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1979年,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三个十年。那时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与国家安定的大局。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果没有高效的化肥,给不了养分,庄稼就长不高,长不快。可国外势力封锁,国家外汇紧缩,进口是决然不可能的。农民急,国家急。但是在这么困难十年里,他们站了出来——中国的化工巨匠们!徐今强、孔祥琳、余秋里……他们为我国化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挑起了化肥安国安民的重担。
小氮肥奠基人——徐今强
徐今强,1966年9月7日,他从石油部被调到了处在困难中的化工部,任化工部代部长。
1972年4月17日,他作为燃化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去福州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小氮肥生产经验交流会。粮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定的大局,而庄稼与化肥又是无法割离的。徐今强明白,中国这么大,办化肥必须两条腿走路,自力更生办小化肥,是一条重要的路子。但是,由于当时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的紧张,使得许多小氮肥厂停产或是半停产。徐今强带领骨干和专家们开始了对全国小氮肥厂的大调查,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解决小氮肥原料问题的方针:
就地取材,有啥吃啥,粗粮细作,吃饱吃好。
在徐今强不断推敲归纳,提炼升华群众经验的过程中,他终于得出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小氮肥厂的路子因此越走越宽,生产形势也越来也好。
徐今强签署的公函
“桐乡肥”开创者——孔祥琳
孔祥琳,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曾在化工设计院及化肥厂工作10余年,历任化工部化肥司副处长、处长、国力肥料公司总经理(副司局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名誉理事长。曾获国家级、部级及行业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
1973年以来,孔祥琳主持部门召开的10次小氮肥技术进步会议,制定一系列貌似枯燥的条文,但却倾注了孔祥琳总结着无数实践经验的心血。为了推广桐乡化肥厂的生产经验,她与其他专家们一起撰写了专著《小氮肥生产及节能》,其核心内容就是关于化肥生产的“一稳,二低,三高”,从此桐乡小氮肥的成功在全行业都开了花。
孔祥琳说,她一辈子只干小化肥这一件事,而且对此乐此不疲。她把事业作为乐趣,以乐趣促进事业,寓乐于匠心,实为化工之巨匠。
桐乡化肥厂
大庆石油会战领导者——余秋里
余秋里(1914.11.15—1999.2.3),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吉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组织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艰苦奋斗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这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原油产量一下子跃升到648万吨,其中470万吨产自大庆。周恩来在当年的政府报告中称,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自给了。也正是如此,石油的供给终于可以“喂”饱了一个个小氮肥厂了,而这位老将军却不止步于此,联系铁道部门加急运输原料,解决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开创一片“勒紧裤腰带办化肥支援国家”的新局面。可以说,如果没有余秋里发动全国上下一齐支援小氮肥产业的发展,那么小氮肥只是一袋一袋连出产地都出不去的原料。
我们往往聚焦于化工品的本身,把全部的赞美献给开发工艺的科学家们,但我们亦不能忘记余秋里这位化工巨匠,他离开军队投身实业,为化肥的运输以及能源事业奉献自身,倘若以小氮肥比作粮食,那余秋里便为小氮肥工业提供营养的肥料。
大庆会战第一口井建成
建国七十载,期间涌现了无数的优秀的化工人,为祖国的繁荣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与心血。1969到1979这十年里,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化肥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石油方面也摆脱了困境。
曾经的化工人为建设祖国不断奋斗拼搏,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落后贫穷,而现在的我们不会再为曾经的如此苛刻的条件而忧心忡忡,但是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如今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止步于现在一时,而应该我们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未来无数个中国化工突飞猛进的十年献上我们的一份力。
同时,我们也需谨记于心,不论我们身处化工行业的何处,是像余秋里一样身居后勤供源线上,或是如徐今强那样奋斗在工业生产中,抑或是同孔祥琳一般献身于总结工艺经验里,我们要做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自己的那份化工事业做好,做到卓越,做到乐在其中,坚信着无数化工人的各司其职会迎来中国化工的伟大复兴,也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潘日高 何志浩
排版:殷羽彤
审核:肖瑞悉 尤千禧 姜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