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 专业 理性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1
区块链(Blockchain )技术方兴未艾。它在全球最显著的应用就是比特币,在我国影响很大的热点事件是“视觉中国”的版权风波。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及充满变数的不确定性为自主创新留下了很大空间。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向外界释放了中国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的信号。中国在区块链应用与发展方面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对接最容易从哪里突破?区块链在金融行业落地是否有可能性和潜在价值?如何克服或避免对“区块链+”的担心?南京大学长江产经院第一时间组织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
参与本次讨论的嘉宾有(排名不分先后):
袁志田,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政府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周彩霞,南京理工大学。
倪 敏,美国硅谷创业者
徐鸣,省政协理论研究会。
孙国民,东南大学。
丁险峰,阿里巴巴,工程师。
郑登元,南京审计大学。
唐兴通,太和智库研究员。
袁清云,国家电网公司教授级高工。
禚洪梅,区块链从业者。
郭秦川,陕西省统计科研所。
马 丹,白话区块链,创始人&CEO。
本期讨论主持人、内容整理:
王思彤,南京大学长江产经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统计学会秘书长。
议题一:区块链的当务之急
主持人:对中国而言,区块链的应用就像是一块处女地。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区块链应用领域。各位对当务之急有怎样的认识?
袁志田: 中国对于区块链应用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快与行业发展的结合,拓宽应用前景,深化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科普宣传,防止区块链概念成为虚拟市场的投机工具。
徐鸣: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通过协议层面建立共识机制以实现各种功能。因此,区块链就是一项应用技术,当务之急是拓展区块链在各种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新发展。
马丹:就目前区块链行业发展现状来说,中国在区块链落地应用方向上的创新是走在全球前列的,但是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当务之急是更多地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并尽快建立区块链行业技术标准,在行业发展早期、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制高点。
孙国民:以人才为支撑的基础领域的线下线上数据整合以及联盟区块链技术开发及监管技术开发与应用,可以尝试在金融、信用体系以及民生领域的率先突破,提升民生福祉。
丁险峰:发展区块链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产业透明化方面,包括工厂、农场的生产过程透明化,这样可以建立品牌。
唐兴通:找到应用场景,有效切入实体产业。
郑登元:一是培养更多基础研究的团队人才。区块链毕竟是基础科学,数学衍生出来的应用。二是鼓励信息软件公司开发更多产业界需求的商品应用,到产业界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三是研究出台必要措施,鼓励产业界应用。这可以提升生产、交易与财务付款信息的传递、保存、安全,交易的安全与支付的安全。
郭秦川:区块链知识的完善普及和学科推进,同时夯实信息技术基础,突出安全与信用识别等。
袁清云:如何确保安全可靠。
禚洪梅:当务之急是有真正具备底层架构的公链出现,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存储与交互需求旺盛的基础底层架构。
周彩霞:我认为中国在区块链方面应该推进扎实的技术研究和管理制度完善,避免盲目的炒作,尤其是概念炒作。
议题二: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对接的突破口
主持人: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人看好食品、药品的溯源。各位认为最容易从哪里取得突破?
禚洪梅:溯源是重要破局点,诚信社会从溯源开始。
马丹:目前来看,物流溯源和版权登记是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尝试比较多的方向,尤其是物流溯源,是比较容易的突破点,但是从区块链这一技术的真正价值来说,区块链通过与金融的结合赋能企业融资及信用流转可能是更好的突破口。
唐兴通:智能合约与物联网传感数据经营。
袁清云:数字化人民币。
袁志田:突破点在于加强应用场景的研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徐鸣: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应用是数字货币,然后是金融领域的智能合约,再次是非金融领域的各种信用认证等。从未来发展看,区块链技术很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和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因此,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将在企业资金管理、专利保护、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孙国民:依托当前5G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强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房地产、工业、建筑业以及其他服务业领域的应用。
丁险峰:把实体经济信用化,从而达到品牌化。
郭秦川:社会保障与管理体系是区块链切入点,同时继续推进金融业及有关国家安全领域。
郑登元:目前要大规模地使用,在技术上,不管软硬件可能还未成熟,所以可以先从企业内的区块链(各功能部门,关系企业,分支机构等),或者是上下游交易对象,就是供应链之间的区块链下手,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倪敏:目前尚无成功的应用场景。
议题三:区块链在金融行业能落地吗?
主持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被很多人看好。但我认为,因为涉及到用户权益,在没有国外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国不大可能推开。但其潜在价值是有的,特别是痕迹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可以有效防止舞弊行为。各位对区块链在金融行业落地的可能性和潜在价值有怎样的看法?
袁志田:据我所知,区块链技术已经在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研究和应用,中国央行还成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机构,但是目前的普遍问题是在指导思想和应用理念上存在根本的、方向性的问题。
周彩霞:这几年数字货币领域的大起大落及频繁“暴雷”已经充分证明,区块链所谓的去中心化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但存在的问题却非常多。区块链技术可以运用于金融领域,但应该基于切实可靠的技术基础和制度约束,以强化金融安全为基本目标,避免重蹈“币圈”覆辙。
徐鸣:我以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数字货币,一是智能合约。各国央行都在关注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可以追溯交易轨迹,对反腐败与遏制非法金融交易都有重要作用。智能合约在网络建立智能合约机制,一旦合约条件达成自动执行合约,使金融活动由交换数据变为交换代码,交易成本更低、更安全。
马丹:区块链可能给全球的普惠金融带来非常大的变革,潜在价值巨大,目前全球有30%以上的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跨境支付结算繁琐且成本高昂,全球范围内资产流转效率低下,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落地可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颠覆传统金融行业。
孙国民:可能性和潜力巨大,改变货币使用和支付方式,以及通过数字货币部分或者逐步替代现实货币(纸币)。
唐兴通:可能性较大。
袁清云:有灿烂的前景。
郑登元:区块链的特色中的两项是:去中心化以及不可涂改,在金融行业交易的安全,资金的流向有它的优点,不过也因为这样对某些顾客的隐私也是有顾虑的。此外对多数国家来讲,基于国家安全的一些政策可能也是个顾虑的地方。
郭秦川: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统一的平等均衡的利益分享分配指导性法律支撑,需要金融体系内部认同与合同,消除行业、信息、利润等竞争屏障等等,现实中推进还是存在一定困难,还需要大量工作要做。
禚洪梅:类金融功能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只是去堵截,区块链的应用将会像洪水一样倾泻下来,要建立标准,疏导与规范一起加持。
丁险峰:这个价值不大。
倪敏:价值不明,保持谨慎。
议题四:如何克服或避免对“区块链+”的担心
主持人:我对“区块链+”最大的担心是过多过滥,对百姓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千万不能出现“区块链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混乱局面。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要加强区块链应用的管理与审批,特别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必须经过审批后才能实施。不知各位对“区块链+”有怎样的担心?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克服或避免?
禚洪梅:对“区块链+”的担心,就是滥用。要尽快建立管理标准,逐步规范。
孙国民:担心安全性以及隐私保护问题。
郭秦川:主要是来自于技术的安全与法制的不健全。
袁清云: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及充满变数的不确定性给监管带来难题。
袁志田: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对虚拟投机行为打击力度不足;二是对正常的商业应用研究潜在的体制性约束。政府应该加强对区块链应用创新的政策性研究,一方面鼓励民间研究,另一方面防止过早制定所谓行业标准。
周彩霞:“区块链+”的发展有顺应技术演进的发展规律,由于中央重视,区块链骤然成为关注焦点,我最担心的就是会因此出现一窝蜂的炒作,反而影响扭曲了既定的“区块链+”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市场泡沫,最后得不偿失。
唐兴通:借概念炒作,不落地。
丁险峰:变成发币,那就是金融灾难了。
倪敏:区块链创新还是要注意风险,不能再度演变成类似p2p的一地鸡毛。从2013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p2p、团购、共享单车、互联网打车等多种创新,然后最终都被证明大多数并不成功。区块链也是一样,我认为截止目前仍然没有出现任何明星应用。我们需要稳扎稳打、分布探索。在国外市场化环境下还没有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在进行推广时不宜采取运动式的方式。
徐鸣: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好处是信息流通的效率提高,去中心化的坏处是信息监控的难度增加。因此,区块链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产生好的应用,也能够产生不好的应用,必须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管理纳入到现代信息管理的法治轨道上去,确保区块链技术的正确应用。
郑登元:区块链+跟互联网+,其实有部分性质类似。如果单是国内某个产业或某个应用而已,倒是没有太大的担心。只是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磨灭的特性,可以是优点,但也可能变成令人担心的缺点。对于跨国的交易,更是国家安全与信息担心的地方。要如何克服或避免?只能够从基础研究先下手,不管是企业、产业、国家,担忧的点是什么?先明确几项列出来,看基础研究如何应对这些担忧?基础研究的处理是不是能够克服、避免或者甚至是加剧,再进一步讨论才有意义。要跨国协调,似乎并不实际,因为它本身就是去中心化。
马丹:“Blockchain”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经济学人杂志在2015年才第一次使用“Blockchain”,到现在不到5年时间,对比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还处于非常早的发展时期,很多底层技术能力尚未成熟,需要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夯实基础。随着“区块链+”的火热,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应用开始百花齐放,但是这其中的大多数区块链只是锦上添花,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希望借着区块链的热潮,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专注底层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同时结合区块链的真正优势拓展应用,让区块链行业真正赋能各行各业。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以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中国沿海地区高度开放、发达的实体经济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趋向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