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有你的雕塑头条
作者:程曼叔 叶庆文《志愿军》铜 高280cm 1954 杭州西湖畔
在江南杭州风景秀丽的西湖畔,屹立着一座雄伟的《志愿军》雕像,它在这里默默站立了60余年,成为该城标志性的雕塑之一。仔细端详,人们可以在塑像背面一个不引人瞩目的地方发现有两个手写的名字:程曼叔、叶庆文。
《志愿军》像近照
那还是在1953年2月,年轻的共和国正经历着血与火的考验,抗美援朝激战正酣。为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斗志,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委托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三件雕塑任务,其中一件就是《志愿军》。由青年教师叶庆文和他的老师程曼叔先生共同完成的。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程曼叔先生始终放手让叶庆文承担创作小稿和放大制作的主要工作。他们通过严谨的构思、反复推敲,小泥塑稿做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有了比较成熟的构思。力图表现出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和屹立在天寒地冻的前沿哨所严阵以待,保家卫国的主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志愿军战斗场面
乘车逃跑的美国军官被志愿军俘虏。
1958年,欢迎抗美援朝志愿军回国!这座雕像高2.80米,宽1.60米,加上底座共4.80米。雕像轮廓清晰有力,形体饱满,人们在远处就可以领略到志愿军战士昂首挺胸的身姿。雕塑家以纪念碑雕塑特有的手法,强调了人物的体量和空间感。志愿军战士的头部正视前方,与身体有些微微交错。重心落在了右脚,稳而有力,左脚则松弛,一前一后;一手握抢,一手握子弹带,一高一低,一虚一实间形成了较强的人物体态上的节奏感。最精彩的处理是军用雨披随风飘起,既打破了完全静止的形态,又构成了似雄鹰展翅的动感,扩展了体量。显示出志愿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威武神态。
作者程曼叔 《少女头像》 1950
程曼叔先生与师生合影,三十年代。(后排右一为程曼叔)
1950年代程曼叔创作朱毛像
1951年毕业班同学与刘开渠、程曼叔、萧传玖合影
1958年毕业前夕由程曼叔带队到天麦积山石窟,并深入西北生活,中间持手杖者为程曼叔,背后为曹凤池,右侧汤守仁、徐易良。为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叶庆文几下部队,反复挑选年轻战士的形象。为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志愿军》手握的是当年苏式的冲锋枪,身穿的衣服、皮鞋、披风、弹夹甚至脚下的岩石都是作者费心找到实物作为塑造依据。志愿军棉衣棉裤的塑造,质感逼真,既体现出朝鲜战场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又显示了两位雕塑家细腻的雕塑造型语言。只露出的一点山崖石,令我们想到朝鲜战场特有的地势风貌……正是通过这样细节和形象的深入塑造,一代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正时刻警惕,雄赳赳,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1955年,雕塑系一年级在外西湖十八号,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门口,由叶庆文先生带队准备去西湖划船前合照,左起为叶庆文教授,汤守仁、曹凤池、陈远义、徐易良
叶庆文作品《马克思》 浮雕 直径140cm 1953年
叶庆文作品《解剖头像》 56 x 23 x 23 cm 石膏 1953
叶庆文作品《英雄战斗》 石膏着色 高70厘米 1955年
这座纪念碑塑像人物结构严谨,神态刻画传神,雕塑手法细致,是非常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仅很有时代气息,还具有西方严谨的现实主义雕塑传统风格和中国雕塑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
作者程曼叔先生是留法回国任教的中国第一代雕塑家,基本功扎实,修养全面,有相当丰富的雕塑创作和教学经验。另一位雕塑家叶庆文先生,是刚留校任教的青年才俊,学业优秀,年富力强,充满创造力。正是他们的辛苦创作,留给了这座城市一个不朽的记忆。
1954年,经杭州市政府、园文局的讨论,将这座墨绿色人造石的雕像安放在六公园。2003年西湖改造,为将这尊有城市气息的纪念性城雕永久保留,进行了铸铜翻新,当年的年轻作者叶庆文已是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他的老师程曼叔已于1961年去世。在叶庆文先生严格质量把关下,那古铜色的雕像仍屹立在湖边,体现出了一个城市的艺术品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和梦想。从这个意义出发,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代表,它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一个时代的艺术体验,引导公共的视野,而背后引出的是国家形象。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丰碑,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坐标。
来源:美术报
作者简介
程曼叔(1903-1961) 字鸿寿。江苏苏州人。1925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文学系,同年留学法国,初在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后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6年回国,从事法语教学,1944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教授。程曼叔尽得泥塑技法之精奥,对人物形体结构有深入透彻之理解,能将细节刻划与整体气势巧妙地融为一体。肖像作品形完神足,堪称典范。代表作有《女人体》、《方志敏》、《少女头像》等,《女人体》曾在法国巴黎春季沙龙获奖。
叶庆文(1925.07- 2015.12), 1925年生于浙江省兰溪市。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留校任教,一直担任雕塑系的教学工作,曾任教研组组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曾主持创作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攻打敌营》等大型雕塑,不少雕塑参加全国美展,有的曾获国家奖。铜制雕像《罐舞》、《浴女》1995年荣获美国奥克兰特别贡献奖。
- END -
投稿/推广/出版/收藏:133-8118-7142(微信)
了解更多雕塑学术、展讯、相关雕塑行业资讯请关注雕塑头条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