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面粉厂,
一个有故事的泰州工业“活化石”
撰文/摄影 顾祥忠
古盐运河(老通扬运河)北岸,九里沟畔,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泰来面粉厂内,蕴藏着泰州近现代工业几代人的记忆、几代人的传奇、几代人的骄傲。
泰州第一家机械化的工厂;泰州第一座高楼;泰州第一台蒸汽机;泰州第一台柴油机;泰州第一个工业码头群;泰州第一家动物园(鹿苑)……因为有这么多的记忆、传奇和骄傲,1986年,“泰来面粉厂厂区、办公楼原址”就被列入首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厚厚的《民国泰县志稿·工业志》记录着这座百年老厂的辉煌与辗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邑人王贻哲等集资于西门外九里沟购地十余亩,建筑厂屋百余间,兴办机器磨面。”“泰来面粉厂创设,先为本邑新工业之巨擘”。
1912年底,“面粉大王”荣氏兄弟才在上海成立福新面粉公司,比泰来面粉厂整整晚成立了6年。
经过两年的建设,泰州第一个机械化的工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正式投产,当时没有电力,工厂靠两台英、德产的蒸汽机作为动力,带动六台美国产的24寸钢磨面粉机生产,日产“洋粉”即机磨面粉2.5吨。同时建起的还有一座4层高的制粉楼、动力间、麦栈、粉栈等大型基础设施,还有数十间简易平房作辅助车间和职工宿舍。
现在看这座曾经的泰州第一高楼,斑驳而苍凉,青瓦顶、混凝土墙上冒出很多杂草和小树,美国花旗松的木梁架、木地板上落满灰尘,脚踩在木楼梯上吱吱作响,让人不敢继续向上爬,只有地板下1米多深的排水防潮系统还保存完好。
厂内至今还有养鹿的小院子,院门上方刻有“鹿苑”的石碑还在,相传题写者为民国初期泰县代知事、代县长萧然,这就是该厂老职工引以为豪的工厂动物园。
据市档案馆史料证实,民国三年(1914),泰来面粉厂在东台租借5间房、晒场等设立驻外办事处,可见当时泰来面粉厂的火红程度。
民国十七年(1928),泰来面粉厂第一次改组,由民族资本家陈鹤亭注资并任总经理,引进设备扩大产能,每日面粉产量变成初创时的三倍,“三羊牌”面粉商标正式诞生。至此,泰来面粉厂已拥有各式钢磨机十三台,还引进了泰州第一台柴油机,职工增至近两百人。
据《海关贸易总册》 “中华民国元年镇江口华清毛衣情形略论”中记载:“机器面粉由本埠报运出口者,系面粉五家之出品。五厂者,即……高邮之裕亨、泰州之泰来也……” 。当时,“三羊”面粉销售范围又扩大到了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还在无锡北塘增设了面粉推销办事处。
民国十八年(1929)11月25日,泰县《泰报》也刊登过消息:在民国政府农矿厅举办的农产物品展览会质量评比中,泰来面粉厂“绿山羊”面粉被评为二等奖,获奖后的“绿山羊”曾远销南洋各地。
一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受里下河地区洪灾影响,泰来面粉厂进行第二次改组,上海四明银行董事长孙衡甫独资接办该厂,更名为泰来元记面粉厂。就在这一年,面粉厂新购土地20余亩,增建欧式办公楼、前粉楼及西仓库各一座。为防患刀兵匪祸,新建的两层20多间办公楼,间间都是相通的,至今保存完好,西仓库北墙上至今还保留一块当年的混凝土界碑,上书“泰来元记厂界、墙外四尺拾寸”字样。
就在这一年,高邮之裕亨面粉厂正式搬到扬州城,成立扬州面粉厂兴记股份有限公司。这时的泰来面粉厂已初具规模。
银行家孙衡甫接手泰来面粉厂,把面粉厂从九里沟东延伸到九里沟西,并建起一座混凝土专用桥连接东西厂区,九里沟南北形成工业码头群,河坝南边面向古盐运河,称为大码头,连接南通、扬州和长江以南地区,河坝北边九里沟两岸的码头称为小码头,主要连通里下河地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衡甫担心厂房遭日军轰炸,在厂房顶及空地上都画上了纳粹的标志。因此,日军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将“泰来元记”当成敌产没收归国有,后经申诉, “泰来元记”产权返还孙家。
民国三十七年(1948),泰来面粉厂的第三次改组。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买下泰来面粉厂。从泰州市档案馆的民国账册档案上可以看到:至1949年泰州解放前夕,泰来面粉厂的生产资金只能靠贷款勉强维持。
1949年泰州解放后,泰来面粉厂迎来新生。据《泰州志》记载,1950年,市政府派代表进驻该厂,当年扭亏为盈。1955年,“泰来”正式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今年已93岁的陆彩根是宁波人,担任过面粉厂的技术厂长。他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泰来面粉厂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最高日生产面粉能力达到500吨,厂内还建有职工幼儿园。后来因企业改制,泰来面粉厂又更名为泰州市三羊面粉有限公司。
如今,泰来面粉厂静静地守候在古盐运河畔,作为一段历史记忆,他见证泰州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记录下一个时代、一个地方、一群人曾经奋斗的故事。
内容来源:综合自10月26日《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虎林
美术编辑:顾 晔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泰州日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