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有哪些?
(1)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义务教育法。 此外,婚姻法、收养法、刑法等许多法律,都有若干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
2、怎样对待网上认识的朋友?
网络的发展,让人与人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但网上的人员同社会一样是形形色色的。所以 ,对在网上认识的朋友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易将自己家庭的情况告知对方,更不要轻易单独与之见面!
3、当有人公然抢劫你的物品时,应采取怎样的自卫措施?
中小学生遇到抢劫时,应以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要过多地顾及财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关键时应大声呼救,及时报警。
4、一旦遇危难 求救信号要明显。
使用声响、烟雾或光照,频率是每分钟6次,停顿1分钟后,重复同样信号。
5、面对“小霸王” 不卑也不亢。
校园暴力可以防范,放学结伴而行,不走小路。真的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必要时,向路人、同学、老师呼救求助。
6、为什么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学生?
因为,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7、未成年人自己要守法并树立“三自”意识。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未成年人首先要在自己心中筑起一道牢固的堤坝,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
“三自”就是自尊、自律、自强。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心理。自律是自己约束自己,以正确的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自强就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战胜困难。“三自”意识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个未成年人都应牢固树立起“三自”意识,这是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