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MZ8ib8QRz95qJRlUXzrBSVC2vfkgreuvvwL6icodicuIl9VLxekrDLLlicvOHXaaeaY2LO49icNoBT16NHYoK80ohA/640?wx_fmt=jpeg)
抗日游击队利用房屋掩护展开斗争(记者翻拍)
194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随着八路军挺进豫西,一边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边成立各地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豫西大地上抗日斗争此起彼伏,同时也在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
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
日军侵占洛阳及周围各县后,政治上先后在各地成立维持会和特务组织,经济上对人民进行残酷、疯狂的掠夺。为了巩固对豫西地区的统治,日伪政权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强迫高小学生学日语,宣传“中日亲善”,在洛阳城内、孙旗屯、龙门和孟津等地设宣传班,到处进行欺骗宣传。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及日寇的残酷压迫,当时的豫西地区形成了思想上的真空。我党及时看破了日寇企图腐蚀、瓦解人民抗日斗志的阴谋,及早进行了抗日斗争部署。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共洛阳党史》记载,1944年5月11日,在洛阳沦陷之前,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向河南发展的指示,指出:在目前情况下,河南地方党员应该组织起来,参加与领导河南人民抗战,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根据地,保卫家乡。现在河南党的组织与中央已断绝联系,为此,北方局、华中局、冀鲁豫分局应分担发动与指挥河南及皖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部署的指示》《关于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指示》,指出:已由太岳派两个团赴豫西工作,要求入豫部队插入敌顽之间的空隙地区,在敌伪及其边沿区建立抗战秩序。以自己的军队力量扫清障碍,使局面初定,即转入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以建立根据地。迅速发动群众抗日,去建立新武装以扩大我军武装……
同时,中共中央还指示华北、华中八路军、新四军各部出师河南,开辟敌后根据地,控制中原这个战略要地。
一首豫西民歌,记录一段动人历史
对洛阳抗战历史研究了20多年的洛龙区档案史志局负责人马正标说,看待历史问题一定要站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党对当时沦陷后的洛阳的形势认识非常清醒,看得也很准。从日军改洛阳为“福阳”就能看出,日寇不仅要对这座古都进行军事占领,更要从战略层面深耕。那么,我们的抗日斗争就不能仅从武装斗争上,更要恢复党的组织,扩大解放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对此,广为人知的就是在1944年,由中共太行区党委、太行军区抽调三十五团、三团及地方干部1700余人组成“豫西抗日先遣队”(简称皮徐支队),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1944年9月6日,皮徐支队横渡黄河,以嵩山地区为中心,在登封、巩县、伊川、偃师、洛阳等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
至今在偃师市府店镇杨窑村还流传着一首民歌:“三月里桃花开,皮司令带兵来。消灭鬼子和汉奸,为咱百姓除祸害。”这首民歌唱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皮徐支队在豫西的抗日斗争故事。1944年9月、11月,皮徐支队曾三次来到这个小山村,尤其是当年11月,皮定均和徐子荣率部第三次来到这里,汇合各路武装工作队,召开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决策会议,即著名的“杨窑会议”,会议决定在佛光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从此,偃师佛光山区成为嵩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
如今在杨窑村还保留有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这里2010年被河南省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三点两线”之间深入发动群众,豫西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洛阳沦陷前,我党在洛阳的地下组织就已被破坏严重,当时重建党组织的工作尤为重要。”马正标说。1944年9月,中共豫西地委成立。偃师、伊川、宜阳、嵩县、新安、洛宁等地相继成立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在日益积蓄着。
《中共洛阳党史》记载,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开辟豫西的斗争,毛泽东分别接见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负责同志,告诉他们:这次南下的战略任务是要深入河南敌后,以嵩山为依托,在三点两线(三点指郑州、洛阳、许昌,两线指平汉、陇海铁路)之间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广泛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沟通陕北、华北与华中的战略联系,牵制日军西犯,保卫祖国大西北,发展抗战大好形势。
1945年3月22日晚,我军和地方民兵与驻扎在偃师缑氏的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由皮定均司令员指挥。战斗历时一天一夜,全歼守敌10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打掉了日寇在偃师南部的最后一个据点。
从1944年9月开始,八路军豫西先遣队开辟嵩箕地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二支队开辟洛(阳)西地区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由戴季英、王树声率部进入豫西地区,先后在第一至六支队活动区域,相应成立了第一至六地委和专属及20多个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
至此,豫西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到1945年9月,根据地已发展到2万平方公里,有人口800万,正规军3万人,民兵及地方武装5万人,作战200多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李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