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母子2人乘氢气球坠亡,18个月宝宝滑梯这断腿,这几处安全隐患一定要知道!!

母子2人乘氢气球坠亡,18个月宝宝滑梯这断腿,这几处安全隐患一定要知道!!

阅读量:3848576 2019-10-27




游玩是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在各种类型的旅行中,亲子游占比将近三分之一。
可是,就是这满心欢喜的旅行中,却暗藏“杀”机。
10月1日,山东烟台马家沟景区,由于内部设备没有及时检修,导致钢缆脱落,气球失控在空中破裂。
在氢气球上面的一对母子,不幸从空中坠落身亡。

这位妈妈年仅31岁,儿子也只有3岁。从他们飞上空中时兴奋的朝下面挥手,到气球失控母子坠亡,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母子俩最后的影像
当妈后,真的看不了这种事。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不知道这位妈妈有没有来得及跟家人告别,不知道那个孩子有没有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说再见,一想到这些就想哭。
 
这岂止是两条生命啊,这是两个家庭后半生的噩梦。
我们再来看看这所谓的“氢气球”是何方神圣,怎么就成了夺命气球。
从活动方发行的门票来看,游乐场赠送的应该是“氦气球”,可最后却变成了氢气球。
 
在国际上相关景区采取的多是燃烧空气的热气球,或者“氦气球”
然而无良商家,不仅偷换氦气,竟然没有专业人士陪同,游客身上没有应急的装置,还允许身高明显不达标的3岁以下儿童参加!
真可谓是人间惨剧!
况且热气球本身就危险性极高,非常专业的人士,乘坐相对安全的空气热气球,根据天气、风力判断能否飞升的情况,还频频出现热气球失事的事件,更何况是“三无产品”的氢气球。
除了谴责商家,我们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保护孩子,远离这些危险。
诸如氢气球这样的“三无”特种设备,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危险的事情更是防不胜防。
我们小心翼翼有时候都难免孩子磕磕碰碰,更何况“粗心大意”让孩子接近危险。
这三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游乐设施安全隐患,一定要知道!
1海洋球、滑梯等“网红”室内设备
到底有多危险?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来袭,室内游乐场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游乐场收费不菲,玩一次差不多收费七八十,家长们却乐此不疲的办卡、充钱。
就拿我自己来说,节日充卡优惠,又一千块钱“造”进去了。
可是,那些“网红海洋球”、“网红滑梯”、“网红冲浪池”真的是安全的吗?
就拿最常见的海洋球来说,孩子不管是冲下去还是跳下去,都能被球球包围,简直乐趣无穷。
而记者调查发现,几乎室内游乐设施的标配,其实有“三宗罪”:甲醛超标、藏污纳垢、有划伤危险。
因为是新兴事物,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条例、标准,于是,就成了商家“看心情”的地带。
记者买了市面常见、价格不一的三种海洋球,分别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三种球的甲醛含量均在0.5毫克每立方米,远远超出了室内环境0.08毫克的标准。
 
很多家长都表示,玩完了回家后,袜子都洗不干净,听脏的。
 
海洋球的脏不只是肉眼可见的脏,它还容易传播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感,都很轻易在海洋球池中,一传十、十传百。
而且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海洋球的底部,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孩子的大小便、呕吐物很常见。由于数量庞大,商家不可能逐一杀菌消毒。
 
同理,除了这些排泄物,海洋球下面还可能有其他尖锐物品,划伤小朋友。

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去海洋池、积木池里面玩,即使万不得已要去的话,玩完后也要及时给孩子洗手、洗澡,还要检查一下池子底部,有没有尖锐物品。
虽然这些举动是麻烦了些,但是和孩子的安全相比,麻烦一点真的没什么的。
此外,在游乐场,比海洋球更常见的,恐怕就是滑梯了。
儿童乘坐滑梯出事的新闻,层出不穷。
 
前不久,英国一位妈妈抱着18个月大的宝宝玩滑梯,却在滑行的过程中听到“咔”的一声,孩子的腿被生生折断!

儿童滑梯一般是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使用,3岁以下也有相关的使用规范,这位妈妈的抱娃姿势,明显不符合相关规范。
根据我国《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国家标准》(GB/T 27689-2011),儿童滑梯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记,表明年龄范围、使用人数、是否需要大人陪同等。
不同的滑梯,有不同的乘坐规范。所以——
一定要看警示牌!
一定要看警示牌!
一定要看警示牌!
重要的事情,说多少遍都不算多。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让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
2“网红”打卡、户外活动
危险正在靠近
在“网红”产业盛行的今天,“网红打卡”成了旅行必做的事情。
7天小长假中,黄山景区就出现了一名“不要命先生”,跳出栏杆,爬上悬崖峭壁的松树,让友人帮忙拍照,还不忘询问:后面的山拍到了吗?
 
我想如果告诉他这必死无疑他,一定不会做出如此危险的举动。
可就是这些侥幸心理,真的害人不浅。
今年3月,就有一位游客在大峡谷自拍时,不慎坠崖。
为了一张照片,为了一个打卡,竟然永远的离开了世界。
 
除了带着孩子出门旅行,每天在公园常见的游乐设施,也并没有那么和谐。
秋千卡住头导致身亡
从秋千上摔下当场停止呼吸
头被卡在器材的铁栅栏里……
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在不经意间,夺走了无数孩子的性命。
“健身器材有什么危险的,我们每天都玩”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想法。
没错,如果物业按照规定设置,孩子按照要求使用,那危险会减少很多。
然而事实是,公园里面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设置不合理,缺少维护,孩子们把健身器材当玩具,毫无安全意识。
福建消防制作过一个警示视频,这样的场景,你的孩子发生过吗?
双脚同向摆动,会导致颈部、腰部、腿部异常拉伤,双脚异向摆动,动作不宜过大,才是正解。
 
把立式荡板当秋千来荡,动作太大容易扭伤腰,意外摔下来也容易被荡板打到。
 
这个转腰器很明显看到一行字“请您陪同孩子一起在此玩耍”。
可小朋友还是不扶把手,站在转盘上转圈,这样很容易摔倒。
 
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让孩子去玩,孩子玩的又安全又开心才是王道。
首先,孩子玩的时候,大人一定要陪同,保持一个手臂的“接触距离”;
其次,检查地面与器材。地面最好是橡胶,如果不是也要保证没有尖锐物品。还有器材要“健康”,年久失修的“老弱病残”别让孩子玩。
再次,遵守器材使用规则,所有合格的器材都有一个标签,上面写着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多看一眼,认真遵守。
 
一定要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守则。不在器材上追逐打闹,不推搡,按照正常程序活动。
3吃人的车库,
小区里的危险不容小觑
我们总是说,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很危险,孩子也真的很脆弱。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今年10月3号,尚在小长假期间,一8岁男童在车库周围玩耍,恰逢一辆奔驰汽车驶出,由于疏于观察,不幸把男孩撞到,急救车到达事,男孩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少见。
国庆前夕,湖北应城某小区内,一对母女在停车场入口转弯处等待孩子的爸爸,并且原地蹲下。
 
就在这时,一辆越野车开灯驶出,转弯时没有看到蹲着的母女俩,直接碾压了过去。

意识到自己撞人后,司机进行了倒车,对这个2岁的孩子进行了二次碾压。

司机的疏忽大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我们不要把自己及孩子的性命,放在别人手里。
小区车库一般都建设在地下,驶出车库的时候,上坡需要加速,驶入车库的时候,下坡速度更是不低。
而且车库这样的地方,行人很少司机往往比较懈怠,很有可能就忽视了行人。
更何况,就算司机全神贯注,行驶过程中也是有盲区的。
山东菏泽交警大队,曾邀请50名小学生体验“汽车盲区”。

先是让一名同学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不管是从挡风玻璃还是从后视镜,都看不到任何人。
 
但是她下车之后,却被震惊了!车的周围其实站满了同学,觉得一定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盲区。
 
这50多个孩子,只是试验对象。如果事故真的发生,真的心存侥幸时,那会是多少家庭的悲剧。

车辆行驶的盲区,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车身左侧前部分约一米的地方,右侧前部分约4米的地方。
一张图,看一下车辆的静态盲区,到底有多大。
 
你以为他会看到你,可是你可能在他的盲区,悲剧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除了静态盲区,车辆行驶过程中,超车、会车的时候,还有动态盲区。

这也是我们超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辆车“嗖”的窜出来的原因,视觉盲区,不是故意不故意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远离车辆,他们看见大汽车的时候,大汽车未必看得见他们。
同时,在小区车辆较多,车库进出口,转弯的地方,一定不让孩子靠近。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
看到这些惨剧,作为一名妈妈,我的心情真的很沉重。
“我还没有好好爱她!”
这是一位失独妈妈在女儿溺亡之后的呼喊
也是无数意外丧子家庭的痛。
在我们还有能力保护孩子,还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孩子。
● End ●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更多精彩,请关注食安家▼
感谢一路陪伴,点“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