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良渚文化】5330页申遗文本,37个考察评估方案,千锤百炼成就良渚“高光时刻”

【良渚文化】5330页申遗文本,37个考察评估方案,千锤百炼成就良渚“高光时刻”

阅读量:3796779 2019-10-26



古语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身边榜样”系列文章为您讲述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就是榜样。

▲鸟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摄影/伍宗保)
2019年7月6日
世界遗产大会主席敲下的一记木槌
定格了良渚的高光时刻
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认可
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
举世瞩目的背后
是数代人的心血与汗水
是历经千锤百炼的团队
作为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良渚古城申遗工作多年前便已踏上“征程”。2016年,申遗指挥部正式成立,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进入快车道。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主要包括文本编制、遗址展陈和国际迎检三个大项,既要让国际学术界认可遗址的考古价值,又要向社会公众展示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每一个环节都要攻克许多难关。
一波三折的申遗文本编制
根据申遗流程安排,申请地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遗文本。这套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包含20件资料200余万字,厚达5330页,客观呈现了遗址发现、发掘、研究、保护、传承、利用的历史全景。申遗文本的编制,可谓是分秒必争、一波三折。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
根据最初计划,申遗文本仅围绕良渚古城遗址编制。但2017年国家文物局才最终确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片区,申遗范围有变化,编制进程也被全部打乱,此时距离提交预审文本的规定日期不足半年。
为此,文本编制团队夜以继日,发动良管委(指挥部)全体机关干部组成攻关小组参与修改校稿,最终如期提交。在2019年7月6日的“良渚时间”里,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现场屏幕上呈现出5330页申遗文本里的重要信息,这本凝聚着无数人心血与汗水的文本,成为此次申遗最重要的保障之一。
37套考察评估方案助力申遗
良渚古城遗址是典型的土遗址,在潮湿环境下做好保护与展示,至今都是世界难题。“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
经过上百次的讨论和商议,遗产展陈团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确定了“最小化干预、最大化展示”的原则,以标示展示、模拟复原、数字演示为主要手段,在充分尊重遗址内涵与价值的前提下,选择少动土、不破坏遗址整体性与真实性的展示方式。良好的保护和展示,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为最终的申遗工作打好了基础。

▲纵览良渚古城遗址考古时间轴
2018年9月19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莉玛·胡贾到达良渚,开始为期7天的考察和评估行程。良管委(指挥部)精细制定总体方案和37个系列子方案,精心安排考察行程、精心打造讲解团队、精心营造考察环境,提前与专家团队商讨备好全套应答材料。
7天时间,国际专家几乎到了良渚古城遗址的角角落落,对遗址的重要价值、保护管理、展示方式、政府和民众参与度等工作给予正面肯定。能得到专家的认可,无疑是申遗成功的关键点之一。

▲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摄影/娄重辉)
在几代人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良管委(指挥部)团队锤炼出了属于良渚的高光时刻。申遗划上句号,意味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迈入了新起点。
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嘱托,良管委(指挥部)积极谋划推进“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持续做好遗址保护与监测,利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面直观地向世人展示五千多年前良渚文明,全力打造长三角大良渚文化圈“核心地”、中华文明“朝圣地”和中国文化“展示地”,谱写“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精彩新篇章。
来源:余杭发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