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 20:15,CCTV6电影频道首播!
《夜去晨来》预告片
导演: 肖风
编剧: 程晓玲
主演: 赵子默 / 富靖涵 / 鞠江 / 应岳飞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电影《夜去晨来》由萧传玖先生之子,中国著名导演肖风先生执导,以中国第一代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萧传玖先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一代雕塑家在战火不断的艰苦岁月中对家国的热爱, 对艺术的执着。在拍摄过程中,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组织师生积极参演相关角色,并因剧情需要,组织十余名同学复制萧先生生前被毁掉的作品。师生们纷纷表示被萧先生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勤恳恳把全部精力奉献给雕塑教育事业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
萧传玖(1914—1968),湖南湘潭人,擅长雕塑。1930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高中部(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31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在校期间曾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所作木刻《交涉》,为鲁迅收藏。1933年东渡日本,学习雕塑和肖像画,使他在雕塑和素描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7年4月回国,在家乡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应聘去昆明任教。1941年在湖南衡阳制作大型浮雕《前方抗战、后方生产》。1946年被聘回杭州美术专科学校任雕塑系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萧传玖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并创作《毛主席像》、《护厂》等雕塑作品。1953~1956年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塑创作,制作了大型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向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壮丽的战斗情景。
在艺术创作上,萧传玖主张植根于现实生活,应通过作品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并进而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早年作品多表现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则多以反映革命斗争为题,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人物肖像。例如《伐木工人》、《东海渔民》、《苏州姑娘》等富有新时代精神的雕像。他在创作中注意吸取借鉴民族雕塑的优良传统,所雕人物,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尤以刻画人物的内在神情著称。除创作外,他还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雕塑人才。
电影《夜去晨来》海报
电影《夜去晨来》看点
萧传玖与作品《寄生虫专家洪世吕》合影
参加日本“二科美展”
▲《自塑像》,1935年, 参加日本“二科美展”获奖。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1953-1956年)
八一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局部 萧传玖
▲1956年7月11日,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塑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工作室合影。左起:张松鹤、萧传玖、王临乙、滑田友、刘开渠、王丙召、曾竹韶,另外傅天仇因故缺席。
▲萧传玖在塑造《八一南昌起义浮雕》时的工作照。
前为萧传玖,后左为苏晖(1954年拍摄于朝鲜)
▲ 1954年拍摄于朝鲜,前排左一为萧传玖,前排右一为傅天仇。
九哥 萧传玖 1943年
救救孩子 萧传玖 1948年
李大钊 萧传玖 1954年
民兵 萧传玖 195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过草地 萧传玖 王卓予 195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鲁迅先生胸像(石雕) 萧传玖 1958年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张永烈先生》 铸铜 1963
《妻子》 铸铜 1961
《爱民模范赵尔春》 铸铜 1962
鲁迅纪念像 高290cm 铸铜 1956年 上海市虹口公园 萧传玖
鲁迅先生坐像铸铜工作现场(中间者为萧传玖)
《鲁迅像》工作照
《鲁迅》
▲1956年9月22日,新华通讯社记者毛松友为正在修饰鲁迅先生胸像的萧传玖先生所拍的照片,这座鲁迅雕像将安置在新落成的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列室中。
雕塑《护厂》1950年
雕塑《开镰》1960年
木雕《伐木工人》1962年
汉白玉石雕《苏州姑娘》1963年
刘伯英像 36x20x27cm 铜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雕塑《渔民》1963年
合作雕塑《广岛被炸十年祭》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开城) 萧传玖 1953年
设计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1954年
▲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萧传玖素描人像》,8开活页装,12张。
钢笔素描《自画像》(26x19cm)
志愿军战士(炭精) 萧传玖 1954年
林中小屋 萧传玖 粉画
战斗英雄 萧传玖 粉画
部分来源 |雕塑头条
转载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官微
审核 |陈艳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