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谢宇弑母案”的消息层出不穷。这是一则孩子“周密”杀害了自己母亲、利用反侦察手段逃亡3年的悲痛事件,“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悲剧永不再发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停地拷问。
孩子的感恩呢?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我们穷尽文明无法歌颂母亲的伟大,穷尽一生不能回报母亲的恩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那句话不让我们热泪盈眶呢?“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母亲是我们人生在世最应该感恩的人。即使母子有隔阂,感恩也应荡涤一切尘埃。
孩子的善良呢?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对生灵应有怜悯之心,对万物应有博爱情怀。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我们应把最厚重的、敬意最深的爱留给母亲。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人,教育的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我们要分数、要排名,但前提是要道德情操、要心理健康发展、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社会行为方式。

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德育放在人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把促进人的德性成长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德育是“点滴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遵循德育教育的规律。德育要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品德教育等,培养孩子树立道德准则,有道德约束力、法律约束力,敬畏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个人社会行为方式(或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表现。李玫瑾教授曾说,“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是有过程的,而行为表现是滞后的。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是眼前表象,但都包含着其心理成长的背景。”青年人犯罪应该同样包含着其心理成长的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是确保健全的人格修养的重要基础,影响着人的一生。

另外,奖赏教育与挫折教育要相结合。现在的家长普遍青睐于“奖赏教育”,可挫折教育不容忽视。“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挫折教育可以拉伸心理承受的纬度与空间,提升自控能力。
家长与学校要学会因人而异,把握奖赏教育、挫折教育的“尺度”,突出二者的教育性,而不是强调“奖赏”与“挫折”。

家庭教育要更上层楼
李玫瑾教授曾说:“社会问题可归结为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可归结于早年,早年问题可归结于家庭。”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的第一份教育,也是内容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对人的习惯培养与社会行为方式养成影响最为重大。家庭教育还肩负着支持学校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责任。

包丰源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人生命的走向和性格,往往是受家庭和父母的思想、言行、态度、情绪的影响,并且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健康、事业、婚姻和人际关系。家长是孩子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存在,是孩子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家庭教育的成功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与方式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能力是客观要求。
另外,开展家校合作是当务之急。学校与家长(和社区)要共同承担孩子成长的责任,实现共育共赢。家校要处理好权责边界问题,使二者在育人上实现完美结合,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定位与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所有“悲剧”的发生。

国学教育养正孩童
自古以来,在中华儒家传统中,我们不难发现典故给予世人的警醒,同时,在国学中,认为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围绕着孝与义。父母给予我们了生命和一切生命的本真,行孝尽善的开始不只是遵循父母之命,更需要安身、立家,匡正自己的品格和修为。让自己以健康正确的原则行事做人和成长。
学习国学的意义,更在于此。现在我们的教育环境,既在于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更在于好的品格教育。孩子的心智,亦是教育的缩影,我们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需要课堂知识的获取。生而为人,更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教育。学会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从而还原真理的本性,回归真我与宁静。学习国学,汲取先哲的智慧,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进而完整内心的历练和养成,获得坚毅而不屈的品性,接纳而开放的心灵。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获取更多国学资讯
介绍:三千小童国学馆创立于2017年,由曲阜孔子文化学院联合数十位国学巨匠倾力打造,截止至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座合作分馆。三千小童以“童蒙养正”为核心,秉持历代传承的教育思想与复圣颜子勤学重德精神,深化儿童艺术人文修养,为4-12岁儿童提供全面的嫡系国学教育,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道德与习惯的同时,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