩夫走卒往来两岸:卖吃食、鲜蔬鱼虾、日常用品的…若赶上开市,鱼米码头的商船与行人更是络绎不绝,俨然一幅人声鼎沸的上河图。”
吴理人画作《拱墅自繁华》
从1400年前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运河”起到唐宋明清,杭州运河两岸日益繁荣了起来。“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在一代代人为生活的奔走中,运河逐渐沉淀出了集“民居、风俗、人文、经济”等多元的杭州在地文化。
从繁荣到辉煌
“28的凤凰,工装飘扬…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运河边的陶工,最熟悉的日常便是骑着自行车,沿运河一路过桥,最终奔入杭州制氧机厂。”可以说在当时,杭州大部分人的事业与生活,都与运河紧紧地相连。
来往于运河上的货船
那个年代,以杭一棉、浙麻、杭丝联、大河造船厂等工业大厂为中心,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容纳着“宿舍、食堂、运动场、学校、医院和电影院”的“生活小镇”,成了运河两岸独有的景致。而随着“双流奇汇”工程和对运河的整治……杭州进入工业时代带来的辉煌与腾飞,再次激发了运河“向前奔跑”的活力。
从辉煌到新生
“下班后沿运河跑5km,是住在拱墅区的小陈已坚持3年的事。这3年,在LOFT49经营设计工作室的他,生活几乎全是围绕着运河展开的。早上在蕙心吃碗小馄饨,下午去富义仓创意园和客户讨论要出的文创品,晚上一家人到大兜路享受慢生活。周末,还能约上朋友去附近的艺术空间逛逛,收获知识与新奇。”
运河两岸老建筑里的新生活
如今走在运河两岸,我们依旧能看到许多百年前的老建筑、 20世纪的老厂房。不同的是,“文化”住了进来。
厂房成了高新产业园和创意园,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公园、艺术展,给周边居民和游客创造了新的文化打卡点。走进小河直街,民宿、咖啡馆、花店等文化休闲地生长在历史建筑里,与一大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和谐共处。时至今日,运河已成为杭州流动的文化纽带。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从古至今,运河宛如母亲般哺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人,让他们以她为养料,去奋斗、去追求理想、去获得幸福。
反过来,这处杭州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亦由生活在此处的人延续并革新着。
如果说,生活在杭城的人们,承袭并见证着运河文化的变迁;
那么始终坚守“传承运河文化”使命,致力让历史走进现代生活的非遗传承人们:文化,便是他们一生的跑道。
铜雕大师朱炳仁
百年朱府,在传承中开创
在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这条路上,朱老的一生都在奔走。
从做铜字铜牌到操刀雷峰塔、灵隐铜殿、峨眉山金顶等著名建筑,他不仅再造了几乎失落了的“朱府铜艺”,更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融铜艺术”,让这在铜与火中淬炼出的中国古老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并且,在“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等身份之外,朱老还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直至成功的推动者,被亲切地称为“运河三老”之一。在他看来,运河文化与铜雕技艺一样,都是一本记录着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小热昏俞康发
一把好嗓,说尽古往今来
去运河边老开心茶馆听小热昏,是许多老杭州人压箱底的娱乐项目。“哆嘡哆哆嘡”几声铜锣响,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帽的俞康发,脱口而出便是带着杭州腔的杭州事。儿女情长、风俗民情、古今天下,没几句就能逗得听客捧腹大笑。
作为“杭州小热昏”第七代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在俞老心里,“让更多人喜欢上杭州腔调”便是他生命里,从未停止的奔跑与热爱。
画家吴理人
市井街巷,画说运河第一人
想看运河最本真的风情,那可不能不去拱宸桥畔的“吴理人民俗艺术馆”。在吴老的《余杭塘河》、《十里银湖墅》中,你能看到老杭州人记忆里才有的运河生活与风景。这些作品的诞生契机,要追溯到20多年前街道改造拆迁时,吴老怕城市文脉会被时光掩埋,于是老街巷一边拆,他就一边抢着画,几乎跑遍了杭州全城。
如今,做为运河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吴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教出几个同样热爱运河文化的年轻人,把运河故事一直讲下去。
在杭州、在运河旁,我们还能寻觅到许多历史与文化走过的痕迹。河坊街上,中国最古老的药馆之一“方回春堂”,三百年来依旧服务着每一个需要他的人;梁祝、白蛇传、富阳竹纸、余杭滚灯、金石篆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在杭州的变迁中向前奔行。
于杭州而言,运河绝不仅是时间留下的一个景观。
在城市的变迁与政府的提升改造中,依托运河文化底蕴,新锐的创意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间接推动着数字文创等新事物在杭州繁茂生长;大型商场、国际潮牌、图书馆、美术馆的纷纷进驻,吸引着越来越多90后定居于此,成为了杭州新一代的运河人;
无人超市、分时租赁等“现代科技”服务,亦被逐渐填入老街原有的尺度中,让运河两岸的生活空间得以进化和延伸……
运河文化广场
在时代中努力奔跑的大运河,正不断地纳入崭新元素:新文化、新产业、新空间外,新的运动方式,亦是其中的一种。
早晨下楼沿两岸的绿荫晨跑,或下班后在亮着景观灯的岸边夜跑,已成了一种年轻潮范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在奔跑中观看运河的昨日与今日,是与城市无声且亲密的交谈。
2019,让我们与它们,一起用脚步丈量运河文化、用乐跑致敬杭城美好,去阅读城市在变迁中沉淀下来的厚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