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高考快来了,冲刺阶段容易产生“高原现象”,这些办法助你过关

高考快来了,冲刺阶段容易产生“高原现象”,这些办法助你过关

阅读量:3661842 2019-10-22



栏目|丝说高考复习
有过高考经历的人都深有感受: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会有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现复习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

高考冲刺誓师大会
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认识?又该如何应对?
“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它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克服。
请你记住:你只要走出高原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会大幅提高,甚至会出现质的飞跃。
因此,“冷丝说人文教育”郑重提醒你慎重对待,你千万不要认为出现高原现象就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并感到束手无策,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失去了对高考的必胜信心。
由于高原期的出现,考生的情绪波动很大,极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种负面的心态影响了他们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高。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广大考生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因为越是临近高考,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也是造成许多考生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三学子冲刺誓师大会
“冷丝说人文教育”再三提醒高三教师,你们要保持绝对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停滞不前而埋怨、讽刺、挖苦他们,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而是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帮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走过这段艰难的心理历程,从而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重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高考复习中去。
要克服“高原现象”,你首先就得弄清其产生的原因。
那么,“高原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高考知识体系是由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构成的,它们的难度和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别很大。那些难度较低和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比较容易掌握。相反,那些难度较高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点,往往掌握得比较差。加之考生的思维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千差万别,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偏点”现象。

紧张的复习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和其他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甚至连学生有哪些“弱点”都很难搞清,整个教学只能按照统一方式进行。这就使得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
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这样的局面:你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强化,而最终总成绩徘徊不前,即“高原现象”出现。
状况出现了,如何才能克服“高原现象”呢?
其一,要克服“高原现象”,你首先就要找出自己的“弱点”。
一个好办法是,你对平时每次检测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对所统计的数据逐项加以整理,将明显偏高或偏低的数据去掉,计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就可看出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

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
准确性是这一步的关键。一般来说,统计的次数越多,反映的情况就愈加准确,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统计的次数。
其二,找到弱点后,你就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做好准备。具体做法是,你准备一定数量的质量较高的针对性资料或训练材料,确保质量是这一步的关键。在这方面,你可以多多求助于老师,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老师的辨别力也要比你高得多。
其三,你一定要拿出一定时间,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定点强化训练。这一环节以一个月左右为宜,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大约10天,其中前7天用于定点强化训练,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题进行自测——最好是高考题或是教学质量先进地区的大型试用题。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你就能够平稳度过“高原现象”时期。

学子们留下冲刺誓言
这些应对方法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克服了盲目性,因而不仅增强了效果,而且帮助你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大量无效劳动。
“冷丝说人文教育”相信你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只要按照本文所介绍的这些简单易学的方法,你一定能够顺利过关,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可能你还喜欢:
高考不仅是“拼实力”,这四点也决定命运,成绩不好可能有原因
国内这5所“二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好,适合“中等生”捡漏
点个好看
让更多好友了解一下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