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央戏剧学院”进行关注
10月18日下午,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在我院昌平校区镜框式舞台剧场精彩上演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该剧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了魔法师普洛斯佩罗的复仇与宽恕,主创团队在对原剧有深刻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了颠覆与重构的勇敢尝试。该剧在导演和表演上,均由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导演系三年级的学生完成。


在这一版《暴风雨》中,角色的“声音形象”尤为突出,每个角色的台词诵读方式都极为独特。导演对全剧的处理并不依靠华丽震撼的灯光和舞美,甚至有意将舞台布置得“粗糙化”,使一系列声音形象成为主要矛盾事件的重要表现内容。原剧的开头是贡扎罗一行人遭遇暴风雨的危难场面,但导演却选择了以普洛斯佩罗父女的对话作为开场。普洛斯佩罗高昂甚至有些癫狂地叙述着他们来到这座小岛上的前史,他激烈的语调仿佛就是他用魔法掀起的这场“暴风雨”的外化。同样地,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处境都通过他们台词诵读的方式被外化、放大,夸张却又无比精确,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人物的语调一同浸入到角色之中。


该剧在唯一一条感情线,即斐迪南和米兰达的爱情的处理上也同样别出心裁。当斐迪南向米兰达表白时,两人相隔甚远也从未直视对方,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之中,斐迪南告白的语调则仿佛是在诉说愁绪而非表达爱意。在这本该动人心弦的场景中,唯一激动兴奋的反而是一直坐在米兰达旁边的普洛斯佩罗。这样的处理看似荒诞不经,但却道出了这段关系的本质——一场被事先设计的政治联姻。在该剧的呈现下,这场“爱情”里的男女双方都身不由己且心不在焉,一个沉浸在失去父亲的痛苦和对承担整个王国的责任的恐惧里,一个则看似不经世事,实际上始终活在父亲的控制之下。作为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普洛斯佩罗所表现出的兴奋也正符合他看着复仇计划一步步实施的那种喜不自禁的心情。


在演出中作为旁白的导演多次上台干预演员的行动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从演出的一开始,导演就坐在舞台的下场口,仿佛这是一场排练而非正式的演出。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导演的干预次数也逐渐增多,但纵使导演如何干预,演员们的表演状态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从始至终都沉浸在角色之中。比起导演,普洛斯佩罗仿佛更具有凝聚力,他像是一块磁铁,作为主导者让所有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围。正如导演在演后谈所说的那样,“整场戏都像是普洛斯佩罗因为自己的病态和癫狂所创造出来的,与其说我是这出戏的导演,不如说普洛斯佩罗才是导演。”观众所看到的随心所欲、荒诞不经的场面,实际上都指向普洛斯佩罗这个角色本身,舞台上的世界实际上是普洛斯佩罗的魔法世界,也是他的心理世界。因此,导演不断地上台干预演出的处理,恰恰更加突出了普洛斯佩罗的主导地位,这正像导演在演后谈中所提到的,“我们所做的实际上是一个反复推翻与重构的过程,而普洛斯佩罗作为魔法师也是在不断的推翻重构中进行创造,戏剧也正是如此。”

10月19日下午,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在我院昌平校区剧场中心伸出式剧场展开了戏剧工作坊,主讲人为阿桑尼·贝克特里耶夫,任职于位于圣彼得堡的莫斯科大剧院。

本次工作坊的练习针对于角色的自主创作,如动作细节、声音、思维方式和换位等。练习的目的是根据所需要的艺术形象,通过有力且凝练的身体动作来形成快速反应的能力。
练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热身,参与练习的同学两两一组,一位弯腰将身体完全放松,不能给身体施加任何的力量,另一位用力敲打对方的全身。热身结束后练习进入第二项,即身体控制力和反应的训练。贝克特里耶夫向大家讲解了倒地的技巧,首先下蹲重心越低时,倒地就越容易,随后手先着地,身体其他部位再慢慢着地,最后放松手臂和脖子。随后,他不断提高体位,增加难度,直至大家掌握站立倒地的技巧。贝克特里耶夫要求同学们在运动状态下执行停止、缓慢倒地、快速运动等指令,最后他将指令改为击掌,每击掌一次,指定人数的同学开始运动,而其他人静止,再次击掌时,新的人开始运动,其他人保持静止。第三部分练习为重点提升大家对于换位和动作设计的理解,贝克特里耶夫要求一位同学在舞台上随机选定三个点进行移动,并在每个点的位置设计一个动作,随后舞台上增加一名同学,他需要参与上一位同学的一个动作,自己设计两个动作;舞台上增加第二名同学,他需要分别参与之前两个同学各一个动作并自己设计一个动作;舞台上增加第三位同学,他需要分别参与前三位同学的动作。

本次工作坊的训练通过利用表演的对比,引导学生注意角色特性,让学生通过与其他演员合作吸引观众的注意,教导学生通过对目标、行动、冲突和事件进行精确命名,以帮助训练记忆的内容。
供稿:党委宣传部
图片:党委/院长办公室
编辑、排版:陈予婧



欢迎各位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央戏剧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您可以搜索 “zhongxi_1938”,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
网站:http://www.chntheatre.edu.cn/
联系方式:010-5662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