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马云说什么都对”一样,市场上成功鸡汤学的畅销,多半是因为它们在“事后诸葛亮”。
我们说“成功不能被复制”,是因为每个人都完全不一样。马后炮的成功故事只能带给我们精神激励。但落回到今天、到当下,没有人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做。
▽▽
今天想跟你介绍一起开工的创始人之一——大卫。
大卫是国内最早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深度参与者,过去20多年,经历了多个不同行业的经济周期,与各种类型包括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上市企业,中小企,初创团队等不同形态的组织都完成过深度合作。并在其中实践了多个不同类型企业在初创,快速成长,稳健发展各个阶段的经营管理工作。
在做过20多年的观察,和与各种企业对话,见证市场和经济多年的发展后,大卫希望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帮助建立「做出适合自己正确选择」的能力。
我们打造了这档叫做「大卫说」的栏目,开篇第一章,想跟你讲述如何通过对于未来的思考,来对当下进行判断。
这样的能力,被大卫称之为——面向未来的能力。
文章除了精准分析之外,还有行动介绍。按照行动卡尝试实践,你也能掌握面对未来的能力。
1
广东话有句口头禅就叫,“有早知无乞儿",但成功却是基于“早知”而做出的选择。
300年前,工业革命开始,那是国家兴亡之间的大抉择,比如大清国和美利坚所做出的选择。扯的有些久远,但当年的那些选择依然在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每个人。
30年前,改开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始起飞,百业待兴,各行各业都迎来机会,其中金融、地产、通讯最为突出,延续到今天还一直享受着这方面的红利。
有年份的朋友想一想,你曾经买过的股票是万科、招行、中石油还是茅台?你说过几次“早知道……”?或许这些年,说的最多“早知道”的,是关于是否选择了买房,选择在哪买的房,选择买了多少房?
20年前, 互联网经济开启,各类门户,论坛,各类线上应用场景出现,最早触网进入互联网产业的只要人不太笨,也没啥不良嗜好的基本上都有不错的收获。
进入其他行业的有起有落,冷暖自知。千禧年开始工作的80后,开始感叹人生还有几个十年?早知道……
10年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B2C)线上交易场景,在移动互联技术成熟普及下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井喷式爆发,无论是手机通讯,社交领域、游戏娱乐、还是电子商务;
其他行业,在 4 万亿放水大背景下,房价继续上行,地产业成为最大受益者。不再年轻的 90 后,你会跟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让你回到之前的十字路口你还会做出同样选择吗?
5 年前,互联网产业进入抖音快手网红带货,拼多多,社交电商霸屏微信朋友圈时代,继续延续着互联网产业兴起的红利。
除了这些将三四五线城市“下沉”市场唤醒而崛起的新贵,也经历了移动互联或技术加持下的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P2P,区块链货币迅速地经历了一次从兴起到疯狂再到黯然,完整的潮起潮落。在互联网江湖,你有没有错过了什么?似乎并没错过什么,也就好像并没有早知道的遗憾。
2
再盘点一下这些年风起云涌的商业世界中,有多少人名变成名人,又有多少名人变成了人名。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代弄潮者,才有后来的持续发展制霸江湖的机会。相信没人会反对我这个观点: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符合了现实世界发展趋势,并在当初做出了恰当的选择。”
越往前移,还有许多误打误撞蒙对方向的例子。
越靠近今天,越少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更多是像先知先觉般地提前做出了布局,那么未来的成功,一定是基于对未来的预判正确,而做出的靠谱选择。
在各种巨无霸企业都高喊着“活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考虑“失业了怎么办”的时代巨变的大背景下,这种选择的能力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3. 怎样才能修炼面向未来的能力?
在近距离观察研究无数企业发展历程,阅读无数的创新管理相关研究书目,边看边实践等等干了一圈后(此处省略无数字,就看后面正式介绍就行),于是总结出来以下一大段看上去几行字,其实却是呕心沥血的以下一大堆观点及能力修炼指南列表。在后续会展开,并系统地及深入去讲清楚,希望对你有帮助。
愿你早日拥有像复联那谁谁般穿越时空的超能力,看看那时候世界的样子,再回来做出当下的选择。
认知一:
接受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从不确定中寻找到规律是本事
如果用一个合适长度的时间段(比如10年)作为计时单位,这世界一直充满不确定性。
只是到了今天即便以月为单位,你也能感受到了各种的不确定而已。
其实不确定性才是真实世界的常态,就像蝴蝶效应所说的,巴拿马的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发东南亚的海啸。
没人会想到一个香港人在台湾杀了自己的女友,会影响到中国球迷们没法看NBA。
不知道这些规律不代表这一切没有规律,只是人类太渺小,无法完全洞悉里面的规律
关于未来的演变趋势也一样,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洞察,但却是其符合某种规律的,你无法控制却可以尝试去发现。
| Action 1 |
认知 二:
相信未来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起码自己的未来是可以部分控制的,都是由每个当下的选择所决定的。
什么意思呢?
每个人虽然没办法准确预测太远的事情,但总可以预测自己半小时后是否可以去到某个地方,无论是坐飞机,坐地铁,打车,这是大概率可以做到的。这是你未来的一部分。
|Action 2|
认知 三:
意识到一切让人停止进步源头在于“习以为常”,并抛弃下载模式
所谓下载模式,就是认为所有事情都是过往的重复,都是你可以掌握的,面对任何事情的解决,无非是从过往的知识或经验中拿一个来套用而已。
基于过往的经验总结形成的方法,是为了提升思考的效率而不是让人停止思考。
无论出于效率的压力还是个人的惰性,现在的教育和工作场景都充满让人掉入下载型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的陷阱。
一旦习惯了下载的模式,你就不会再关心去了解事情的完整信息,包括里面各种要素间的种种关系、前因与后果、局部与整体。
在这样一次次的机械重复中成为机器里面的一个部件,行为习惯上变成进入金鱼模式变得和据说只有7秒记忆的金鱼没有啥区别。
|Action 3|
认知四:
擅用人类的在记忆与思考的天赋去生活与工作,简单来说包括这些
从认知层面的转换包括:
1、从仅仅关注个体到同时关注个体间定联系
单元与整体
意识到系统与相关性,万物相连
2、从关注某个瞬间到关注事情的历程
·了解做很多事情是没有即时反应的,会形成一种无力感,移动互联网时代强化了即时动作能立马获得反馈(典型的例子:网络游戏),但这是一种假象。
有机体有着自然生长的规律,产品有生产周期,业务有处理历程,企业组织发展有生命周期,有结果必有成因
3、不抗拒也不回避冲突,并从中发现问题
了解一切的矛盾冲突都源于信息不对称或利益不平衡
但冲突本身是宝贵的学习源泉,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4、客观条件——系统场域
从简单二元关系中的对错判断,从非黑即白到接受灰度,这不是世故圆滑,一件事情怎么做比怎么想难一千倍
多元利益体之间的主要矛盾
|Action 4|
行动层面的变化
重视Input到重视output,在输出中去调整优化
道理千万条,干是第一条;这需要个体内心强大,不怕犯错;也包括需要构建一个对试错包容的外在环境
从利己到利他的转变
真正意识到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从打败别人证明自己的死循环中走出来,死循环正是因为这种“过渡竞争”斗个你死我活的文化
从认知到行动的统一
“知行合一”——意识到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需要靠养成习惯,只有在把认知转化为行为习惯后才是真正的能力;
如何面对“天人交战”——意识到强大的机器与螺丝钉文化在教育与职场中的的根深蒂固,有太多的“习以为常”会扰乱你,希望让你成为合格的零部件,时刻警惕反省。
4
让风险变大的绝对不是做出以上改变,而是无知、傲慢和停止学习!
这与你创业还是打工,以及在什么规模的公司组织机构无关。
根据各种趋势去想象未来的演变方向,向站在最前沿能有直观感知的人学习,并通过迎接变化的实践中去学习。
都在说工作辛苦,创业艰难对于停步不前的人,最难的日子刚刚开始。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最好的时代正在开启。
这就看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大卫现正在为“共创力”著书立说,内容会从如何进行创新经营的实战角度,分享其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并提供独到的观点与行动建议,希望能对你和你的团队事业上的发展有所帮助。
《大卫说·共创》相关内容会发布在“首席共创官”及一起开工社区公众号上。
扫码持续关注「大卫说」系列
大卫及其团队在创立“一起开工(YITOPIA)”共创生态圈过程中,结合对过去的反思,当下的学习实践,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对创新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全新的,系统化的认知;并致力于构建出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的创新实践体系。
从2017年推出“共创官”服务体系,到2019年推出的“共创工作台”实现数字化经营是这一个创新实践体系的承载体,有效地帮助众多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并降低创造成本;同时推动着这些企业升级到以业务创新驱动组织创新,并以组织创新反哺到业务创新的良性循环中。
与此同时,大卫及其团队发起的新工作主义运动,将共创应用到经营“一起开工(YITOPIA)”这个新型经济组织体的实践中。持续推动着以“商业向善”为核心的社会创新行动,用商业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综合复杂性社会问题的解决。
“一起开工(YITOPIA)”共创生态圈目前拥有数万名创新工作者,自由职业者。并正在快速成长中,用“无边界共创”的方式为众多企业及政府部门解决着不同类型的创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