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讨1 简讯
10月23日,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例研讨活动,在中山南区侨中英才学校举行。此活动,由中山市教体局教研室主办,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教研组组织。
相聚很精彩,活动更精彩!在此,以普通听课者的身份,分享一下听课心得。
听课有得,教研有获
2 流淌在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的“浪花”
——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例研讨有得
将遥远的古诗,自由吟唱,吟唱心底的浪花。
将传统的礼仪,娓娓道来,传承文明的精髓。
精彩,点赞!流淌在如诗的课堂,如美味佳肴,如田园山水,有趣味,有回味,有深味。
是的,这是精彩的课堂!但是,这不是一节音乐课,也不是一节班会课!这是一节优秀传统文化课。自云: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外表于形,内化于心。
以经传道,道化于课;传承文化,师生同行。
10月23日,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课例研讨活动,在中山南区侨中英才学校举行。作为市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教研组成员,有幸听了2节课。一节是市实验中学潘琳西老师讲授的《关雎》,一节是市沙溪中学宋芳老师的《礼以节人》。
撷取一朵朵课堂的浪花,有所恋,有所思,有所得,谨作一粗略的分享。
浪花一:课堂教学流淌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味道
一节成功的课,无外乎要关注课堂目标,课堂设计,课堂导学之类,还有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教学的前后,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主要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潘琳西老师的激情似海,加上出色的音乐技能,将学生简单的名字,也能吟唱成一首诗,学生自然是喜闻乐见了;再如宋芳老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名优秀的读书会会员,一名优秀的诗歌朗读者,加上美丽的外表,从容的内涵,自然有了亲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了。
但是,作为传统文化课,我更加关注:选材,课堂有没有传统文化知识的味道?内容,教学中有没有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之道?效果,师生有没有内化于心里,外表于生活。
显然,这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所以成功了!两节课在选材,内容和效果方面,都沉淀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关雎》一诗,是《诗经》之首。作为诗歌,诵读吟唱,应该是一个重要关注点。古代诗词,有其源头,有其韵律,有其主旨。如读音,平上去入四声,可以概括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诗词歌曲,酒乐剑舞,历来一体。古诗的音乐之美,节奏之美,大道之美,自然会流淌成课堂最美丽的浪花。
再如宋芳老师的《礼以节人》,用有趣味的成语导入,认识了“礼”字,了解传统文化中“礼”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周礼中的主要礼仪,学习了其中的8句经典名句,如: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同时,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哪些是有“礼”,哪些是无“礼”的行为和表现,编写新时代的“三字经”之“礼”。在和谐的,自然的师生互动中,师生一起徜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弹奏出“礼”之浪花。
浪花二:课例研讨流淌出意识深处的激流
这几节课,老师的个人素养,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节奏的掌控等,无疑是高超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乐在其中,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也多次出现了热闹的场景,可谓高潮迭起。但是,在评课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了一些暗流涌动的细节。
比如说,学习《关雎》,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可以不必拘泥,也可以不必拘泥于诗词的理解。但是,对于跟《诗经》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的经义之道,还是有必要点化。吟唱,是种创新,但基本的诵读,是必要的。有节奏,有感情,有韵律的吟唱,或许会更有味道。至于诗词中隐藏的爱情观,价值观,或者说经义道理,是值得引导的。
再如,宋芳老师的《礼以节人》,对“礼”的诠释和理解,甚至是生活体验,对学生的引导,已经很到位。不过,有一个细节:一学生回答如何看待古代之“礼”时,说感觉很繁琐。此时,应该要加以引导。古代礼仪,自有时代性和拘限性,但是我们并没有深入其中,甚至于没有好好了解过,何来繁琐之说呢?学懂读透古代之“礼”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明之道,礼仪之邦,行现代礼仪,尊重社会习俗,让礼貌成为习惯。
再如谈“礼”的来源,“礼”最早源于祭祀,后有周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礼”充斥了整个社会和生活秩序,如婚姻,祭祀,读书等,分类特别多。再后来,儒家学说中有“五礼五耻”之说。“五礼五耻”的具体内容:以“仁、义、诚、敬、孝”为五礼。以“懒、贪、奢、浮、愚”为五耻。这些,跟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符的。礼以节人,礼以待人,让现代礼仪,现代礼节,现代礼貌成为一种素养,成为一种习惯,是必要的。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握手,一句简单的问候,也是有“礼”的,也是有学习之道的。
浪花三:传承弘扬流淌出时常忽略的暗礁险流
参加了多次市教学研讨活动,也听了不少传统文化课。在赞叹和佩服之余,却有些个人的思考: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国学经典?什么是传统文化课堂?等等,感觉我们面对这些基本问题,有时也是回答无力。
再比如说,从实而言,作为老师,读了多少经典,悟了多少经义?从自己而言,感觉很惭愧!先学再教,先读再评,先行先试,看来我们都要好好做个小学生。
显然,老师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高度和深度,对国学经典阅读的多少,还有是否保持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这些直接影响着会如何引导学生,也影响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效果。
国家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根本不在于讨论要不要传统文化教育或批判的问题,而是如何去传承和弘扬的问题!
这里,比喻成为暗礁险流,有点过之,但绝对会有翻船的危险。比如说,老师如何看待孔子和他的《论语》,以及相关评价,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影响巨大的。
于此,教研活动当要沉下心来继续学习,不能止于课堂教学的一般精彩,我们的视野,要放得更远一点,心要放得更宽一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是教育者,要点实效!
文化自信,才会有课堂教学的自信。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源远流长,我们没有理由不扎牢传统文化之根。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责任担当,使命使然!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上,低调地态度,踏实的言行,高扬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