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CO8YyFc1VUicd6iamW3D1S1VgC1LSicCJ0wdThefumXCUevHthiczAoRjazEJlWYYzaiaPHFicdyNqI949Y8lHNtJy3A/640?wx_fmt=gif)
在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有两种慢性髓系白血病:
一种是BCR-ABL1阳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1+),通常所说的CML即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BCR-ABL1阴性的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aCML,BCR-ABL1-),是罕见病,也是今天要介绍的。
相关阅读:
病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1阴性(aCML)是一种初诊时兼有骨髓增生异常与骨髓增殖特点的白血病,属于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非常罕见。
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2008(红色方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ib7ZgunXHR4PMzXEhlk6t48G9WuCnRyNHtxCcd00ZiaicrCwwcHPbjZjBB22iap0ezEbZVzhiaKZwQBiaA/640?wx_fmt=jpeg)
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2016: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ib7ZgunXHR4PMzXEhlk6t48cQbA0DHibRZqLfyHOwsxOPdhqQIVQ2gAxtedYnnuYB8NFoyic4s42tOg/640?wx_fmt=jpeg)
病变主要累及中性粒细胞系别,伴有形态学发育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增多,并进一步引起白细胞增多。然而多系发育异常也很常见,反映了aCML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无BCR-ABL1融合基因,无PDGFRA, PDGFRB或FGFR1基因重排,也无PCM1-JAK2融合基因。
本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14-29个月。
同义词: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费城染色体阴性(Ph1-)
一、临床表现
病变总会累及外周血与骨髓,脾脏与肝脏也常受累,临床表现主要与此有关。大多数患者有与贫血、血小板减少相关的症状,而其他主诉与脾脏肿大有关。
二、一般血液学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总是≥13×10e9/L,中位数(24-96)×10e9/L,有些患者白细胞数>300×10e9/L。白细胞中原始细胞常<5%,而且总是<20%。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通常≥10%。尽管单核细胞绝对值可升高,但单核细胞百分率极少超过10%。可有嗜碱粒细胞增多,但不显著。aCML主要特征之一为粒系发育异常,常常十分突出。中性粒细胞中可见获得性Pelger-Huet或其它核异常,如异常块聚染色质或怪异的核分叶,也可见到胞质颗粒异常。常有中度贫血,红细胞可有发育异常的改变,包括巨大卵圆形红细胞增多。血小板数量不定,但常见血小板减少。细致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区分aCML和CNL,后者缺少粒系病态造血的特征,髓系幼稚细胞<10%。
由于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增多,骨髓活检有核细胞显著增多。原始细胞数量可中度增多,但总是<20%。无大片状及簇状分布的原始细胞。总会有粒系细胞发育异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的改变与外周血相似,巨核细胞数量可正常或增多,但有时减少;多数病例都存在某些巨核细胞发育异常,包括小巨核细胞、微小巨核细胞和/或核分叶少甚至不分叶的巨核细胞。粒红比例通常>10:1,但有些病例红系细胞可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约40%的病例存在红系发育异常。某些病例在诊断时或在后来的病程中可有网状纤维增多。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ib7ZgunXHR4PMzXEhlk6t489IHFRj9ZZI8g6OrJONS7xwvSGrHKg2iacYLFiaptes130XMY8ib4Wsq4w/640?wx_fmt=jpeg)
多数报告为“异常染色质凝聚综合征”的病例可认为是aCML的一个变型。这些患者特点为:外周血及骨髓中有很高比率的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胞核染色质呈巨大凝块状。
尽管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查出单核细胞显著增多有助于除外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但迄今为止,未报道过aCML有特征性细胞化学异常。骨髓穿刺液涂片,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较常规染色更能识别单核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因此对诊断/鉴别诊断没有帮助。
三、免疫表型
至今未报道过有特异性免疫表型特征。骨髓活检切片免疫组化检测CD14或CD68R有助于确认单核细胞。若发现骨髓中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应对aCML的诊断提出质疑。部分病例巨核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检测CD61或CD42b可确认病态的巨核细胞,而CD34有助于确认原始细胞。
四、遗传学
多达80%的aCML患者有核型异常。最常见异常为+8及del (20q), 但13、14、17、19及12号染色体的异常也常有报道。罕见情况下,肿瘤细胞有孤立性17q等臂的患者可有aCML的特点,尽管多数病例符合CMML的诊断标准。本病无BCR- ABLI融合基因。也特别要排除伴有PDGFRA、PDGFRB或FGFR1基因重排,以及PCM1-JAK2融合基因的病例。约30%的患者伴有获得性NRAS或KRAS突变。某些具有t(8; 9)(p22; p24)和PCM1-JAK2融合基因的病例曾被报告为aCML;但现今的资料提示,这些患者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而无骨髓增生异常,应归类为伴有特殊染色体重排的其他嗜酸性粒细胞肿瘤。aCML罕有JAK2V617F突变;因此,具有典型MPN相关突变(JAK2,CALR和MPL)有助于排除aCML的诊断。现有资料表明,SETBP1和ETNK1突变在aCML相当常见,而CSF3R突变仅出现在不到10%的aCML病例中。由于CSF3R突变在CNL患者中相当多见,故它有助于区分aCML和CNL。
五、诊断
下图来自《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16年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9en7vhJAhN4iar3wK7FfibJcribQHgcCYaoSUmr9L0n37ND4uQ3YbXOJ9EBmM9IP01LNY5dhO4w5jTw/640?wx_fmt=jpeg)
中文翻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icd6iamW3D1S1VgC1LSicCJ0wrQb1Av61JeWcErquaetqDbslhic9YPMdE5PYJ1fH2MXDib9HXLhw5gbg/640?wx_fmt=jpeg)
参考资料
1、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 夏薇,陈梅婷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 Steven H. Swerdlow等编;周小鸽等译.—4版. 北京:诊断病理学杂志社,2011
3、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 edited by Steven H. Swerdlow, Elias Campo,Nancy Lee Harris, Elaine S. Jaffe, Stefano A. Pileri, Harald Stein, Jurgen Thiele. - Revised 4th edition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CO8YyFc1VU8FIs0iaWv65HTQ6CpZpOrulCmhqmXU8ZuJ7g2NPALc9pibMwky8Brfgvwf5xMFj9r0EgjIianppaGKA/640?wx_fmt=jpeg)
觉得有用,点击“在看”可以让更多亲看到本文。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