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在行动
闻名于世的西藏名城日喀则
是游客前往珠穆朗玛峰的必经之地
从此地再往西600多公里就是
仲巴县
那里平均海拔5000米
空气稀薄,终年寒冷
经常缺水、少电
以往这里的危重病人
需要跨越9座大山、617公里
耗费10多个小时
才能到达最近的日喀则市治病
这种就医困境终结于2016年
来自广东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国家援藏医疗队
展开医疗帮扶日喀则市仲巴县
三年过去
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
YUANZANG
YILIAODUI
事
2016年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共派出四批国家援藏医疗队
在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展开医疗援助
在帮扶前
仲巴县只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
在医疗队的帮助下
2018年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
以优异的成绩
通过二乙评审
正式命名为仲巴县人民医院
▲原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环境
▲创二乙后的仲巴县人民医院
仲巴县为游牧区,孕妇多随家庭在牧区间迁移,以往产检率低,分娩多在家中进行。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高是当地卫生健康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地方政府的“心病”。
针对这种情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连续三年选派产科医生驻点,手把手带教医生,守护当地居民健康。
2016年,医院妇产科刘颖琳教授在仲巴实施首例剖宫产手术,孩子取名“刘博爱”。
2018年,妇产科主治医师付帅顺利开展仲巴县首例早产双胞胎剖宫产手术。
付帅医生又完成了仲巴县首例无血源胎盘早剥手术,术后手抱新生儿卓玛与产妇益西拉姆合影。
2019年,付帅医生与麻醉科主治医师刘付宁、护士长李丽娇联手开展仲巴县首例无痛分娩手术。
从2016年广东医生为仲巴县实施首例剖宫产手术,到如今本地年轻医生可独立开展手术,以及在专家指导下开展高难度的业务,仲巴县人民医院产科经历了飞速发展,广东援藏医生为解决当地政府解决“两降一升”的难点和痛点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造福藏族同胞。
▲医疗队队员下乡为藏民开展体检
仲巴县还是日喀则去阿里地区的必经之地
是2000多公里的219国道重要途经点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
路过这个“牦牛之乡”
也有不少游客因高原反应
或车祸来救治不及而失去生命
提升当地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水平
成为当务之急
2017年,医院急诊科医生朱颉在仲巴县实施首例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2018年,朱颉医师为仲巴县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2019年,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医疗队队长李祖勇,麻醉科主治医师刘付宁成功为仲巴县边防大队武警战士做胸腔穿刺引流减压。
2019年,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袁宇红为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左二)、麻醉科主治医师刘付宁为患者实施麻醉(右二)。
经过连续三年的努力,仲巴县人民医院急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当地
医疗队成功救治了
高原反应导致
肺水肿和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
处理了多例
外伤导致的胸腔和腹腔内出血、多发性骨折
在仲巴实施了一例胎盘早剥手术
并带着产妇突破泥石流阻碍
跋涉近30个小时寻找血源
最终产妇和孩子成功获救
……
这样成功的危急重症案例抢救
在仲巴县人民医院经常发生
广东援藏医院
为藏族同胞生命健康有力护航!
丰硕果实的背后
是广东援藏医生的忘我付出
初次来到仲巴县的队员们, 5000米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弄得心力交瘁。
▲医疗队队员坚持每天徒步,适应高原环境
“我到了当地就出现了高血压,每爬一层楼梯就要歇一下。”
“还记得第一次在当地给患者做麻醉,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胸闷得很,整个人都快要喘不过气来。”
“一次为及时转运一名危急重症病人,我们连夜赶山路,队员轮流坐在副驾位,每隔一两分钟就跟司机说一句话,让司机保持清醒。”
10月24日,刚刚载誉归来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四批国家援藏医疗队向广卫君分享了他们与仲巴县的故事,回首过去几个月的点点滴滴,各种艰辛与困难都化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力量。
▲第四批国家援藏医疗队载誉归来
▲分享会现场
今年9月,付帅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人物”称号,这也是西藏自治区首次推荐外地干部入选该榜。
在守护健康的战线上
他们用生命在战斗
记者|周颖怡
编辑|苏海宁 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了解医疗援藏暖心故事
点亮小花花,一起为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