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黄磊科普1977年高考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1977年,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正在上山下乡的570万考生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进考场,27 万余人通过此次考试进入大学,高考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参加考试的学生年龄差别巨大,师生同台、父子上阵、夫妻一起考试都不算新鲜的事情,年龄最大的考生是37岁,但是在求知面前,他们从来不觉得年龄是一个问题。
那一届的27万人后来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40年左右的时间,高考的录取率从5%到82%,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
在结尾的时候黄磊说:高考真的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人还需要多多努力。
很多人评论说黄磊的三观很正,说的很有道理,毕竟他当年的高考成绩也是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
提起读书、高考很多人会觉得苦,难以坚持下来,比如说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刷屏的三张作息时间表。
衡水中学的暑期作息时间表:
清华学霸马冬晗的作息时间表:
浙江大学学霸胡一捷的作息时间表:
这三张作息表有什么共同点呢?
所有的学习安排,都精确到分,按照作息表践行下来,一整天的学习生活都是高效、充实并且井井有条。
很多人看到后,都不禁感叹,自己跟学霸的差距正是从这些满满当当的作息时间表开始的。
但在感慨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作息,实在是太累了,要投入的东西实在太多。
今天小编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
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相对于读书,无知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更高。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无知的代价,往往比他们想得要更加昂贵。
早些年看过一则让人印象深刻的消息。
一个冬日的傍晚,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被急救车送到了医院,三人都是昏迷不醒濒临死亡,立刻被送去抢救,但两个孩子还没有到达抢救室就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离开了人世。
而在抢救大人的过程中,医生考虑到可能是中毒,给他用了解毒剂,过了不久,大人清醒过来。
家属们既悲痛又纳闷,连忙查找死亡的原因。
他们查来查去都不知道这样痛心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后来大人聊到当天的经历:
他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时,看到路边上有一包“盐”,正巧家里的盐用光了,于是他便动了贪小便宜的心思。
把包装打开一看,里面是白色的粉末,尝了一口,味道是咸的,很像之前见过的粗盐。
于是他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把一整包盐都拿了回去,当天晚上就用这包盐做了晚餐,于是后面就发生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原来问题出在盐身上,而这包所谓的“盐”,其实是工业用的亚硝酸盐,根本不能拿来食用,只要误食超过0.3-0.5克,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中毒情况,甚至导致死亡。
大人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字也不认识几个,在他的认知里面,只要是白色的、咸味的粉末颗粒,那就是可以用来烹饪的盐。
如果当时他能看明白包装上写的字,甚至找人问一问这包“盐”究竟能不能吃,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一次无知的行为,夺去了两个孩子鲜活的生命,也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像这样因为无知导致自己最后付出惨痛代价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不知者无罪,无知者当然无罪,但是你总会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
学习和教育的确很苦,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是比起漫漫人生中因为无知而付出的代价,真的不值得一提。
3
在抖音上刷到过一个视频,拍摄者在对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们进行采访。
记者向其中一个工人提问:“如果可以回到以前的话,您最想回到几岁呢?”
炎炎烈日下,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放下手里的砖块,一边淌着汗,一边面对镜头淳朴地说:“我最想回到读书那会。”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很多人说是为了能混一张文凭,赚到更多的钱,但读书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
知识的海洋那么辽阔和丰富,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减少我们无知的区域,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
别人看到水的时候,只知道说好多的水,而你知道:
莲子青如水
饮马渡秋水
思君若汶水
半世浮萍随逝水
荷叶田田青照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别人看到天的时候,只知道说好高的天,而你知道:
归雁入胡天
江静碧云天
清夜坠玄天
云在西湖月在天
淡烟疏雨落花天
洞庭春尽水如天
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找一个好的工作。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很苦,读书很累,教育的成本很高,但相比于无知的苦闷和单调,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要抱怨学习苦,那是可以照亮你世界的灯塔。
读书开阔视野,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