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解读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战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阅读量:3783441
2019-10-25
1.袁术反复无信,既是答应给吕布粮草及马匹等物资,事后却又反悔,其所以败,败在人品。吕布亦是无信之辈,见利而忘义,真是强盗遇上拐子手。幸好有陈宫之谋阻止了吕布的盲动,只是可怜刘备,先被曹操当枪使,后被吕布当枪使。
2.吕布不害刘备的家属,是因为二人互为犄角,唇亡齿寒的关系。刘备自知力量不行,无法守徐州,所以干脆落个人情,让吕布去正面战场。刘备说,“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可见他并不是真心想让徐州,可见其城府之深。
3.袁术有孙策而不能用,固然说明其心胸狭小,更主要的原因是怕孙策成为一只可怕的力量。可惜,袁术也和曹操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袁术将孙策放虎归山,曹操也将刘备放虎归山。
4.袁术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袁本初、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既说明孙策兄弟之雄杰,也说明袁氏之子之无能。只是,俗云,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袁术及曹操在羡慕别人家的儿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怎么管理儿子的?
5.袁术明明觊觎孙坚的传国玉玺,表面上却说,“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其虚伪贪婪,跃然纸上,不仅给人给马,还给位置,放虎归山又与虎添翼。
6.张昭与张紘确实有才能,然而说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是夸大。张昭的最大污点在于劝孙权投降,既说明他的战略观不够,也说明他的忠诚度欠佳。张紘在孙氏集团,也没有什么亮点。但是孙权对二人却非常敬重,《三国志·吴书·张纮传》:“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
7.太史慈欲为前锋而刘繇看不起他而不用,太史慈不喜而退,埋下了太史慈投奔孙策的伏笔。只是可惜太史慈,先救孔融而未被重用,刘备空有爱才之名亦未笼络。英雄多零落,山河空含悲。
8.孙策的描写,也有矛盾,他杀左慈时,俨然是一个无神论者的形象,然而此时他却去参拜光武之庙,并且说“神人佑我,吾何惧焉!”其实孙策只是想寻求一个心灵的依托,给东吴上下以信心,告诉大家这是天命所在。
9.孙策和太史慈打,到后面也不顾身份,江湖王八拳也使出来了,贴身肉搏,打得七零八碎鼻青脸肿的,在演义中确实不多见,看者倒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10.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虽然没有太多余的笔法,却如惊鸿过影,精彩不在温酒斩华雄之下,反映出作者创作手法的多变,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11.孙策收太史慈,凭的是一腔的真诚,当然也有赖于刘繇的无能。太史慈也是恩怨分明,直言神亭之战若获孙策而不敢肯定不相害,孙策也是真大度。忽然想起孙权,邓芝奉诸葛亮之命出使东吴结盟,孙权说我们平定了敌人,是不是我和你们就可以共享太平了?邓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到时候就该我们开打了,孙权大笑,说你也太实在了吧?(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12.孙策看中了太史慈的重信守诺,想必之前对他义救孔融有过耳闻,况且,太史慈不投靠孙策,他又能投靠谁呢?孙策之相信太史慈,既是其人格的魅力,也是对太史慈的充分了解,是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之上的。不过太史慈对旧主趁火打劫的做法,却不如徐晃之来去分明。
13.江东之兴,肇始于孙坚,兴于孙策,成于孙权。可惜孙策只活了26岁,不然还不知道能够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来。
14.孙策在面对张纮阻止他亲自冲锋陷阵时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想起第十二回曹操的话,“我不自往,谁肯向前?”
15.严白虎慑于太史慈的神箭,派弟弟严舆出城求和,孙策既已与之饮酒,便不宜以对方的要求而杀之。两国交兵尚不斩来使,何况正是谈判阶段,有恃强凌弱之嫌。
16.王朗,与后来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不是一个人。
17.周泰以死保护孙权,在《三国志》中更为惊险:“策讨六县山贼,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泰,权几危殆。”孙权对他特别信任,也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周泰后来封平虏将军,当时徐盛和朱然也在其手下,但并不服气,孙权亲自到周泰行营,《江表传》载:
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坐罢,住驾,使泰以兵马导从出,鸣鼓角作鼓吹。
18.华佗在三国中出场三次,这是第一次救周泰,第二次是给关云长刮骨疗伤,第三次是给曹操治头痛而死。每次都非常精彩,仿佛刘姥姥之三进大观园一样,为主角人物的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9.刘备居徐州,先是被曹操惦记,后来被吕布袭击,现又被袁术盯上了,与徐州处于战略要冲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