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家长没有弄明白原因就轻易否定孩子,冤枉孩子,这种以为是、应该是、肯定是而实际上根本不是的做法,容易造成误会,产生隔阂,伤害孩子的感情。
昨天,放学的儿子一早就回家了。
一进门书包就被甩在沙发上,来到卧室质问我为什么还没有做饭,要饿死了。
我说在忙工作,拿着钱自己去外边吃吧,不用管我了。
过了一会我听到外边有微弱的动静,以为孩子在玩手机,就没有出去管他。
正当我快要结束工作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吓得我赶紧去厨房。
来不及多想瞬间把火熄灭了,把锅放到地上。
原来这小子在厨房熬粥,然后就去房间做作业了,竟然忘了火上的锅!
因为我在厨房救火的动静,也被赶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才知道因为自己大意犯的错。
可能加上近期工作的压力,我的火再也抑制不住,把儿子一把揪出来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还重重的拍了他两巴掌。
儿子看我这么生气,也不敢出声,怯怯的出去了。
好不容易收拾好后,叫儿子一起去吃饭,儿子小声说:“妈妈你不生气了好吗?”
看他紧张的样子,我的气也消了不少,抚摸了下儿子的头,然后一起出去吃饭。
饭间,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起来熬粥?
儿子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看你这几天都在忙工作,今天没有做饭,想为你分担点家务,给你做顿饭。
听了儿子的话,我很自责,原来儿子是心疼我,我却以为他在淘气,故意给我找事,还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了一顿。
后来与朋友说起来这事时,朋友说她和她老公也经常犯这种错误。
有一次,邻居找上门来说儿子把他家的孩子打哭了,爸爸当时就火冒三丈骂了儿子一顿。
可后来爸爸了解到,原来邻居家的孩子随意摘小区里的花,儿子去阻止,因为邻居家孩子不但不听,还先动手打儿子,才被儿子“修理”的。
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爸爸主动向儿子道了歉。
我心想,为什么许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看见或听说孩子犯了错就条件反射似得发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孩子一顿,从没想先了解一下事情前因后果。
父母这种急性子、喜欢“轻易下结论”的习惯很容易错怪孩子,让孩子受委屈。
作为父母,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臆断孩子的行为,有时候我们预料不到后续的事情,也不了解孩子真正用意。
很多时候,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表面看到的事实更重要。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 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一直认为眼睛看到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但有的时候,眼睛看见的未必就和你想得一样。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和孩子,一定是有着极深极深的缘分,才会在此生相见。希望爸妈们,能静下心来,不要再错怪孩子。
如果你不小心错怪了孩子,也请你向孩子道歉,这既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