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家长教育最大的问题:一身毛病的父母,却想要完美的孩子

中国家长教育最大的问题:一身毛病的父母,却想要完美的孩子

阅读量:3735793 2019-10-24


零缺点=完美?
宾州大学教授马丁赛利格曼在他《希望迴路》(The Hope Circuit)一书中说:他叫女儿一起来帮忙拔野草,女儿才5岁,自然边拔边玩,寓工作于娱乐,她把蒲公英的种子拿起来吹,看它们随风散去很快乐。赛利格曼看到了,便骂她,数落她其他的坏习惯。女儿听完后,跟他说:「爸爸,我可以跟你讲一句话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每天改我的坏习惯,就算我全部的坏习惯都改掉了,我只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小孩,我还是没有优点,你为什么不去看我的长处呢?」赛利格曼听得目瞪口呆,也立即了解这是他的错。从那一刻开始,他改变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创造正向心理学这个领域,成为正向心理学之父。这也许是我们教育的盲区,我们更习惯通过修正孩子的缺点来教育孩子,以为只要“零缺点”,我们的孩子就能出类拔萃,优秀完美,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完美是一个牢笼前段时间,有则新闻刺痛了大家的心,福州一名刚刚高考结束的男孩小斯(化名),选择跳河自杀。“如果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算了,我不想重来,我宁愿从未在这个世上出现过。”男孩说自己小时候就经常遭到父亲的无端打骂,因为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因为考试只有98分等等,都是他挨打的原因。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期末考试考了全校第37名,妈妈却说:“才37名啊。”这句话扎伤了男孩的心,要知道这可是名校啊,不知道男孩背后付出了多少才能换来这样的名次。这样努力让父母满足的孩子过得太辛苦。然而就是有这样的父母,孩子从小到大,不能有任何缺点,不能犯任何错误。即使孩子拼尽全力表现好最后也得不到一句赞赏,相反更多的是讽刺挖苦。他们对孩子的优点长处,选择关闭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而对孩子缺点紧抓不放。这样的孩子如身处牢笼般压抑。心理学家武志红做客《奇葩大会》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一个人的能量如果被看见,就会变成好的、善意的、温暖的力量;如果没有被看见,就会变成坏的、恶意的、仇恨的力量。”一个生命的存在是一种独有的能量,它如果从不被看见,那么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这也许是自杀男孩内心说不出的声音吧。完美是一副面具前不久发生的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也是众人眼中的完美少年。老师称他为“天才”,很难的内容他看一遍就会,文理不偏科,连作文都非常好。在福州高中时被称为“宇神”,考入北大经济系依然是北大同学口中著名的“大神”,打篮球是“篮板大师”。情绪稳定、理智,从没和任何人起争执或发生冲突。性格稳重,说话很顾及他人感受,相处起来舒服,通情达理,平和谦虚。人缘极好,热心助人,有很强的号召力。每天11点准时睡觉,爱好健身。甚至有一位吴谢宇的同学接受采访时说:“我宁愿相信自己杀了人,也不相信吴谢宇会杀人。”所有评论都告诉我们,吴谢宇是个“零缺点”的极其完美的人。这样完美的人是怎么来的呢?是的,吴谢宇的完美是母亲一手塑造的,然而这是有有效期的。当思想接触到外界,重新审视过自己,与母亲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原来完美的外衣也必将千疮百孔。被压抑的黑色能量,以更加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才是崩溃毁灭的时刻。
智慧的家长怎么做1. 了解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比如很多家长都抱怨过孩子“不听话”“爱说谎”“爱捣乱”“性格内向”“不爱学习”等。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主管情绪的那部分发展得很快,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所以,孩子不能马上做到家长的要求,是因为他们的理智脑尚未发育成熟。了解过这些规律,家长就不会采取立即制止的方式教育孩子,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那么我们该怎么做?也许下面的事例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当孩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对孩子吼:“别玩鸡蛋了,会碎掉,放回去!”但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却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毁掉一个孩子。”他说,当孩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让孩子们发现鸡蛋落下去会碎,这就是一个物理实验。而进一步让鸡蛋破裂,让孩子明白鸡蛋能孵化成小鸡,这又变成了生物学的范畴了。如果我们只会纠正缺点,就如同把走迷宫里的错误出口都堵住,孩子即使走出了迷宫,也学习不到任何东西。智慧的家长不会去做蒙住孩子眼睛、捆住孩子手脚的人,而是懂得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加以引导,给孩子的缺点留个出口。留下了出口,就是留下了孩子探索的空间。那些空间才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2. 教育方式不极端现在社会上的问题孩子,反映出两种状态:一种是家长纵容过度,满口“他还是个孩子”;一种是责之过苛,凭着“我都是为你好”。另一种极端是过于苛责: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吹毛求疵,要么无视缺点,要么无视优点,这些都反映了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既要有爱也要有规则,奖罚分明,防止孩子无法无天的同时也要防止孩子过度压抑。3. 育人先育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了缺点时,父母应该首先反观自己。孩子99%的缺点来源于父母,不同类型的父母会养育出不同类型的孩子:完美主义型父母——谨小慎微型孩子独裁型父母——唯唯诺诺型孩子冷漠型父母——孤独型孩子不自信父母——缺乏自信孩子过度保护型父母——自立性不强孩子不尊重孩子的父母——不尊重他人的孩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要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就要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有相同的问题或者其他起因。父母身上的缺点,家庭的矛盾纠结,都会投映到孩子身上。与其,舍本逐末,强行要求孩子改变,不如追根溯源,改变父母自己。你是怎样,孩子就是怎样。罗伊克里夫特的几句诗,适合所有的父母共勉: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和孩子一起努力,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孩子。小学学习资料
小学1-6年级语文学习方法的精髓,开学教给孩子
名师梳理|小学英语1-6年级知识点大全(最全整理)!
小学数学易错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家长收藏!
更多请查看:小学学习资料汇总>>
好文推荐
学霸工作后失业3次:父母的这种行为,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做抢跑教育,赢了三年,毁掉一生,这是对68人持续20年的跟踪
哈佛大学研究: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