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2020年高考,这5个原因,可能会导致复读失败,家长孩子都要注意了!

2020年高考,这5个原因,可能会导致复读失败,家长孩子都要注意了!

阅读量:3867095 2019-10-28


距离2020年高考也就250多天,对于复读的同学来说,剩下的这250多天,真的弥足珍贵!
不能因为以下这5个原因导致自己辛辛苦苦复读一年,依旧会留有遗憾!

原因一:复读太晚,导致本来熟悉的知识点又有所遗忘
我们看看以下复读生的求助,这种情况每年都不少。
图片来自网路截图
这个原因,主要是由于去大学报道以后,又退学复读所带来的。

因为,每年都有不少同学,想要复读又下不了决心,然后在犹犹豫豫中去上了一所不那么喜欢的大学,到了大学以后,又特别失望,特别后悔,最终才下定决心来复读。
图片来自网路截图
图片来自网路截图
然后,有些学校还没那么轻易就让大家退学,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手续问题,比如需要校长签字盖章,学费住宿费退还等扯皮的问题,会耽误很长时间。
有些同学可能都到了十月国庆节都还没有完成正式退学手续办理,等真正回到高中复读的时候,其他高三学生可能已经复习了2个多月,再加上自己在大学来去一折腾,对于知识点有所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直接导致自己复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原因,建议大家一定要及早决定,如果真的想复读,请果断一点,这世上很多事其实都没有啥对与错,遵循自己内心就好!
原因二:因为性格等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到高考复习
也许人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对于复读生来说,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导致我们的心情有所变化,我们会变得有点敏感,有可能没有之前那么开朗,也没有那么爱与同学交往。
这个时候,人际关系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高考复习。

所以,如果有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将自己的内心重心往250多天后的高考上靠一靠,因为,其它的事情,与高考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如果,这么一想,是不是会轻松很多呢?不要让“无聊”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高考大计。
原因三:“眼高手低”,不重视基础,过于关注难题,怪题
对于复读生来说,“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一个常犯的毛病,毕竟,由于我们已经学过一次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也就更加容易“轻敌”,所以,我们经常误以为已经将基础知识完全掌握,其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基础知识好比万丈高楼的地基,基础不牢靠,容易崩盘,所以说,即使有些东西我们已经学过,也有点“面熟”,但是,却不见得就已经完全掌握,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依旧是重视基础,脚踏实地,打好基础以后再做更难的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八争二”的策略。

将所有基础的分数都拿到手,然后再去争取难题的分数,如果不重视基础,而就去做难题,是不是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意味呢?
原因四:管不住自己的手,经常玩手机
玩手机是一个学生的通病,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也是一个矛盾体,因为,在一个信息社会,手机确实是一个生活必需品,也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进出口。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手机,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坚持过三天,反正,我可能连三个小时都坚持不了。
如果说完全不让高三(高四)的学生碰手机,那也是不现实的,这么做也有点不妥,因为就看不见我这篇文章了(开个玩笑)。

其实,手机利用好,在我们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手机干很多事情,比如搜一下网课来学习,也可以找找题目的答案,还可以与一起复读的小伙伴交流一下感情,互相加油打气,缓解心理压力。
好处虽多,但是,却抵不过一个坏处,那就是过度沉迷于手机,浪费大量的时间,很多同学喜欢拿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追剧。
这,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度,适当娱乐有助于放松,如果过度沉迷于手机,就容易出问题,所以,作为高三复读生,别再因为手机误了自己前程,可能前一年高考失败就是因为玩手机的缘故。请不要再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
原因五:依旧延续去年的学习方法,不进行知识点总结
学习,不是说努力就够了,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努力多少都是白费!

所以说,既然是复读生,我们就需要对之前高考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然后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只是单纯的延续之前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后,再辅以努力,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就是最有可能导致大家复读失败的5原因,希望大家能够尽可能避免,哪怕躺枪一个,也要进行反省。
最后,希望每一位复读生,都能够利用好这剩下的250多天,实现逆袭,在2020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当然,不是复读生的同学也要更加努力!
--END--
等我们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原来父母从来没有骗过我们!
大一新生,为什么建议你尽量少在宿舍待着?学长说出真实原因
亲戚用这三种方式对你,其实就是“瞧不起”你,要有自知之明
2020年这些省份高考本科批次将有变化,高考生不提前了解将会吃亏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