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大型浮吊船将一片节段梁完美吊装至杭州绕城西复线富春江特大桥左幅中跨合龙处,历时71天,富春江特大桥左幅110榀节段箱梁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项目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桥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侧,横跨富春江南北两岸,主桥主墩水下承台是全国内河第一深,也是杭州首座预应力混凝土达毫米级施工精度的特大桥。一个个标签的背后,是大桥建设者攻坚克难、铸就匠心精品工程可爱的画面、奋斗的故事。
扑下身子,稳扎稳打奠基础富春江特大桥横跨整个富春江,虽然全长只有898米,但富春江最大水深却有26.7米,底部岩面起伏大、覆盖层薄等特殊地质条件给大桥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桩基施工是大桥建设的基础,为了确保水中桩基的成孔质量,大桥建设者们花费了比一般桥梁建造更多的人力、物力。富春江特大桥共153根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采用冲击钻成孔,钢护筒的插打及垂直度的控制是整个桩基施工的重点。除此之外,水上施工要求严格,不仅要注重桩基质量,又要避免环境污染。针对桩基钻孔造浆困难大的问题,建设者们联合桥梁专家开展头脑风暴,经过多次反复对比思考,最终决定采用外购膨润土进行造浆,利用泥浆分离器进行循环利用,通过船只将钻渣运送至指定地点排放,既解决了难题又保护了环境。
水下桩基施工严格按照事先预定好的施工方案,稳步有序的向前推进,但如何保证主桥主墩这一全国内河第一深的水下承台安全施工,又成为建设者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深水承台施工难点在哪里呢?难在承台钢吊箱下放过程中油顶升降同步性控制,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又要保证下发过程中的精度,以及钢护筒与底板结合处的缝隙处理,还要控制好封底混凝土浇筑顺序。
经过多次方案比选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采取双壁钢吊箱的施工方案,并在大桥9#墩承台施工中进行了专项实验。施工前,团队负责人安排专人监测富春江水文条件,确保钢套箱具备下放施工条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精细操作,合理安排投入设备人员。在钢套箱下放过程中,负责人对施工工序反复进行确认,确保每道工序合理,技术到位;施工结束后,经测量复核,各项指标均满足承台施工要求。
直面挑战,过关斩将加油干在富春江特大桥建设之初,项目建设者就引入了海上大桥常用的节段梁预制拼装技术,改变了以往现场一次性拼装的模式,“搭积木”式的施工方式,既有助于标准化建设,更能节省人力物力。但作为杭州地区首个采用此种工艺建设的内河桥梁,并无现成的案例、经验借鉴,针对节段梁场地建设、节段运输安装等一系列未知的困难,建设者们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撸起袖子加油干!
节段梁建设虽困难重重,但项目建设者并没有退缩,从前期策划到建成投入使用,仅用了110天便将一片70亩废弃的荒地建造成了一个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制梁基地,用最短的时间创造了最大的效益。
全桥共220榀节段梁,其中最重节段343.54吨,最高节段9.2米,拼装施工精度却要求在2毫米内,此外,每榀节段构件的尺寸还完全不一样。面对苛刻的设计要求,他们翻阅大量文献,一遍遍地在施工方案上修改,务必做到百分百准确。为把资料吃透,问题攻克,他们每周干7天,每天干11小时,在最后阶段几乎每天工作达到15个小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和激情跑完了这次马拉松,先后解决了基础下沉、固定端模跑位、测量匹配精度等诸多难题。
“路虽远,行则达;事虽难,做方成”。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不畏艰难险阻,创造条件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行动至上,用实干和勤劳最终实现了杭州首座预应力混凝土特大桥施工精度达毫米级的目标。
台风洗礼,傲然挺拔保进度自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富春江特大桥先后经历了“摩羯”“利奇马”等台风的侵袭。在恶劣天气面前,大桥建设者没有退缩,而是顶着狂风暴雨开展检查防护工作,三两成群的抗台抢险小组有的加固设备,有的帮助工区人员转移,有的清理栈桥杂物。
台风洗劫后的工区异常狼狈,一片片尚未退去的积水,屋内漂浮的垃圾……面对淤泥较深、积水严重、蚊虫满地等恶劣条件,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冒风雨、顶烈日,不停歇连续作战,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机械设备复位,争分夺秒保进度。说起台风天气,大桥技术员安顺波说到:“台风过境期间,我们每天都要上桥巡查,重点查验安装好的预制节段梁、各种护筒模具,以及清理钢栈桥四周漂浮物,确保它们处于安全状态。”他们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以昂扬的姿态踏平坎坷、冲破阻拦,在急难险重面前豁得出、顶的上、扛得住。他们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险阻。在他们的用心付出下,富春江特大桥终于实现了主跨左幅110榀节段梁毫米级合拢,完成了项目全线施工中的关键一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大桥每一天的变化都离不开建设者的奋斗。700多个日夜,他们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做精。相信在接下来的施工中,他们会更加精益求精,秉承初心使命,用攻坚克难精神唱响属于建设者的劳动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