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小学子研究路,“良”风习习“渚”人目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开展省STEM平移项目跟进实验总结报道
她,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她,呈现了东亚地区距今五千年前后稻作文明发展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
她,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址、等级鲜明的墓葬、高度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引发国际学界瞩目,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她,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之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随着进一步的考古不断揭示...…
她的故事,由中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和讲述;
她的魅力,由卖小学子诠释与丰富……
一张图,带你认识良渚文化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六年级本学期“渔之韵”课程以“良渚文化”为内容核心,全体年级组老师以STEAM理念为依托,精心打造了让学生能乐于探究、参与、体验、合作、创造的“梦回五千年,寻觅良渚国”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不断地领略与探索良渚文化之奥秘。
亮点一:设计创造改进,尽STEAM之淋漓
在第一第二天的知识储备学习与第三天的实地学习后,第四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研究方向,根据选课情况,全年级进行走班式学习。各式各样,各有特色的课程让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在小组合作中大展身手,大放异彩。
■ ■■■■
镜头一:实验模型制作,圆古城抗洪之想
良渚古城地势较低,又地处天目山南侧,年降水量很大,洪水常常泛滥。但是五千年前的良渚水利系统之发达,足以令人惊叹。先人们利用各种自然山体,建成了水库和不少疏导系统。如水坝群由高坝群和低坝群组成,储存水流,带走沉积的淤泥,保证夏天不发洪,冬天不断流,河道季季畅通无阻。
借鉴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设计,五千年后现代的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防洪设想。主要有以下三点设计想法:
设想一:能否通过改进房屋外形来提高抗洪能力?
设想二:怎样建造水面上的漂浮屋从而不会被淹没?
设想三:是否可以完善水利系统来有效排走洪涝?
每年“渔之韵”课程积攒下来了许多动手经验的同学们很快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期,无论是在“漂浮屋”、“房屋外形改造”、“水利系统设计”班级里,你都能听到组员们激烈的讨论声。同学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没多久就能活用有限的材料将平面的设计变成立体的实物。
实践出真知,一些小组进行地非常顺利,能够轻松实现脑海中的各种设想,并且通过老师的“重重考验”。但是有些小组在完成过程中,四处碰壁。有的漂浮物做完了无法在水上成功浮起来,有的水利系统无法成功及时排水……但是卖小的这些孩子一点儿都不怕失败,他们知道失败中是可以收获成功经验的。所以他们不成功誓不罢休,坚持一次次改进,不断调整设计与结构,直到露出成功的笑容为止。
镜头二:文化创意设计,绘千年历史之韵
也许实验模型制作只是小科学家们与小建筑师们的长项,那么没关系,小设计师们也有自己一展才华的天地。在文化创意设计课程中,心灵手巧的同学们为良渚文化的宣传可是贡献了不少力量。通过前期学习与实地考察的良渚元素收集,孩子们在空白帆布袋上、笔袋上、帽子上发挥创作,绘出了各样可爱又创意十足的图案。如此精美的周边产品设计,无疑是5000年前的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撞击、交织与融合。用文创的方式来诠释良渚的前世今生,这能不让良渚文化吸引更多粉丝吗?
镜头三:诗歌创作演绎,扬文明曙光之名
假如文物会说话,我们会聆听到更多的故事吧!在诗歌创作班级,我们领略到了卖小孩子们的才华。一句句诗词,讲述了尘封多年文物的心声。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上,诗歌团队的孩子们更是带给大家一场特别的“穿越之旅”,为本次的“渔之韵”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亮点二:从浅至深渐进,课程体系完整
作为六年级高段学生,从知识面广度与渴望性深度方面,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手工制作与书面浅显知识。为此,六年级教师团队在设计本次“渔之韵”课程中,为了学生们最终的学习成果与效果更佳突出,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与超越。本次课程内容最大的特点便是跨学科与小初衔接。比如在要求绘制古城地图时,运用到了数学的比例尺问题;第一课内容古城概况与四大文明,与八上《历史与社会》单元一“大河文明”相衔接。
一张图,告诉你我们到底是如何研究良渚文化的:
亮点三:主题与时俱进,意义深远非凡
2019年7月6日,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成为世界第一!考古学家们求索七十寒暑,带领人们穿越时空隧道,归根溯源。
“人间天堂”杭州从此又多了一处不一样的美景。本次课程设计实施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作为杭州小公民的卖小学子,应为家乡的良渚文化倍感骄傲,并对良渚文化多加了解,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曙光之处。
跨学科的设计,多层次的体验,多元化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渴望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课程,是一场与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让学生们借“渔之韵”活动机会,徜徉在五千年前文物的海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它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它们,感慨于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辉煌。
童眼看渔韵: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良渚这处世界遗产,我们六年级开展了“梦回五千年,对话良渚国”为主题的渔之韵课程。在这一周的学习里,我最难忘的是制作漂浮屋。五千年前辉煌灿烂的良渚文明被一场洪水吞没,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帮助良渚先民们制作一个漂浮物屋,良渚文明或许会渊远流传。
我们制作的漂浮屋名叫”流浪良渚号”。 农夫矿泉水瓶夹在泡沫板和吹塑板中间做成了房屋的地基,房子是用木板做成的,还安装了PVC管以及水管用来排水。漂浮屋做好后,我们组把它拿到鱼池去试验,来了一波猛烈的“洪水”后,我们的漂浮的档板被冲垮了。带到教室里抢修后,我们又重整旗鼓,六个人浩浩荡荡的向鱼池前进,满满的一盆水泼向漂浮物,我们屋子依然完好无损。大家欢呼雀跃,互相击掌,激动地跟老师报告这好消息。
我在这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了乐趣,还涨了知识,真希望渔韵周能再来一次!
——605张启悦
这次探寻的良渚文化年代十分久远,对我们来说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以前周实践活动的主题都与现实社会比较相关,而这一次,却是让我们探索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主题比较新颖,也很吸引大家的眼球。这一周我们了解了关于良渚的很多知识,如文明古国、良渚水利系统等等,让我的知识存库里又多了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非常惊叹良渚人的智慧,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辈。
这一周我还上了文创课程,这个课程我们需要用一些有关良渚的元素结合在画中,让大家对良渚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起来更加有趣了些。在这个课程中,我们用画笔勾勒出对良渚文化的热爱,知道了良渚时期的玉的文化,让我们对玉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604 王欣妍
一周的探索实践,我们都对良渚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次我们制作了漂浮屋,首先我们按照设计图来进行搭建,可就算这样,大家也还是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最终还是会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团队意识,才能把事办好。通过实践,我的动手能力也更上一层楼,想要有成就,也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这次,我们不仅增添了历史知识,还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丰富了我们的内涵。
——608 郑一诺
学生作品之诗歌创作:
假如文物会说话
我已然年迈,饱经岁月的磨难。
我思绪纷繁,额前有条条皱纹出现。
皱纹里深深印刻着许多回忆,
其中还看得见我以往的许多经历。
现如今,我成了千年老翁,把我的故事向你道。
智慧的良渚先民为了沟通天地把我雕凿。
部落首领视我如珍宝。
每逢礼拜祭祀,我均为主角。
后来,我被随葬于反山十二号王陵,
置于阴冷黑暗的墓穴中,心似寒冰。
一九八六年,泥土里透出了一线光明,我得以重见天日。
二〇一九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我将中华文明向五千三百年推动!
——607 吕知行
假如文物会说话·玉琮
五千年前,我在深深的土里沉睡,
等待着被发现,重获新生。
光进来了,我被巨大的响声惊醒,
是良渚先民们,将我抬起。
凿雕刻着,我被良渚先民雕琢,
是良渚先民们,将我铸造。
王捧着我,我深受良渚王青睐,
享受无上荣耀,进入棺椁。
棺合上了,我与帝王一同沉睡,
静静地等待着,再次辉煌。
五千年后,我又一次重见光明,
是考古学家们,给我新生。
就在今天,我被安放在柜里,
默默地讲述着,五千年事。
——603 吴思怡
假如文物会说话
一声巨响将我惊醒,
盼望的新生终于降临。
五千载何等漫长,
一度我对未来再不抱希望。
无边的黑暗令人恐慌,
谁知又会有新的光芒?
身上的每道花纹,
都是一段痛不欲生的过程。
曾经双双大手抚摸过的温柔尚存,
我心却已冰冷。
停留于王的掌间,
祭祀不再神奇,
朝拜无需欣喜。
我神圣不可侵犯,
我处于良渚国的顶尖。
人们,唤我“玉琮”。
生命中的辉煌,
化作一缕阳光,
照射在我的心房,
任思绪飞扬……
——605 陈任洁
撰稿:孙滢
摄影:王今
六年级组
审稿:张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