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留痕
本文授权转载自:动态大参考(ID:dongtaidacankao)
这边,特朗普称中美经贸磋商工作进展顺利,美中有望下月签署贸易协议。那边,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国3000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产品启动排除程序。中美贸易战似乎近期内结束有望。然而,事情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启动排除程序一事,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正面来说,启动排除程序即意味着缩小征税产品范围和数量,等于是部分取消关税。这当然具有积极意义。
取消加征的关税,这是中国一直强调的原则,也是签署最终全面协议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目前美方只是停止继续加征关税,而对于取消已加征关税一事只字不提。而此前特朗普也曾放言,即使达成了协议也不打算取消已加征的关税。这对中方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从此前的关税豁免,到目前的关税排除,这应当是一种进步。既然双方目前在谈的是第一阶段协议,不完全取消已加征的关税也说得过去。
然而,以关税排除清单代替部分关税取消清单,说明特朗普在取消关税问题上玩文字游戏。这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不想让外界认为他在取消关税问题上或者说在中国坚持的原则问题上给人以让步的感觉。另一种意思是,排除毕竟与取消不同,这是在传递未必一定取消已加征的关税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还想在关税问题上有所保留。
如果仔细看一下美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公告,也能从中看出一些问题。公告称:将自10月31日起对中国3000亿美元加征关税清单产品启动排除程序。自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美国利害关系方可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排除申请,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有关产品的可替代性、是否被征收过反倾销反补贴税、是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或与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相关等。如果排除申请得到批准,自2019年9月1日起已经加征的关税可以追溯返还。
从公告来看,有四类产品不在排除之列。即(美国有)可替代产品,被美国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产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美国认为有安全问题)的产品,中国制造2025中的产品等四大类。
1.可替代产品不在排除之列,这实际上就是实行关税保护。而对于来自中国的不可替代性产品加征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伤害最大,即使中国要求他保留,他都不会长期保留。让美国人不进口恐怕都难。关税清单排除对中国没什么实际意义。
2.是否被征收过反倾销反补贴税的产品,这一条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毕竟这属于真正的贸易纠纷,有些还是经过WTO裁决的。但也有一些是贸易保护行为。
3.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这个概念太模糊。是对美国有重要战略意义?还是对中国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可能指的就是类似于华为等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黑名单”产品,美国不能让制造这些产品的中国企业做大做强。难怪任正非说美国不会取消华为禁令。这属于科技战的范畴。
4.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相关产品,这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相类似。
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仅事关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更是关系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迈进的重大政策措施,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一环。
对此,美国人一直是耿耿于怀。打压中国制造2025,是贸易战的首要目标或目的。也是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变的实质核心。而这就是中美经贸磋商中最大的分歧和障碍,也是中国是核心的原则立场问题。这没有商量的余地。
单从这四类产品来看,中美磋商难度依然很大,要想达成全面的协议难度不小。
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同意分阶段达成协议,确实属于他的权益或缓兵之计。他总是在强调“中方想要达成协议”。而实际上则是正相反,是美国开始承受不了贸易战的伤害,是美国选民们特别是农民们开始抱怨。不管是升级还是继续僵持下去,对特朗普都不利。达成分阶段协议,就是换取中方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以解燃眉之急。
另外,总统弹劾案已经启动,迹象表明特朗普这一次真的很危险。在“通乌证据”不断曝光且越来越充分的情况之下,争取更多民意或许是他躲过一劫的唯一途径。他必须让美国人看到贸易战胜利的曙光,支持他当总统,也就是在民意上反对弹劾他。
近日,中国虽然同意大量进口美国农产品,但强调的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对于美方的各种表态和表现,中方则强调坚持达成协议与取消已加征的关税相挂钩。中方并不像美方所说的那样着急。中方还在看美国到底有没有达成协议的诚意。
虽说美国商务部启动征税清单排除程序诚意有限,但毕竟美方还是从关税豁免变成了关税排除,也等于实质上部分取消了加征的关税。这也权当是一种诚意表现。因此,中方也有意下发了大豆进口高额关税豁免配额。这也算是一种回应。
不管怎么说,能够达成分阶段协议,就是向着结束贸易战更进一步。至少可暂时避免贸易战升级。只要美国让步,中国就会给予积极回应。美国让多少,中方就会积极回应多少。如果说前一阶段美方对华是极限施压步步紧逼,那么目前中方采取的就是“挤牙膏”策略,是逼美国逐步放弃强硬立场。
据说本周末双方代表团牵头人有可能通电话,预料通电话的最主要内容应当是商谈美方代表团何时来华就第一阶段协议文本进行最后的磋商确认。第十四轮磋商应当是第一阶段协议的最后一轮谈判。也应当会在这一轮磋商中确认是否在智利峰会期间签署协议。
虽然说第一阶段协议签署有望,但从美方的关税清单排除程序内容来看,接下来的磋商谈判难度会大增。不过要看到,贸易战结束了并不等于中美关系的障碍就解除了,华为问题、2025问题等,科技战或制造业大战将持续进行下去。近日美国政府拒绝中国相关人员入境参加70届国际宇航大会,可见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是何等顾虑。
总之,美国遏制中国战略是不会变的,改变的只是策略与方法。
能否在智利峰会期间签署协议,现在有一个有趣的或者说是不确定的问题,那就是智利峰会能否如期召开的问题。
环球网报道,因“地铁票价上涨”而引发的智利示威骚乱已经进入第5日。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22日,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5人。报道称,这场骚乱几乎使这个长期以来被视为该地区“稳定绿洲”的南美国家陷入瘫痪。报道称,智利16个大区中,约半数进入紧急状态,其中一些地区实行军事宵禁。目前智利的局势不明,还不知何时才能平息动乱。如果动乱升级,原定的APEC峰会就有可能推迟甚至是易地。

我们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正确价值观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