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够代表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乐曲,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可于下列场合奏唱:
(1)重要的庆典或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
(2)正式的外交场合或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
(3)遇有维护国家尊严的斗争场合。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
① 私人婚丧庆悼;
② 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
③ 商业活动。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不得交谈、击节或鼓掌。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但遇举行接待国宾的仪式和国际性的集会,则可连奏有关国家的国歌。中共中央宣传部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语言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语言、一个国家的标志、一个国家的灵魂,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向往,不仅仅对于过去的人们,更是对于当今的我们,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国歌的由来: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那时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儿女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共同解放全中国的激昂斗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的时候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爱国情怀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便迅速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

1949年7月4日

1949年7月4日,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八天。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这样大规模地在报纸上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在中外历史上是少见的。征稿启事发出后,在中华大地和海外华夏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截至8月24日,筹备会收到有关国歌的稿件350多件。经过慎重讨论审核,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而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时,如果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决定再有计划地征集一次,将入选者制曲试唱,向群众广泛征求反映后再作最后选定。

1949年9月21日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当日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修改。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

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1978年3月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成立了国歌征集小组,由一位作曲家配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国歌的作者被注明为“聂耳曲,集体填词”。

1982年12月4日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庄严通过现行宪法的同时,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3年10月

在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内容: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①: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习近平这样要求党员干部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②:本课内容特点有3个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③:担起新任务 把好安全关
郑铁理论微课360 | ④厉害了!掌握我党历史上这12个关键词,你就是整条gai最亮的仔!
郑铁理论微课365|⑤:苏大强喊你来上党课啦
郑铁理论微课365丨⑥打赢蓝天保卫战,新时代铁路人的担当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⑦ “五四”百年 习近平发出时代号召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⑧安全就像一棵树 枝繁叶茂靠大家
郑铁理论微课365 | ⑨安全“运气”与“海恩法则”
郑铁理论微课365丨⑩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之道
郑铁理论微课365 | ?谨避“低级红” 严防“高级黑”
郑铁理论微课365丨?从十九大报告中的57个“心”透露着“为人民服务”
郑铁理论微课365 | ?“三个字”看清风险、隐患与事故的关系
郑铁理论微课365 | ?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的铁路人!
郑铁理论微课365 | ?国歌的由来
郑铁理论微课365 | ? 防范安全生产中的“黑天鹅”和“灰犀牛”
郑铁理论微课36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郑铁理论微课365丨?:一起来了解什么是“铁路先行”?
郑铁理论微课365 | ?带你一起认识“中国梦”
郑铁理论微课365 | ?:阿布和宪法的故事
郑铁理论微课365 | ?:一张蓝图绘到底
郑铁理论微课365 | ? 加强铁路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素材来源:新乡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编 辑:彭晓靓
实习编辑:代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