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阅后即焚 电影的未来,不是每一刻都能被看到——拍《双子杀手》的人亲身在给电影做爸爸

阅后即焚 电影的未来,不是每一刻都能被看到——拍《双子杀手》的人亲身在给电影做爸爸

阅读量:3822988 2019-10-26


电影的历史
也不是每一刻都能被见证
“安叔是亲身在给电影做爸爸的人”
by:U兔
▂▂▂▂▂
要双子不要双标
》》》

即便不看120帧,《双子杀手》也足以秒杀近两年影院所有动作片。它是无法盗版的,只有影院能让你看到它该有的样子。被几场动作戏震惊,高帧率太适合做动作片了,镜头和拍摄对象高速位移时细节毕现,几处3D效果惊人,而且用得非常节制且恰当,加上动作设计非常有想象力和速度感,让人看了想尖叫,真是把这个类型做出新高度了。
——发在《影向标》和凤凰网Ifeng榜单上的短评

第一遍看完时问C叔:你给我说一部——就一部——剧本不无脑的动作片。
C叔停顿半秒,立刻说:《黑暗骑士》。
我说:额~~这个还真不无脑。那么再说一部……
我们都沉默好久,想不出来,决定吃饭去。
看《复联》《变形金刚》的时候我吐槽故事差,大家说:就看个特效啦!现在真的看特效了,又动不动说故事差。这种双标也只够欺负安叔这样的老实人了吧。
动作片就有动作片的“看法”——看速度、调度、力度、武指设计,无论谁拍的。

李安太帅了,明显是想得非常清楚:这不是以前任何一部“李安作品”,这是一部取悦你全部感官的纯粹的动作大片。
剧情不是没有槽点,但好歹还是个完整的故事,关键是胜在把一些无聊的东西一带而过,主人公彻底实现了“想咋滴就咋滴”的神操作,况且动作片主人公,谁还不是个“不死身”呢?!加上视听方面的优势太强,放弃对剧情的抵抗后,轻易就能被代入其中,足以忽视那些薄弱的东西,节奏干净利落,安叔的品位结合科技真是无敌啊!
摄影机镜头和被摄物体同时出现高速位移的情况,1秒钟24帧拍摄容易让画面模糊不清,之所以说高帧率拍摄动作戏非常适合,正是因为它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好的表现:精准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让那些精巧的动作设计得到更流畅更精致的展现,所以这个技术应用在这个片子上可谓再合适不过。

我原本不爱看动作片大多是因为压根看不清楚动作或者物体的动线。而这次很多人诟病《双子杀手》则是因为他们压根没看出来跟以往有什么区别,很可惜,还得多看点儿厉害东西加油培养培养啊。
有些人在执念那种“模糊感”,尤其是对非动作戏的部分,觉得海啊、森林啊、湖面啊太清楚了像电视。作为一个非常迷恋上世纪30-80年代“老电影”的人来说,从来没觉得这是个事儿。这片儿的最大看点还是在那些被拍摄人物高速运动+镜头高速位移(尤其是二者同时具备)的动作戏上,还是得抓住重点啊。

有几场大戏真的是非常惊人,从骑上摩托车开始我就真正看进去了——第一次见把摩托车骑这么烂的动作片主角,但镜头看似跟着他摇摇晃晃,其实是非常精确且高速的运动,周围环境丝毫毕现,增加了那种惊险度,好像你自己在开车一样,而运动难度极大。这也是我第一次见有用摩托车打人的,还是说:看的太清楚了,都会让你情不自禁去替他考虑怎么办、怎么躲。

之后夜景戏,故意降低了照明度,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复杂的打斗编排却能看的一清二楚,这不是炫技而是高超的品位体现。打斗中保持了相对完整的镜头段落,让动作不那么碎片,而很多精准的剪辑点和镜头适度的同步配合轻微震颤和摇晃,增强了“实打实”的力量感;加上调度合理,使得这段戏原本有着非常“假”的、只为博眼球的力度和速度,却让你的观感非常“真”,这种观感实在太神奇了。(下图可以感受一下)
而最后子弹穿透杂货铺、小史三号出现那段,效果好得真的是让人想要尖叫,我一直在影院抑制着叫出来的冲动,这两段实在太太太好看了,真的就是“好看”——“看”得见的效果,这就是品位的凸显,这就是科技让原本你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而你可以安然享受这种奇观,征服了我这个原本不怎么喜欢动作片的人。
最突出的几处3D效果:将游艇上油腻大叔Jack和女人尸体被扔进海里的那一刻,水中连串的泡泡就在眼前,加上音效,瞬间产生了窒息感,正好带入下段史密斯溺水的梦境;不得不再次提到穿甲弹打杂货铺的段落,少有的升格慢镜呈现,空间感太好了(下图无感,影院里真的体会到沉浸式了);还有小史三号满身是火越走越近,如果没有3d真的是无法强化这种危机感和压迫感,伴随着一次次火花四溅,我的内心和人物一起高喊:“什么鬼?!!!”,反正以前从来没在任何电影中见过这场面,直接燃爆了好嘛!而且全片来说3D的运用真的已经很节制了,3D效果完全为剧情服务,跟内容结合得非常好,堪称高级。
从卡梅隆的《阿凡达》,到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再到李安的两部3D4K120帧,有趣的是正在用最前沿技术探索电影、在黑森林中顶着微光冒险前行的竟然大多是这些老头子。看了不少《双子杀手》的影评,发现很多90后、80后、70后的影评人心态比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要守旧、老气得多,且透出很多可怜的局限。我原来常常在活动中说:一个电影好坏,只要5年后再看基本就有定论了。而以近几年科技水平和普及的速度来看,估计《双子杀手》的地位只要2年就可以见分晓了。
 
▂▂▂▂▂
历史永不停步
》》》
其实在不经意间,我们就经历着很多个电影的变革“时刻”,有些在电影史书上明确标明了年份,更多的却是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只是这些“时刻”被拉得很长,以至于我们仅作为观众的话可能不易察觉甚至会轻易错过。
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短片到长片、从一开始摄影机沉重不便移动只拍固定机位,到后来逐渐便携使得运镜越来越丰富;甚至从胶片到数码、从2d到3d,分辨率从2K到4K(12年左右,第一次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看4K修复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我真的是震惊当场,那色彩、那精细程度,远处的沙子都看得出颗粒,太可怕了,然而现在4K成了很多老片修复的标准水平。)甚至VR电影也在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仅仅两年的时间就看得到巨大的进步,有的短片已经展现出VR的独特电影思维;而现在又有了24帧→48帧→120帧……电影的科技从来没有停步。
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总会让一些人兴奋,同时,当它面向更多人时,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对它的一度过分应用往往会让电影回归到“奇观化”的平庸,这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方说十年前,看3D还是一件“奢侈”的事儿,片少设备少票价贵,然而看到眼前的画面立体起来真的觉得好厉害啊,后来没多久仅仅为了追求效果朝观众脸上各种扔东西的傻蛋片儿大量涌现,到后来很多人开始反3D版的滥用、诟病3D的亮度和清晰度,直到现在看3D成了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制作者们也不再一味追求单一视效从而沉下心来让技术服务于内容。
再举个例子,胶片到数码的转变,这件业界大事对我们普通观众来说可能是最不在乎的,而数码制作的东西最初也是引发了很多人的论战和反思,有人说这样的影片没有“质感”、没有“颗粒感”、“太平面”、甚至有人担心成本降低会让电影走下神坛,各种纷争一度非常激烈,然而,经过时间的沉淀,原本的胶着出现了各自的走向——有的人热情投入更加廉价、便捷的新技术,有的人不惜付出高昂代价维护自己的艺术追求,有的人找到了新的方式:数码拍摄,后期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从各种胶片上采样的颗粒,使画面有更强烈的“电影感”……这都是在一次次探索和碰撞后回归的平静。
不评价好坏,只看上述现象在这100多年中不断重演,只是短短的百余年啊——任何新技术产生时,总有勇敢的人会热情投入,他们不一定是先锋,也可能是疯子是堂吉诃德,他们往往总会遇到各种阻力,有的人被淹没了,有的人突出混乱的重围,奔跑着往更远更深的地方前进。
而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享用者能做什么呢?跳着脚、蹦着高地窜出来,急于当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还是正视自己的局限,努力去感知、去认识?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做伟大的事,我们只能远远地望着地平线上他们的背影,看他们往更远的地方不断探索。这可能是我们作为观众的无力,或者说幸运。
  
引用一位朋友发在朋友圈的话:
“李安像一个特别慈祥的父亲:‘这菜挺好吃的,你可以尝尝。' 这种伟大,也许再过20年,世人才能真正理解。”
李安这个爸爸当的不容易,孩子还小,面对他用心用力做成、色香俱全的满汉全席,嘟囔着:“我要吃披萨。”
希望不用20年那么久吧,希望仍然有人能有这样前瞻的眼光和魄力,再为安叔、为电影历史性的进步投资。
——八又迷影组:U兔

往期回顾
《罗马》,打捞往昔生活的非凡努力——影评暨八又147期活动总结
这样的电影,如呼吸一般——幽主讲侯孝贤
 从此,这是一个放映过《囚》和《大象席地而坐》的城市
献给香港的爵士乐——《文雀》|byChris
大家一起喝茶会不会更开心?!——107期《茶馆》
Woo,“八又”又玩嗨了!—原来我们制造了这么多欢乐

八又迷影组
致力于践行迷影精神的区域性文化机构

主办各类电影主题展览、讲座,以主讲制为重要特色,注重思维碰撞和独立观点;邀请电影创作者近距离深度交流。10年时间,在济南、青岛、聊城等地,组织过700余场主题电影现场活动,几千位活跃迷影友遍布世界各国。迷影精神不仅是对电影的热爱与研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八又迷影组,迷影人的精神小宇宙。
【每周放映】由不同主讲人进行选片放映,自行选择角度分析讲解,观者自由讨论。
【全国艺联】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官方指定青岛站、济南站观影团,不定期组织影院团看、包场赠票、派送电影周边和影人交流等多种活动。
【猜猜猜】每日迷影小游戏,原创题目,涉及绘画、音乐、gif图等,公众号中的炸裂脑洞。
【迷影友群】分享电影资讯、冷门佳片、八卦异闻……映后交流,随身的电影平台。
……
更多的线上线下活动等你我共同发现。八又是“专业影迷”——迷影人,玩也玩得很专业。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