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祖国母亲70岁生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精心策划了一场馆藏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
今日上午十点许,该展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展览开幕式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不得不说,这场展览无论是对图书馆,还是对国美学子来说,都是一场十分有价值及意义的展览。
老师正在翻阅书籍
正如张坚馆长在开幕式上所讲,这些20世纪50、60年代馆藏进口的图书,是与学校的历史紧密相关的。
打开一本本泛黄的书籍,其实就是翻开了一段段故事、一段段历史、一份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老师在翻阅书籍
据统计,此次展览图书馆从备用书库中整理出了这一时期图书3785册。
主要出版国有前苏联、前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阿尔巴尼亚、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各国,这些图书涵盖了艺术理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建筑等专业类别。
本次文献展选取了197 种,266册图书,绘画复制品147件。
展览由图励未来(油画、素描、版画、宣传画等绘画作品图册掠影)、雕塑人生(雕塑类图册掠影)、对外交流(中苏友好协会画片、各国访问团、专家等赠书)、艺文集览(艺术理论类外版图书掠影)、期刊杂志五部分组成。
通过校史图片、新闻报道、图书实物和书影等多种素材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新美术的发展情况。
所以,这期推文带大家一起欣赏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深入了解、感受下那个时期的艺术。
俄罗斯“巡回画派”
20世纪50年代,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社会背景下,新中国的新美术,是在学习和参照俄罗斯以“巡回画派”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所以,在展厅中的第一模块,我们便可看到那一时期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书籍:
《列平》(即列宾)
《苏里科夫作品集》
《赛洛夫画集》(即谢洛夫)
这本《赛洛夫画集》,是一本有故事的书籍。
该书的主人是国美老院长刘开渠先生1950年购于莫斯科,后赠与夫人程丽娜,1952年又捐献给了图书馆。
掀开该书第一页,便可看到,刘开渠先生亲笔写给爱人的留言:
“赠给亲爱的丽娜存阅,开渠购并记于莫斯科,1950年5月15日”。
这真是一本既浪漫又有爱的一本书呀!国美的同学快去翻翻看吧!
油画
谈那个时期的油画,就撇不开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1955年春,康斯坦丁·麦法季耶维奇·马克西莫夫受苏联政府的委托,接受中国文化部的邀请来中国举办为期两年半的油画训练班。
康斯坦丁·麦法季耶维奇·马克西莫夫
通过这次油画训练班,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油画家,并将俄罗斯和前苏联完整的油画教育体系引入中国,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繁荣做了重要的铺垫。
1957年马训班毕业展上,师生与朱德同志合影
马克西莫夫教授习作展览
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志愿军战士像》刊登于1955年《解放军画报》
1957年马训班毕业展海报
素描
要说素描艺术的话,就要提到那个时期,曾于全国推广的契氏素描教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引进,得益于1952年杨成寅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校刊《美术座谈》翻译发表了《苏联高等美术学校教学大纲》一文。
其中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的介绍是中国最早的契氏素描教学体系的传播。
馆藏《苏联高等美术学校素描——苏里科夫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学总结》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从借书卡片显示,莫朴院长曾两次借阅该书。
雕塑
再来看看雕塑这一块,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国立艺专时期建立起来的法式古典主义雕塑创作和教学体系,因为当时政治氛围和国际形式而日渐式微,苏式的体系冲击和改变着当时的雕塑系教师,如何借鉴与融合,传承和创新成为他们所深思的问题。
卢鸿基雕塑大连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塑像等身稿
人生是可以雕塑的,当然雕塑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可以被塑造的。
学院老一辈的雕塑家们通过他们饱满的创作热情,扎实的艺术功底,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中国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同时,他们开始研究苏联的雕塑教育体系,着手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训练与创作的结合,为雕塑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后附上几张现场图:
图书馆朱甜老师正在讲解展览内容
该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以上介绍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快去现场感受一下吧~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画生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