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能够挤入Top15票房的好莱坞大片名单,几乎无一不是大制片厂出品的系列电影,或者具备极强衍生渠道的项目,包括口碑其实也很一般的《大黄蜂》《哥斯拉》《阿丽塔》《惊奇队长》等等——总结起来看,衍生渠道多,票房也不会差;如果票房很一般,恰巧也是因为“只能依靠票房”。
来源丨第一院线(www.yuanxian1.com)作者丨达伦糕
国庆之后,国产大片开始纷纷走下舞台中央,无论是献礼三大片,还是其他后续上映的影片,基本都要把聚光灯的焦点交给好莱坞的电影来接棒。
不过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似乎这个棒接的有点不顺。
最近一共上映了三部国外大片,分别是《双子杀手》、《航海王:狂热行动》和《沉睡魔咒2》,其中李安执导的《双子杀手》无疑是这个周末的热门。 不过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影片虽然宣传营销攻势颇为旺盛,但是无奈口碑下滑严重,周末的票房恐怕也配不上李安大导演的盛名。
《双子杀手》自10月11日在北美上映以来,首周末在北美只收获了2050万美元的票房,到周日10月20日,全球票房总计也只有1.187亿美元,而原本看好的中国市场,自18号在国内上映以来,整个周末也只取得了1.5亿左右的票房,并不如预期,总票房恐怕将会落在3亿左右。
与此同时,原本也被寄予厚望的另外一部好莱坞大片《好莱坞往事》也突然遭遇撤档,引起渲染大波。
据外媒报道,原定于下周10月25日将在中国上映的电影《好莱坞往事》已经撤档,并可能在中国无限期搁置,从事发后的消息来看,这一意外对索尼影业以及中国出品方博纳都造成了极大冲击。
目前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官方回应,据圈内多方消息认为,最大的撤档原因可能是电影中对李小龙形象的描绘引起了监管的不满,要求重剪。

原本,按照市场预计,在国庆档影片逐渐退出市场后,应该是由好莱坞影片逐渐接棒的,现在看来,10月中下旬原本被看好的两部大片《双子杀手》和《好莱坞往事》纷纷遭遇“不测”和“冷遇”。
这一现象再次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美国电影在中国市场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无论你是多么大牌的导演或者演员,都有可能遭遇商业或者口碑上的滑铁卢。

规律一:中国市场对好莱坞影片越来越有选择性
中国票房市场强大,显然美国电影产业无论何时都想要分一杯羹,这样的要求并没有错。
虽然近两年不断传出中国影视市场走向寒冬的消息,但美国业界人士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市场萎缩导致的,更多是对于影片类型的挑剔,以及对于品质的去芜存菁,除了类似《复联》《速度与激情》这样的超级IP可以赢家通吃之外,其它类型的影片基本很难有保证。
从以往来看,具有浓厚美国文化背景特色,以及取向偏文艺的影片,或者一味追求创新的影片,在中国多少都会水土不服。
比如刚在这个周末被撤档的《好莱坞往事》,电影的故事背景就是设定在1969年美国洛杉矶,讲述了一个过气电视演员与他的替身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末期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以及明星莎朗·泰特被遇害的故事。影片被描述为“昆汀对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后时刻的致敬。”
现在看来影片是因为刻画的李小龙形象出现问题而导致撤档,但是平心而论,这样的故事设定本来也很难在中国内地市场引起很大的波澜。

影片背后以风格独特,个人特色鲜明出名的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他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太强硬,同时风格太另类,所以在中国市场一直是个不稳定因素。
据外媒报道,片方与昆汀曾经沟通了一个《好莱坞往事》新的剪辑版,希望此后可以在中国重新上映;另一家外媒Deadline也表示索尼有考虑剪辑要求,但该片终剪还是昆汀说了算,外媒透露片中的暴力画面可能也是撤档因素。
随后的结果则是,昆汀对撤档态度是“无意重新剪辑,要么就上现有的内地版,不上就算了”。Deadline称消息源表示索尼没有强迫昆汀重剪,那么《好莱坞往事》在中国撤档基本就成了定局。 昆汀的个人固执导致影片撤档也就算了,被牵连的则是背后的中国出品方博纳影业,如何挽回已经预先准备了的宣发经费,现在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

不过这也不是第一次博纳影业在好莱坞上栽跟头,2015年博纳投资了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当时也是赔得一塌糊涂,而这一次李安的另一部影片《双子杀手》也在中国市场遇冷。
多年以来,《喜宴》《断背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佳作不断,李安在国内影迷心中一直拥有较高地位,但是这一次的《双子杀手》,显然口碑却不同以往那般响亮,甚至还有人评价:李安失手了。其中,故事老套平庸,被认为是影片最大问题。
豆瓣评分7.1,猫眼,淘票票上的评分也只有8.0以上,算是非常平庸的成绩,除此之外烂番茄评分仅有25%,metascores仅有38分,IMDB5.7分,整体口碑也是差强人意。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影片的最大亮点——“120帧+4K+3D”,反而成了遭到较多质疑的“问题点”。
“《双子杀手》首映当天,我们影院还是给了比较高的排片,占25.5%,在上映新片中属于第一梯队,和《航海王:狂热行动》差不多,但实际上座率不如后者,我们就开始缩减排片了。”一位影城的经理对媒体透露了实情,从现状来看,在许多影院,《双子杀手》的表现不仅不如《航海王:狂热行动》《沉睡魔咒2》两部同档期新片,甚至还不如国庆档就已上映的《中国机长》。
“《双子杀手》在技术上的问题还不算最大的,但故事平庸这点基本就成了共识,而且明星阵容和打斗场面也比较一般,因此没形成口碑发酵。可能李安导演的想法太高端,没接上中国观众的地气。”

规律二:必须有监管和大渠道方的双重加持
从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好莱坞影片来华,最大的核心障碍就是两点:监管和渠道。
所谓监管,就是过审这一环节,基本所有的大片都要重剪,或者准备特供中国地区的版本,否则就无法满足基本的上映要求。
从这一点上来看,《好莱坞往事》算是基本需求也没满足。
影片早在7月26日就在美国上映,全球票房已经突破了3.66亿美元。之前内地确认定档,本能成为昆汀第二部在中国上映的影片,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曾被媒体预测为有望帮助影片突破全球4亿美元的票房。
不过现在看来,这所有的预测都将成为泡影。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官方的回应。据圈内多方消息认为,最大的撤档原因可能是电影中对李小龙形象有争议的刻画。据博纳和国家电影局的消息人士透露,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向总局呼吁,修改其父亲在电影中的形象。
消息人士还透露,“博纳将继续努力,希望与昆汀合作剪辑影片,以便重新获得批准上映。”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昆汀倒在了监管面前。此前,昆汀的电影在中国基本上是零发行,与其他地区上映《好莱坞往事》时受到影片《被解救的姜戈》的加持不同,作为昆汀在中国第一部上映的影片《被解救的姜戈》在公映首日就被从全国各地影院撤档,经过删减暴力镜头的版本在一个月之后公映,盗版大面积的流传使得影片仅获得250万美元的中国票房收入——也就是说影片最后还是上映了,但是商业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说起商业损失,李安的《双子杀手》无疑也将成为今年的一大“失败之作”,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虽然没有监管审核的问题,但是却缺失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渠道。
所谓渠道,在中国就是流量的入口,说穿了无非就是腾讯和阿里的巨大用户群体,以及汇聚在猫眼和淘票票上的观影人群。
影片背后的主要出品方是复星影业,CEO是原乐视影业老总张昭,复星入股的Studio 8和博纳,则是李安上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联合出品方,这些出品方历来都不算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阿里影业也是影片的联合出品方之一,但是根据内幕消息,投资的份额并不大,而且淘票票对于该部影片的推广力度也不如以往的其他美国项目。

除了常规动作推出19.9元的低价票之外,淘票票还为《双子杀手》推出了一款200元的超级3D电影票,但是似乎收效并不积极,从整体来看更像是为了淘票票本身的“加入爱艺之城”活动以及一直在热推的“买一送一”以及“现金券抵票价”做帮衬,“淘票票用户只需加入爱艺之城,添加指定标签并发布评论,便有机会获得超级3D版的电影兑换券。”
总体来说,渠道上的宣传力度远不如阿里影业自己主控的类似《绿皮书》这样的项目,从这一点来说,《双子杀手》在渠道上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规律三:单靠票房的好莱坞大片缺乏商业吸引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观察最近几年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最成功的例子,可以发现,《复联3》,《复联4》,以及《速度与激情8》等等都具备在票房之外获取IP衍生收入以及将IP做成系列影片的潜力。
在这一点上,中方的出品方,渠道方也非常看重那些在票房之外也能够获取衍生收入的好莱坞影片。
据悉,《双子杀手》的拍摄成本为1.4亿美元,此外还有约1亿美元的市场营销费用。根据消息人士及票房分析师预测,影片最终可能会面临7500万美元的亏损,甚至会更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后续的衍生收入。

《好莱坞报道者》报道:“即使是奥斯卡获奖导演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也救不了《双子杀手》在票房上的一败涂地,而且在票房之外影片也无法赚到其他额外的利益。”
这恐怕也是类似《双子杀手》这样的项目对比《狮子王》《蜘蛛侠》《阿丽塔》这些虽然票房在国内也不算太惊艳,但是依旧可以达到基本满意水准的影片所欠缺的地方——因为这些影片都具备极强的IP衍生效应,所以类似腾讯和阿里这样的平台渠道方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另外一部影片《好莱坞往事》也有同样的问题。《好莱坞往事》已于7月26日北美上映,首周末拿下4000万美元票房,算是刷新了昆汀个人电影记录。
电影扣税后的投入成本为9000万美元,通常加上营销和人力成本,总成本会是两倍,即1.8亿美元。考虑到电影公司只获得大约一半的票房收入,想要收支平衡就得再乘以2,即3.6亿美元。
然而电影明星还有利润协议,这继续推高了所需要收回的票房数额,达到大约4亿美元,从现在来看,缺失了中国地区票房的部分,要想冲击4亿的大关基本已经无望;而且类似这样的影片衍生收入非常有限,在收支上也很难单靠票房来平衡。
迄今昆汀的电影只有《被解救的姜戈》票房超过4亿美元(4.26亿),2013年的《被解救的麦戈》,当时是在国内上映了,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但是在国内删减上架后仅获得了1788.8万人民币票房,以惨不忍睹的成绩告终,值得注意的是,《被解救的麦戈》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却高达4.25亿美元。
《双子杀手》也好,《好莱坞往事》也好,《被解救的麦戈》也罢,基本都属于那种风格创新独特,但是却缺乏IP衍生以及票房渠道外商业变现机会的影片;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很难在中国获取更高的流量和平台方的“重视”。

反观是2019年能够挤入Top15票房的好莱坞大片名单,几乎无一不是大制片厂出品的系列电影,或者具备极强衍生渠道的项目,包括口碑其实也很一般的《大黄蜂》《哥斯拉》《阿丽塔》《惊奇队长》等等——总结起来看,衍生渠道多,票房也不会差;如果票房很一般,恰巧也是因为“只能依靠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