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互联网技术带你回到五千年前的良渚

互联网技术带你回到五千年前的良渚

阅读量:3747201 2019-10-24


互联网+中华文明
五千年文化栩栩如生
  今年7月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这两天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复活”。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负责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观众通过体感互动,可以身临其境体验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穿过古老宫殿中的一根根石柱,抬头可见精细的纹饰;站在竹筏上顺水而下,河道两岸是金色饱满的稻田……在浙江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个栩栩如生的数字良渚古城正向观众们张开怀抱。
  踏上走步机,抬起双手,一块5米×2米的巨型屏幕上画面剧烈晃动,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出现了。只要隔空点击,便能“穿越”到五千年前良渚,畅游在河流、稻田、宫殿中……

 
  “这实在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原来5000年前的人是这么生活、劳作的。”来自四川的大学生黄鑫一边踩着走步机一边仔细观察古人如何搭建木屋,眼前的风景随着脚步快慢实时变化。除了身临其境的实景感受,这一套系统还具备知识普及功能。用手势选择屏幕上出现的文物、建筑,详细的文字介绍便会悉数跳出。

  
  中国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策展团队成员、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勇超说,这一套良渚文明沉浸式体验装置运用了体感交互、AR等技术,重建了五千年前的良渚全貌。“让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了起来。”
  王勇超介绍说,互动体验由观众前方的动作捕捉摄像头、后方的图像采集摄像头和地面的走步机来协同实现,可以现场体验10个场景。其中,5个场景复原了当年的地貌和生活场景,另有5个场景以博物馆形式展现良渚文化。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中华5000多年文明获得世界认可。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良渚古城历经沧桑变化,早已物是人非。如今当人们站在遗址上,已经很难辨识出原先城市的样貌。

 
  中国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项目总策划人与设计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王小松教授说:“良渚文明沉浸式体验装置则严格按照考古成果,以3D全息扫描方式复原,以实时抠像的方式,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近年来,中国国家文物局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动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使丰富的文物资源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型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造出人与物交流的情境,更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交流和传承,也赋予中华文明新的活力。”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说。(视频及图片均由浙江大学提供)
   围绕良渚五千年文明,浙大团队除了数字复原古迹,还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在现场利用最新的5G通信技术,观众可以在移动轨道屏幕终端通过滑动屏幕,就能在大屏幕上流畅的观赏浙大艺博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全貌。?  ?王勇超介绍,系统对接了博物馆的现场视频直连,实现了多馆协同,线上办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观赏到各个博物馆收藏的精品内容。
 在数字图书交互系统中,记者看到浙江大学出版社围绕申遗工程出版的全套“良渚文明”丛书,以交互投影和触动展示的方式展示丛书精华,并配以视频解读,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良渚故事。“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带走丛书,慢慢品读良渚文明。?   为了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的精彩呈现,王小松组织相关团队于今年3月开始策划,学校多个单位参与其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鲁东明教授团队负责总体技术研发,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相关老师负责技术实施与保障,展览还得到了学校社科院、浙大出版社以及张克俊副教授团队等的大力支持,这一主题展是浙江大学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诠释与展现。
新闻来源:新华社


投稿、爆料、推广合作请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号:inliangzhu001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