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叫我杨咩咩
ID:jwymm666
1
这年头,救死扶伤的医生都成了高危职业。
前几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心痛的新闻:
10月22日,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冯医生在门诊看病时被刺,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2岁。
刺杀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亲自诊疗过的一名病人,据悉这名患者患有直肠癌,前几天刚接受了冯医生的手术治疗,从冯医生手上捡回了一条命。
目前,凶手的行凶动机还在调查中。
凶手为什么要对冯医生痛下杀手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冯医生一直都是一个兢兢业业、为人正直的人。
她是医院的业务骨干,对每一个患者都特别和善。
得知她被害的消息,很多患者都不敢相信,
“那位医生人真的很好的,脸上总是暖暖的”“我们昨天还约好今天谈手术,怎么人就没了呢?”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了基层医疗帮扶的工作,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回到自己熟悉的办公室,祝未来一切顺顺顺.....”
对未来的工作满怀热情和期冀的她万万没想到,一周之后,她就会被自己亲手治疗的病人所害。
她的女儿刚上初中,正是需要母亲陪伴教育的年纪,凶手手起刀落,毁掉的不仅是一条生命,还有一个家庭的寄托和希望。
逝者已往,留下年幼的女儿,她又该怎么活?
这几年,患者袭击医生的新闻层出不穷,每次看到咩咩都会心里一紧,医生想着怎么治好病人的病,病人却要了医生的命,其中还不乏一些穷凶极恶之徒,让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痛心。
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医生陈仲伟下班后被自己的病人尾随至家里,连砍三十多刀身亡。
病人的行凶动机说起来甚至有点可笑,25年前,陈仲伟医生为其做了牙齿矫正手术,20多年过去了,这位患者突然找上门来,说自己牙齿变色,对陈医生不依不饶,要求赔偿损失,在医院里大闹了一场。
为了不影响其他病人看病,当时陈医生将他赶了出去,患者怀恨在心,最后痛下杀手。
被送到医院时,陈仲伟的面部已经被砍烂了,头部被砍到板障,腹部最长的伤口有 15 公分,跟腱被完全砍断。
抢救了整整两天,但是陈仲伟的生命还是永远停留在了60岁这年。
有媒体统计,光是2018年,医生被患者袭击的案件就达到了十几起之多,其中有两名医生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
做医生,不仅仅要坚守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还要时刻提防着自己变成伤者。
根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的统计,超过70%的医师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暴力,其中超过10%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
本来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医生和患者,反倒成了仇人,医生治好了,这是他应该做的,医生治不好,那他就是水平不行,能力不够。
在节目《超级演说家》里,有一位演讲者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医生成功抢救了一位肺栓塞患者,这个病的致死率是90%,他们用尽全力将病人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但你猜病人家属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不是谢谢,不是你们辛苦了,而是“把你们剪坏的病人的衣服赔一下,还有他兜里的500块钱。”虽然我们看这件事觉得有点可笑,但其实这真的是当代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
病人恢复得快,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病人恢复的慢,家属就觉得医生就是想让我多住几天,多交点住院费;
医生让患者多做几个检查,家属觉得医生从中谋利,收费贵,医生为了让患者省钱少做几个检查,出了问题家属就骂医生不负责任,玩忽职守;
病人抢救过来了,他们没觉得有什么,病人没抢救过来,他们就觉得医生无能,叫上人拉着横幅就去医院里闹....
身前治病救人,身后满身骂名,我们常说医者仁心,但是偏偏又是病人自己,在他们心上扎了一个又一个窟窿。
2
不知道为什么,大众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宽容度一直都很低,就在甘肃这位女医生被刺的新闻下面,我还看到了这样的评论:
看完这些迷惑言论,我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实在是太过恶臭。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言论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提到医生他们就会想到:地位高、收费贵、赚得多、干得少。
可事实上,医生们过得真的有这么舒服吗?
我们来先看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所需要的时间成本,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最短也要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再加上三年规范化培训,也就是14年。
经过了这14年的学习历练,也仅仅只是能成为一名主治医生而已。
而甘肃那位被捅死的冯医生,级别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意味着什么呢?除了上面那基本的14年,她还要再用10年时间,不断考试,做课题,发表论文,整整24年,才能做到主任医师。
24年的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一刀下去,什么都没了。
所以行业内常传着这么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人间世》里,记者问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做医生?那位医生苦涩地笑了: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靠这个才能坚持下来。
他们或许怀着悬壶济世的理想,或许是对这份职业的向往,或许是出自对生命的尊重,但就是这样一群任劳任怨的人,却还要承受病患经常的质疑和怨恨。
看到下面这个医生了吗?因为没有抢救成功患者,他被患者家属带来的医闹逼着对遗像下跪.....
杀人放火金腰带,补桥修路无尸骸。
明明做着神圣的职业,却一遍遍别人骂成畜生、魔鬼,谁看了不寒心?
美国一个机构曾做过调查,除了参加战争的士兵,医生已经成了最容易患有PTSD(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群。
他们每天听到的是呻吟,看到的是鲜血,被各种致命病菌包围,也被各种语言和肢体上的暴力包围。
当病人得到健康时,他们却往往失去了很多。
3
陈仲伟医生去世的时候,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杀了一个医生,几万个病人陪葬。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现在的医生资源实在是太紧张了,当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当大众对医生充满质疑,当一个又一个医生在岗位上牺牲死去,谁还愿意来做这样一份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呢?
医学界权威杂志《柳叶刀》曾统计过:近10 年中,中国培养了470 万医学生,但医生总数只增加 75 万。
进一步分析则发现,10 年中 25 ~ 34 岁的医生比例从 31.3% 降至 22.6%,而 60 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 2.5% 增加至 11.6%。
医生不够用怎么办,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老年人当年轻人用,没人接班,只好一次次返聘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医生,这样的超负荷工作,最后只能是眼看着他们倒下。
之前有一个视频在网络上疯狂刷屏,河北邯郸的一名医生在脚踝骨折的情况下,连做三台手术,骨折有多疼,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位医生却只说:
因为我耽误了患者的救治才得不偿失。可在此之前,有谁能想到他其实也是一名患者?
还有河南洛阳,在进行完一场16个小时的心脏急诊手术之后,主治医生朱贵军突然倒下了,原来他一直强忍着肾结石带来的疼痛,完成了手术。
手术结束之后,他疼到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被同事们抬进了监护室。
麻醉师东利宁的一张照片,也曾让让许多人感动。
这一天她原定两台手术,谁知急救手术却接二连三,她累得瘫坐在地上,喝了大半瓶葡萄糖补充体力后继续工作。
这一天,她共为11例手术实施了麻醉。
这些都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我们看不到的是,每年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医生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孩子?
当舆论还在给医生施压的时候,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因为巨大的压力,这个行业已经陷入了用人困境。
医生被杀,被攻击,倒霉的是谁,还得是患者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医生和患者本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但是现在,没有患者能够放心的把自己生命交到医生的手上。
医生对他们来说甚至比不过一个服务员,熬一个大夜巡查病房抢救病人是应该的;
连轴转一整天做好几台手术是应该的;
他们不能说累不能说苦,稍微打个盹都会被曝到网上说玩忽职守;
门诊时一点不耐烦就会被指责没有医德。
病人质疑他们的医术,他们得赔着笑脸解释,一旦出了一点事故,他们就得被人指着鼻子骂庸医。
可医生不是神,他们也是会痛的人,他们被辱骂也会寒心,没有抢救回病人也会懊恼,除了亲人,没有人比医生更想让你活下去。
咩咩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时候,病人只需要迈出一步,剩下的99步医生也可以自己走完。病人只需要给医生一点信任,他们就会为了你的生命拼命。深以为然。
或许这个行业的确存在一些无良之人,但是我们也不能通过一只蛀虫对整个行业都判了死刑。
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存在不守规则没有道德的蛀虫,如果被我们碰到,也应该按照规章法律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所有人都大加批判。
医生的不易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每次都要等到一次次有人“以身殉职”我们才会醒悟。
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被温柔以待,牺牲的也不会白白牺牲,我们终将看见光明。
END
杨咩咩:身高1米6,气场2米8的带娃辣妈。前教育培训届名师,爱烫头,爱自由,希望此生不为钱发愁。个人微信公众号 :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您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小心!这些网红减肥药,含违禁成分!网友:想身材健美,需要这么做……
■新化县第二届“巾帼创业之星” 评选活动火热开启!
■ 台湾4岁神童引发巨大争议:你努力扮演大人的样子,真让人心酸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点“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