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生态企业,为全球家庭定制美好生活解决方案,致力于赢得行业主导权和话语权。”诚如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在海尔论坛上所言,海尔正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抢抓物联网先机。
在10月19日-20日举办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很容易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在峰会首日的四场平行论坛之一,主题为“创引领全球生态品牌 引爆物联网时代”的海尔论坛暨第一届海尔全球生态大会后,这种感觉明晰而强烈。
海尔模式或将提供制造业升级解决路径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吸引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14个省市的跨国公司参加。众多行业领军者云集一堂,传递跨国公司声音、分享跨国公司经验、链接跨国公司资源。
在全球贸易战硝烟不断的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如何在贸易壁垒重重的国际市场,走出一条难以被任何竞争对手替代的“中国创造”之路,成为众多行业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次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和山东省共同举办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显然有着更加宏大的时代背景。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早已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在本次峰会的平行论坛中,海尔集团以“创引领全球生态品牌 引爆物联网时代”为主题成为各方焦点。经过35年发展,海尔集团不断从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成长为物联网时代引领变革的生态企业。海尔集团基于家电制造业的多年实践经验,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实现需求实时响应、全程可视和资源无缝对接。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钢股份总经理侯安贵在演讲中提到:“宝武集团的愿望是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的领导者,海尔是民族企业全球创牌的骄傲,海尔和宝武的生态圈都是无边界的,在管理上宝钢以海尔为学习榜样。”
据了解,海尔COSMOPlat已携手中国宝武共建钢铁行业生态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和促进双方生态圈加速融合,满足用户大规模定制需求。继续扩展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探索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品牌合作等方面的深化合作,赋能下属及关联企业,打造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未来,双方还将展开一系列更加深入合作,积极推动基于物联网的高精度、高效率、无人化的改革。宝钢将植入海尔新的互联工厂,进一步加强与海尔供应链上下游的深入对接、紧密合作,实现在行业内引领发展,树立生态圈的合作典范。”侯安贵说。
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曾在造访海尔后表示,他研究过世界上很多企业,从没见过一个企业像海尔这样做好迎接物联网的准备。“海尔已真正做好物联网引爆的准备。”
海尔的发展之路成为中国制造升级范本
为什么引领物联网生态的,是海尔?
1999年,经历了15年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领军品牌的海尔决定开始走出去。
上个世纪末,“国际化”一如今天的5G、物联网等,是伴随着中国企业出现的高频词汇。但是,冲出去者众,想清楚如何冲,未来以什么模式立足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却少之又少。当时的国际化大潮中,沉沙折戟的中国企业非常之多。以至于十几年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报道虽然充斥了各大媒体版面,但是总体基调并非一片欢歌,反思、提示风险、出言献策的声音占据了很大比重。
张瑞敏最开始就为海尔选择了一条非常艰难,如今看来却是最正确的一条路:斥资3000万美元海外建厂,直接实现本土化生产。并且选择了最为挑剔的市场,美国,先挑了最硬的骨头啃。
虽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海尔依旧要啃这块硬骨头。2000年,海尔的美国工厂顺利投产,随着第一台印有“美国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下线,海尔在海外的第一个“三位一体”的本土基地正式运营。
如今,海尔在全球拥有14个研发基地、2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工厂、106个营销中心,拥有海尔、卡萨帝、GEA、斐雪派克、Candy、AQUA、统帅等智能家电品牌。
中国企业海外设厂并不罕见,能够海外创牌实属凤毛麟角,但海尔是一个例外。据统计,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其中82%都来自海尔。如今,海尔不仅是中国的海尔,还是世界的海尔。在印度、泰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海尔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土品牌”。
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8年海尔排名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这是海尔第10次蝉联第一。为此,欧睿国际特别为海尔颁发了“连续10年大型家用电器(2009年-2018年)全球第一品牌”证书,这也是欧睿国际历史上颁出的第一张“10连冠”证书。
2000年,海尔决定走出去的第二年。张瑞敏参加了达沃斯论坛,论坛的一项重要议题是互联网引发的新经济讨论。“我意识到工业社会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正在转型为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商业领袖们只有改变思维模式才能赶上新时代。”张瑞敏做这番思考时,麻省理工大学自动识别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凯文·阿什顿刚刚于前一年提出“物联网”这个概念。
经过反复思考、碰撞,2005年,张瑞敏开始在海尔推行“人单合一”模式。人即员工,单即用户,员工和用户的直连只是其表层含义,在海尔,为了实现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向用户创造价值,员工必须变成创业者,用户必须变成参与者。否则不可能合一。更进一步,在海尔的变革中,员工就是用户,用户也是员工。换言之,“员工”变成创业者,本身就成了海尔创业平台资源的用户,“用户”变成参与者,本身就成了生产者。
“通过颠覆和重组,海尔孵化出链群合约,里面包含创单链群和体验链群,这两个链群往中间凑成一个圆,就是用户,靠用户来实现自组织、自驱动。我们不断去创造用户价值,以此来体现我们的价值。”在青岛峰会的海尔论坛上,张瑞敏说。
他经常用“热带雨林”来形容这个生态。雨林里的生物,向来有共生、互生的特点,正如海尔生态系统里的众多小微和资源方,不但共生、互生,还可能自我生长,长出平台此前没有的东西,不断创新保持整体生态的活力。
显然彼时,张瑞敏已经在用物联网思维架构这场自我革新:“我们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这次转型,不仅旨在对公司结构进行根本性变革,更是希望能够成为物联网的引领者。”
如今,海尔集团已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智慧家庭、生物医疗、智能硬件、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新物种”都在这个平台上蓬勃发展。
2019年5月,WPP旗下的凯度(Kantar)发布《BrandZ 2019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报告,海尔晋升第15位,与BAT共列前20强,成为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物联网生态”的上榜品牌。
海尔的全球化战略为中国制造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而人单合一的管理理念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打造了成功范式。两者相辅相成,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提供了现实解决方案和路径。
物联网时代,中国模式为世界展现中国智慧
在本次论坛上,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如何创建物联网生态发表了演讲,与会的资源企业反响热烈。而要理解海尔的物联网生态如何赋能中国制造业,康派斯的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来自威海的房车生产商康派斯原本是家代工企业。它找到海尔时,原本想通过COSMOPlat寻求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让康派斯意外的是,COSMOPlat不但帮助公司将产品的平均生产周期从原来的35天降低到了20天,其采购模块使得公司综合采购成本也降低7.3%。COSMOPlat生态中的海尔智慧家庭解决方案与房车进行交互,产生了“智慧房车”的解决方案。
最大的惊喜来自于COSMOPlat的用户交互模块,使公司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订单。最终,在COSMOPlat的帮助下,康派斯转型成自有品牌的企业,还通过与全球用户进行交互,开拓了韩国市场,在当地建厂,开始孵化横跨中韩的东北亚房车生态智慧产业园。
COSMOPlat推出后,先后被ISO、IEEE、IEC三大国际标准权威机构指定来主导制定大规模定制国际标准,使得中国模式从美、德等工业大国中脱颖而出,与德国工业4.0同台竞争。如今,COSMOPlat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不但赋能15个行业物联生态,在全国建立了7大中心,覆盖全国12大区域,还在20个国家复制推广。
如今,COSMOPlat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甚至日本很多企业都认为,海尔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非常领先,这也是今后丰田的一个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模仿西方的。第一次是福特制,流水线。第二次是丰田,精细管理。但是物联网时代到来了,我们应该创变出可以引领时代的模式。“张瑞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