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西马来西亚之旅(二)升旗山缆车

西马来西亚之旅(二)升旗山缆车

阅读量:3670526 2019-10-22


我们在槟城的第二天来到了当地的避暑圣地——升旗山。它距离市区不远,海拔821公尺的高度是岛屿的最高峰。据说这里是槟城的必游之处。

升旗山,英语称它Penang Hill,槟榔山。马来语是Bukit Bendera,Bukit是山,Bendera为旗,槟城华人称之为升旗山。由于昔日那些英国的殖民者高官受不了马来西亚常年高温的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马来西亚,全年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所以大多住于山上,山下的士兵利用旗语传递重要讯息,升旗山名由此而来。
从酒店坐Grab前往山下的缆车站,在售票处购买每人30rm(儿童票15rm)的往返票后,就可以排队等待上缆车了。我们去的那天不是休息日,游人不多,所以没必要购买贵很多的快速通道票(类似迪士尼乐园的快速通行卡,可免排队)。

缆车售票处

票价一览

缆车票

空空的排队通道

好期待……
进入排队通道,墙上布满了升旗山上的景点介绍,其中一幅是大大的缆车图片,宝贝看到后就更期待乘坐它啦。
我们在台阶一样的站台旁候车。等待十几分钟后,缆车下来了。

缆车来了,乘客先下后上

从车厢最上面往下看
缆车的车体依轨道的斜坡角度被设计成台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五个阶梯状的空间,车厢相连为一个整体但不能互通,每个空间左右两边都有一扇门供乘客进出,上下时非常便捷。
虽然轨道依山体角度铺设的非常倾斜,但车里的乘客完全不会歪斜,与我们坐过的香港山顶缆车倾斜的车体和座位相比,舒适的多。

缆车上站在我们前面的马来族女孩

老车厢是展示用的,已不能开行

即将进入隧道
缆车启动后越开越快,前面的轨道跃然眼前狭长而陡峭,像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拉链。缆车开行一路都十分流畅且快速,虽然承载了满满一车人却毫不吃力。只用了四分多钟我们就达到了山上的车站。
下车后,我们依然对它充满好奇,站在高处平台上观察了好久,特别是孩子,看得很入神。她问:为什么车上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箱子呢?原来它是运输小件货物用的,真是长见识。

观察缆车从山上往下行
如果,你要问我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我觉得山上最好的就是比山下凉快很多,而且空气很清新。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四处转转,或去观景平台发发呆。
这里好不好玩呢?
我觉得作为一个休闲地,还不错。
这座山本身很适合俯瞰槟城全景。当年,作家郁达夫也曾到此一游,并为它写下一首诗作:“好山多半被云遮,北望中原路正赊。高处旗升风日淡,南天冬尽见秋花。”我们游览的这天雾蒙蒙的,是阴天,所以看不清远景,有点小小的遗憾,不过在附近散散步,边走边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不错。

阴天看景

雾里看花

大炮

这是槟城最早的印度庙,早在18世纪末,那时英军队伍中的印度兵和那些抬轿的印度苦力,就在此聚会朝拜

距印度庙不远还有一座清真寺,1966年建立的,供生活在山上的回教徒们礼拜用

质朴的老别墅

有格调的庭院

“网红”邮筒1818年自英国运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了。邮筒上的花体字“VR”是英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缩写标记。它是英国最早的邮筒款式,同时也是槟城最古老的邮筒,在英国当地都已很少见了

走在热带雨林中

有很多没见过的花草

路遇山中“小霸王”

一只同心锁

遥望到一处漂亮的老房子
山上有不少百年前建造的西式别墅,其中有一座带尖尖屋顶的我在缆车上行时就注意到了,被它的颜值吸引,肯定要走近看一看。

门口的木桩上写着这是“门房”

游客稀少很清静
原来它只是门房,穿过大门往后走,看到后面有一座大门紧锁的别墅,别墅挂了谢绝参观的牌子。
门房部分的建筑是一座左右对称的平房,被入口小路分开的两边都是房间还有漂亮的走廊,游客可以进入内部参观。

这座房子的风格融合了多国元素

石拱门走廊

内部房间之间相通,适合躲猫猫

房间内部有展览的图片
进入房间一看,原来这是一座与缆车有关的展馆。
摆在眼前的是一把简易的轿子,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当年那些英国高官上山乘坐的人力交通工具。正是当时上山路途的不便才让建造缆车成为刚需。

“洋”滑竿儿
更吸引我注意的是贴在墙上的图片:

升旗山缆车的介绍
通过这段文字介绍让我了解到,原来这是马来西亚唯一的索道缆车。
目前的缆车系统是于2011年4月24日正式启用的第四代。
作为一个博物馆控,以下的展览内容非常合我胃口,于是把它们搬过来,如果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文章的最后,放一段我编辑好的缆车下山视频,请注意最好全屏观看哦!

第一代缆车
1897年,D.LOGAN, JOSEPH HEIM 和 ALAN WILSON 提议发展升旗山为休闲和旅游胜地。该计划获得英国政府的财务资助,1897年开始推行升旗山的首条铁轨建设工程,于1906年竣工。由于当时发生一些技术问题,因此导致首辆利用水蒸汽发动的缆车无法成功启用。

第二代缆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州政府接管这项工程,并委派一位工程师前往瑞士研究缆车的建设和设计工程。1920年,这位工程师回国接管工程,并于1923年完成了这项耗资160万令吉的缆车。缆车成功的在1923年10月21日开始投入运作。

山上有第二代车体模型供游客拍照


第三代缆车
1977年,政府引进瑞士的车厢设计。缆车系统由2段500伏特电力驱动钢缆拉动4架缆车,钢缆的直径3.17厘米。为了更符合安全标准,设计了当缆车引擎不幸故障时,刹车器能自动操作的功能。该缆车轨道高达725.7米,中间有个中转站,游客必须在路途中转换缆车,才能到山顶。
现在,第三代缆车的车体虽已经退役,但设计师巧妙的把它安放在沿途,让乘坐缆车的游客们也能一睹它的往日风采,很有情怀。


第四代缆车
2010年为了提高升旗山缆车的服务,马来西亚旅游部拨款6300万令吉全面提升与美化槟城升旗山缆车,包括更换新的缆车车厢,提升缆车系统等等,工程2011年完工。
需要注意的是,缆车仍采用了1923年那套电缆牵拉的操作方式。
更新后的缆车,运行的时间缩短,最短间隔可达到每5分钟一趟缆车,乘客可直接抵达山顶,无需像以前一样在中间换乘。以前每小时只能载送250人,提升工程后增加至每小时1000人。

早期的缆车轨道设计图,大家可以实际来感受一下坡度

一段258英尺长、10英尺宽的隧道是世界上最为陡峭的人造隧道

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山间别墅的主人不少是华人

下山时专门到最前排的座位拍摄。
全程4:40,编辑视频时有快进。
全屏观看更清楚。
下山后顿感肚子好饿!
槟城美食我来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