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化之传承 思想之独立——英国游学有感

文化之传承 思想之独立——英国游学有感

阅读量:3747205 2019-10-24


      本文作者:EMBA2018班罗琦琳。
2019年广州的秋天来得似乎特别早,踏着早秋晨暮的丝丝清凉,我们的英国游学在9月25日正式开启帷幕。
游学课程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展开,学习的内容从剑桥大学的历史、中西方大学的文化比较开始,其间我们了解了剑桥大学的衍生公司对社会的贡献,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阶段和用途、治理与规范,以及现实的应用程度,还有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科技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改变等等,不同的主题和视角,让我们的思维和眼界无限拓展与延伸。
在这次的参访和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我们作为大学教育的受益者,我们要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过程中承担更多领导者和传承者的角色,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和课题。

关于文化传承
我们在这次的游学中感受深刻的是剑桥大学和中山大学在造福国家和社会上的共通之处,如同剑桥大学的使命是:通过追求最高水准的国际化的教育、学习和研究来造福社会;中山大学的使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传承优秀文化,追求卓越创新,促进国家社会文明事业发展。两者不约而同的提及到了造福社会、传承文化的主旨。
漫步在伦敦的街头,我们可以看到伦敦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英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是如此不遗余力。即便经历了二战,整个伦敦被夷为平地,凭借英国人的严谨和细致,他们复建了整个伦敦城。复建多用石头和少量的木头,即便没有巴黎的浪漫精致,没有中国的古朴厚重,伦敦城通过石头的坚硬质地和木头的朴素质感,传达着英国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彰显着英国人对于规则和法律的尊重、开放与包容。
相比英国人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也在文化传承的路上曲折前进、不懈努力。还记得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在介绍《文化的力量》这个演讲里面提到的关于申请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时所做的努力:单院长说在申遗之前,五台山周围方圆1公里内都是各种没有规划的小店铺,包括各种洗头铺、洗脚铺等,单院长和他的团队花了几年、耗资1个亿将这些小铺迁走,并重新在五台山周围方圆一公里内打造相关的文化产业和铺面,终于让五台山申遗成功。正是有了单院长们不遗余力的保护,才使得故宫、五台山等等重现昔日光辉。当我们行走在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行走在故宫的红墙绿瓦之间,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之悠久、历史之绵长,文化的力量在传承之下汇聚。
所以当我们在说一个城市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前提:国家有强大的国力、有对文化足够认识和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有执着地热爱自己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是有对自己的文化深信并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人民,这些都不可或缺。

关于思想独立
剑桥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学术府第,有很多不同的理念和观念在此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尤其是剑桥大学的“丛林法则”思想,体现在其方方面面。从剑桥大学的学术思想自由,到创业自由,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导师,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剑桥大学不会限制教授和学者们科研的方向,不会划重点,而是任由其生长。就如很多的科学研究是需要时间去发现和验证一样,但是一旦有所突破就会势如破竹,并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如电磁学、如DNA。
关于剑桥大学的衍生公司,在方圆12英里内有5000个知识密集型公司、61000名员工,创造了155亿英镑的产值。在剑桥,10万人中有316项专利,从1904年以来,107个剑桥机构被授予诺贝尔奖。如此惊人的成果,与其“丛林法则”理念不无相关。这与中国老子的“于无为处有为,于有为处无为”理念一脉相承。
对于思想之独立,也体现在老师们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上,就像这次讲述《科技塑造社会,还是社会塑造科技》的Joe DiVanna教授,在一个重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博物馆里,让我们亲临现场体会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革。任何一次的科学和技术革命都有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并从一个社会变革的领导者的角度,来正确解读每一次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如何帮助不同的人理解、认识并从而为更多人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历史赋予给每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者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在Andy Neely教授的《数字时代和生态系统下的未来制造业》的演讲中,体会了独立、开放的思维对于摆脱传统思维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我们需要写出20个独立的点子来促进一个联系各个利益方的生态系统,非常考验我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多样性,让我们领略了开放性思维的创造力和思辨的乐趣。

历时10天的游学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确是深长的思考,这中间有我们看到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对于一些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相同,更多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兼容并蓄的吸收中西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从而真正学以致用的造福社会和国家,承担起我们中国作为中坚力量的角色。
我很庆幸能有机会与这样的导师和同学游学英伦,我更庆幸我生长于中国国力快速崛起之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这个时代,幸甚至哉!
初审:漆剑
审核:邬金涛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