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刘荣庆从桥山金钱豹与秦岭“周老虎” 回瞻消息来源引来的传播业界突发事件(上)

刘荣庆从桥山金钱豹与秦岭“周老虎” 回瞻消息来源引来的传播业界突发事件(上)

阅读量:3733229 2019-10-24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

从桥山金钱豹与秦岭“周老虎”
回瞻消息来源引来的传播业界突发事件(上)
刘荣庆
    
2019年10月21日,我专门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去看老虎、豹子等猛兽。因为,看了《三秦都市报》10月18日头版图片新闻、A10版消息《生态好了豹子来了   游客在黄陵森林公园拍下金钱豹照片》,我决定将报上的图片与我近距离观察并拍了照片的四头金钱豹比较鉴别一番。
报道老虎、豹子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猛兽,不会如读《水浒传》那么悠然自得、津津有味地欣赏武松景阳岗乘酒性拳打吊睛白额老虎的灵动威武,李逵为母亲报仇沂岭杀四虎的奋勇生猛,解珍、解宝登州山窝弓发响用“药箭”杀虎的暗器密谋。如今珍稀动物依法受保护,发现野生老虎、豹子并由媒体加以报道,是一件颇能吸引受众眼球的事儿。对这种珍闻,媒体自说自话写出来,肯定会引发质疑。首先,陕西公众问:“真的吗?”嗣后,全国公众也会问:“真的吗?”
 《三秦都市报》10月18日刊登的黄陵森林公园拍下金钱豹照片的新闻,围绕的全是证“真”的文字:“当时金钱豹从车前窜了过去,在车辆右边的路沿上停了下来,激动万分的张先生赶忙拿出手机,留下了金钱豹珍贵的照片。张先生说,这只金钱豹的体型不大,体长在1米到1.2米左右,高度有50多厘米,应该是一只幼年金钱豹。而当张先生想要下车查看豹子时,这只金钱豹听到开车门的声音后,一溜烟便消失在了树林里。”(注:“想要下车查看豹子”提法不妥,有安全风险。)
金钱豹又名华北豹,是大型猫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桥山林区即发现有其分布,但是目击者不多,未曾发生伤害人畜事件。

《生态好了 豹子来了   游客在黄陵森林公园拍下金钱豹照片》的真实性,一有纸媒与微报晒的照片为实物写真可证,二有人证:“今年10月14日16时左右,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员工李文娟与西安游客张先生一行人,乘坐景交车在公园北景区往返南景区上飞龙岭时,途中偶遇一只华北豹,张先生眼疾手快,用手机拍到了几张弥足珍贵且有科研价值的照片。工作人员说,游客张先生也给他们提供了自己拍的照片。”三有旁证:“近几年,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中心,在大岔国有生态实验林场、上畛子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区域内,安装了野外红外相机30组,也多次监测到华北豹和其他野生动物活动踪迹。”(注:这就避免了提供金钱豹照片的孤证。)
有了上述证据,桥山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发现金钱豹可以令人深信不疑了。莫非陕西媒体乃至中国媒体对珍稀猛兽报道有着特殊忌讳?不,不是多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记得2007年底,盘点中国全年让人难忘的事情最为显著的有两件:一个是鼓舞人心、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梦想的嫦娥奔月;一个是媒体传播“发现华南虎”事件忽悠全国人民的闹剧。
这桩轰动中外的秦岭“周老虎”事件,白纸黑字写在陕西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上,教训太深刻了。
进入陕西传媒业的年轻采编人员会问:何谓“周老虎事件”?陕西将老虎也列入《百家姓》吗?回顾“周老虎”事件,并非媒体“造假”,而是消息来源捅了漏子。
 “新闻报道好比雷达屏,在这个屏幕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辨出每一个信号,以提醒报社,这是主动新闻,不是口头或记录新闻。暗杀、雪崩、船只失事、撞车、某地电影院起火……这些新闻都可以定期打电话给提供消息的人和保持密切联系。”(汤姆森基金会编著《新闻写作基础知识》第33页,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提供消息的人即媒体界常说的消息来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下翻译出版的这本14万字的小册子,在第六章专讲消息来源。

 
新闻是对社会公众应知欲知又未知的重要事实信息的及时传播。“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就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陆定一语)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
消息来源指媒体及其记者获得新闻事实素材(含新闻背景)的途径,记者现场采访所得(含电话采访的第一手材料),新闻报料人(即线人,含知情人、群众来信来访)所传,新闻发言人所公布(含新闻稿和新闻公报),其他媒体所报道的材料,均可视为消息来源。消息来源及其所提供的事实,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公正,决定了新闻事实的质量和可信度。在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激烈新闻竞争中,消息来源仍然是媒体赖以安身立命之根本。媒体与媒体人在报道中既要尽可能明确交代消息来源,又要依法保护消息来源,尽量少用匿名的或身份模糊的消息来源,让受众尽可能多的知道信息获取的范围与方向(含获取信息的一定技术手段、方式和方法),以判断消息来源的公允与可靠。引述消息来源原话时必须原原本本,不得有丝毫改动。
12年前的(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现场会,公布了镇坪县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的“华南虎事件”。
     
华南虎(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于1981年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是唯一原产中国的老虎品种,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东北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有约4000多只华南虎,现在只有散布在全国十几家城市动物园中不足70只,野生华南虎已基本绝迹。

华南虎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动物。中国现有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华南虎四种虎种,其它三种老虎,都是从华南虎分化出来的亚种。华南虎一旦灭绝,对物种的完整性和科学研究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秦巴山区,野生华南虎是处于食物链顶级的大型动物,它的生存依赖的生态环节更多,关系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与完整。由此可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周正龙所拍华南虎照片举世瞩目的背景了。
我们将陕西省林业厅新闻现场会后新闻媒体发出的信息,围绕消息来源周正龙,依时间顺序排列、回瞻一下,便会明白来龙去脉。
10月13日,网上论坛出现了质疑华南虎照片真伪的帖子。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植物分类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傅德志称,自己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科学家的身份,“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
10月22日,面对外界对于华南虎照片质疑声,周正龙携带底片,和陕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一起,赴国家林业局当面汇报。10月24日,国家林业局负责人听取了陕西省林业厅及相关人员关于2006年开始的华南虎调查工作及镇坪县野生华南虎照片情况的汇报,决定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10月2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表示:“国家林业局只是对保护区存不存在老虎这个事情,来做一个考察论证,照片真假并不是国家林业局需要确定的范围。我们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照片真假需要照片方面的权威来认定。当地有没有老虎,到底该不该建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林业局该管的事。政府不能越位。”

10月29日,陕西省林业厅展示了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的胶卷(负片)、用胶卷冲洗放大的彩色照片,以及用数码相机拍摄的部分照片。新照片虎目圆睁,露出凶光,并依稀可看到部分虎尾。
10月29日,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首次就华南虎照片事件发表声明,称照片中华南虎的反应不合常情。
10月30日,陕西省林业厅官方称,关于华南虎照片的质疑都是来自民间的,从来就没有官方提出质疑,即使中科院有关专家认为照片有假,林业厅目前也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对华南虎的质疑。
11月8日,曾打过多个公益官司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在向国家林业局发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国家林业局对陕西省林业厅的失职行为以及周正龙的造假欺骗行为进行查处,并要求国家林业局委托专业机构对照片进行鉴定。
11月11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正式刊出极具争议的华南虎照片,但该杂志并未对照片真假下定论。
11月15日,媒体透露,国家林业局4位专家到达镇坪县,开始对华南虎存在的真实性考察。
11月16日,天涯杂谈网友小鱼啵啵啵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11月20日,宝鸡一律师正式向西安市公安局举报周正龙。11月21日,陕西省林业厅首次回应年画老虎,建议通过刑事调查等渠道解决年画老虎与周正龙拍摄的照片之间引发的争议。
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周正龙表示要起诉“(网易)私自发布虎照”。
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同日,陕西省林业厅发表声明,未就照片鉴定做出回应。12月4日,国家林业局称,华南虎照片中的老虎是真是假,是否是活体,都难以评估该地区野生华南虎的生存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鉴定华南虎照片的真伪。
12月10日,围绕“华南虎照片”事件,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向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国家林业局。郝劲松在诉状中请求法院撤销国家林业局此前对他作出的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并请求法院判令国家林业局受理其提出的复议申请。
12月14日,《科学》杂志又刊发华南虎年画图片,并配发短文介绍了近期中国摄影师协会和国家林业局的一些活动和反应。该杂志仍未发表任何鉴定性的评论。
(未完待续)

作者的其他文章:
刘荣庆︱从无锡高架桥垮塌说社会紧急救助报道中的安全观
刘荣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与社会紧急救助报道紧张而有序的原则
刘荣庆︱一桩因发现野生东北虎而开启的特殊“应急预案”
刘荣庆︱美国德州枪击事件报道与探本溯源背景的运用
刘荣庆︱对西安方言歌曲的“耳顺”与反思
刘荣庆︱一则传统纸媒不该轻视的要闻
刘荣庆︱给先人烧香甭进错了门
刘荣庆︱野生黑熊袭人报道引发的思考
刘荣庆︱“三秦学生记者”活动好
刘荣庆︱给报纸插上融媒翅膀
刘荣庆︱社会新闻里的都市文明元素
刘荣庆︱新闻民俗学视野下的三秦新闻调查版
刘荣庆︱先进人物报道贵在捕捉个性并含示范价值
刘荣庆︱难道还要否定“愚公移山”精神?!
刘荣庆︱“李白文化”大旗,媒体不用为好
刘荣庆︱谈谈典型案例报道的细节选用
刘荣庆︱对一则空难新闻标题的探究
刘荣庆︱养宠物报道不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刘荣庆︱读报札记(三则)
办报不可鸭子巴蛋,下了便走 ——以陕西三家都市报为例
散记张光(十)
新闻价值的“显著性”要素  ——以陕西三家都市报为例
新闻价值的“接近性”要素  ——以《西安晚报》为例
审读之窗:选择、编辑新闻的“公约数”现象
审读之窗:也是对“标题党”的回击
审读之窗:摆事实与讲道理的相辅相成
审读之窗:要天天说些老百姓的心里话
审读之窗:这篇“留守儿童”通讯写得在行
审读之窗:都市报与党报得协同发声
审读之窗:《明察暗访看民生》专栏得民心
审读之窗:媒体不应再出现这令人生厌的词汇
审读之窗:”冒“出了新闻诗与诗新闻
审读之窗:新闻要避免缺胳膊少腿现象
审读之窗:会讲新闻故事了
审读之窗:受众悟出来的新闻是佳作也!
审读之窗:不要把纠错新闻写成表功新闻
刘荣庆︱新闻民俗学诞生小记

(配图来自网络)
投稿电话:13891817654(微信号)
投稿邮箱:sxcbxh@163.com
监制:薛耀晗
主编:朱希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