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91岁,染了病,因为性生活”:这件事,撕开了上亿人的体面

“91岁,染了病,因为性生活”:这件事,撕开了上亿人的体面

阅读量:3743462 2019-10-24



郑因有你,未来可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山叔
来源:不山大叔(ID:ouba798)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
 
哪一瞬间,你觉得老人很需要被关注?
 

帖子的热度,当时居高不下,阅读人数8千万,参与谈论1.3万人。
 
下面的发表看法五花八门,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博主提到了:
 
老年人的性生活。


 
杜拉斯70岁的时候,希望男人对她告白:
 
和你年轻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如今备受摧残的容颜。
 
可除去理想的浪漫,现实中,老人的性与爱,又究竟传达出怎样的诉求呢?
 

不被理解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就应该清心寡欲,过多表现出对性的需求,是不可理喻的。
 
可性学家却指出:94% 的男性和 84% 的女性过了60岁仍需要性行为。
 
舆论与现实相反……所以毫无疑问,这是在忽视和世俗眼光中挣扎的一群人。
 
一档名为《和陌生人说话》的综艺,就记录下老人们的情爱江湖。
 
纪录片段里,北京的菖蒲河公园,有个专属老人的相亲角。
 
来这儿的老人,大多处于一个尴尬的年龄:伴侣离世,儿女忙碌。
 
虽然衣食不缺,但平淡如水的暮年生活,心里总是空落。
 
就比如说,75岁,坐拥8套北京房产的刘大爷。
 

 
他来公园的次数数不过来,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要么是他看不上对方,要么来者是只图钱。
 
甚至有一次,差点被对方讹走50万。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纪,寻一份坦诚真心的陪伴,难如登天。
 
公园花开花落,叶落叶青,不变的,是这个老人苦苦追寻的身影。
 

          
不过,相比很多老人的含蓄遮掩,一位62岁的胡大爷,直率的坦坦荡荡。
 
关于择偶标准,他毫不避讳,直言希望对方年轻、漂亮、身材好。
 

 
自己来菖蒲河转悠的原因?
 
那说白了,就是性需要。
 
当被问及做过最浪漫的事,老大爷对着镜头,若有所思道:
 
一天四次吧,你疯狂,我也疯狂。
 
(我也不免感慨大爷老当益壮,宝刀未老,是当下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在不少人眼里,上了年纪还饥渴难耐的追求性,是不知检点,是为老不尊。
 
可记者采访深入后,胡大爷才揭开心头不为人知的伤疤:
 
他曾是个爱妻如命的好男人,妻子身体不佳,于是很早开始分房睡。
 
在照顾妻子的后半辈子,胡大爷一直克制隐忍自己的欲望。
 

 
对一个正当盛年的男人来说,这样残忍吗?
 
可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了的事,胡大爷坚持下来了。
 
妻子离世后,他终于如绝堤的洪水,在自由和随性中重新过活。
 
后来,媒体又跟到了胡大爷的家。
 
打开房门的一刻,所有人都震撼了:迎面而来的,是一屋子脏臭狼藉。
 

 
脏兮兮的衣服袜子没有收捡,用过的杯瓶碗筷随地乱放,吃剩食物已发霉过期……
 
来访的记者们,一时间说不出话。
 
很显然,老伴离世后,胡大爷的子女,并没给这位孤寡的独居父亲多少陪伴和关爱。
 
表面是放纵坦然,可他过得并不好,一点也不好。
 
原来,一切无序、凌乱的生活状态背后,藏着一个老人最深的迷惘和孤独。
 
对他们而言,相亲角的追寻陪伴也好,生理慰藉也罢,不过是向世界寻求一个情感的出口。
正如北岛在《宣告》所言: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我没留下遗憾。我不是英雄,我只想做一个人。
 
他们需要的,不是发泄,而是被正视,被尊重。
 
他们最终的诉求,是爱和陪伴。
 

 
被时代抛弃的人
 
我收集资料写这篇的时候,其实很感慨。
 
我看见最多的,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比如说,艾滋病。
 
艾滋病一部分的传播是因为性,一般没多少人,会把老年人和艾滋病联系在一块。
 
一组数据表示:
 
2014 年全球艾滋病患者约为3530 万,其中近420万是老年患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行为。
 
全国的艾滋感染数量,从2010年的475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
 
我国目前一起最高龄艾滋病案例,就发生在浙江的一名九旬老人身上。
 

 
老年人的需求从不被尊重和理解, 他们自己更是难以启齿。
 
他们不懂性知识,很多老人甚至以为安全套的作用仅是避孕……所以不会预防疾病!
 
事件和数据的背后,是中老年人被压抑的性需求和欠缺的安全意识。
 
更是他们的孤独,是被歧视,是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恐惧和自卑。
 
老人的无措和拘谨,远远不止于他们的私生活。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令人心酸的视频:
 

 
那是春运期间,火车站里的一位老人。
 
人来人往的车站里,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拉都拉不起来。
 
因为一张回家的车票。
 
他跑过足足6趟,站在长长的队伍,焦急的等待,巴望着前面的后脑勺一个个消失。
 
可每到他的时候,车票就售罄了。
 
随之而来的,是橱窗里传来一句冷冰冰的:用手机买吧。
 
而他没手机账户,不会用买票软件,甚至发条信息都花费好大功夫。
 

 
曾经一个家的顶梁柱,现在买张票都不会了。
 
他蜷缩着,佝偻着,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得喘不过气,终于爆发了。
 
镜头里,大爷手足无措的表情,戳痛了屏幕外的每个人。
 
这个世界走的太快,他们老了,只能用自己的笨拙,去应对巨大的孤独。
 
他们拄着拐杖追,却永远追不上曾经的自己。
 
最可悲的是:你的时间已经停止,剩下的,就是慢慢死去。
 

 
最孤独的人
 
永远都有人年轻着,但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那时候,孤独,成了时间最大的杀手锏。
 
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
 
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近3亿,空巢老人比例或将达到90%。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折磨的空巢老人。
 
他们的生活境遇,是困顿而煎熬的,
 
最可怕的,是悄无声息的离去。
 
有这样一则新闻,在上海,一名老人突然在家中滑倒。
 
但子女长年在外,她长期独居,情况根本无人知晓。
 
就这样,她孤零零的躺在冰凉的瓷砖上,流着血慢慢死去。
 
被发现时,已经去世5天后。
 
桌上没吃完的外卖,已经发霉了。
 

 
曾经看过一封老人的遗书。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这是南京一名81岁的独居老人,家中遗书上的话。
 
这位有儿有女的老太太,7年前独自一人搬到小区。
 
疾病缠身的孤苦晚年,她在一个人的中秋写下这封遗书。
 
她死亡两个多月后才被发现。
 
发现者,不是她生养的子女,而是邻居。
 
这条新闻后,很多网友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祖辈,有着那样深的孤独。
 





 
有人说: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凉,不过是,生儿育女,勤劳责己,不添麻烦。
 
最终,却活成了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
 
看见这些评论,我感慨万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为什么我们非要看见亲人最脆弱的一面,才想起关怀和爱护呢?
 
不可追逝的失去之前,去好好爱护那些爱过你的老人吧。
 
当他们老了,不要让他们孤独。
 
当他们老了,希望有一首歌,是唱给他们的。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作者:山叔,来源:不山大叔(ID: ouba798),让思考更有效率,让时间更有价值,每晚9点36分准时与你见面。转载请后台联系。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