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川江,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
一个英国人沿江而上,寻找新的商业市场。
一座古城在不断涌来的潮水中,已经听见叩门声响。
追溯重庆城门的来历,就不能不说到发生在19世纪末的一场角力。一方是满清朝廷,另一方则是野心勃勃想要开发中国西部市场的英国冒险家。
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宜昌、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这使得长江上的通商口岸增加到七个。然而,面对英方提出的重庆开埠要求,负责谈判的李鸿章一直没有让步。他坚持以“川江峡滩险阻,轮船万不能行”为理由,拒绝开放重庆。
1883年3月18日,宜昌码头,穿着中式马褂的英国商人立德乐从这里上溯长江,前往重庆。这是立德乐来到中国的第24个年头。这个当初的茶叶检验员,已经在长江沿岸的上海、九江、汉口,宜昌建立起自己的洋行。
立德乐相信,长江带给他的好运和财富不会止步于此。在宜昌以远的长江上游,三峡天险的尽头,未曾开放的辽阔地域,是更大的机会所在。
1888年2月23日,一艘新式的蒸汽轮船出现在宜昌码头。这就是立德乐为试航川江打造的“固陵”号。此时的宜昌官府已经得到清廷的暗中授意,坚决阻止立德乐试航川江。
1890年3月31日,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北京签订,重庆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清政府给出的条件是,在中国人没有将轮船开到重庆之前,英国的轮船不能进入这个新的港口。
跟随镜头,再会上个世纪那些暗流汹涌,风云激荡的重庆故事。
今晚22:15五集历史纪录片《城门几丈高》
第一集《朝天门》敬请关注!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