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力开创应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应县县委书记 句爱云 应县人民政府县长 丁 裕
县委书记句爱云在南河种镇调研
县长丁裕调研项目落实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新中国铿锵前进的步伐,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应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0.394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75.2亿元;县财政收入从新中国成立时1949年的34万元到2018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7年的33元到2018年的10862元,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产业兴旺、从贫困落后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要求和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部署,紧扣市委“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和“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发展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负重奋进、拼搏进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5亿元,增长7.8%。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扎实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风政风好转的良好局面。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提升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推动全县经济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努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全国陶瓷生产基地、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培育形成玉米、蔬菜、奶牛、肉羊等支柱产业;新型工业蓬勃发展,规上企业达到40家,主要涉及陶瓷、农产品加工、新材料、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特别是陶瓷产业风生水起,日用瓷、建筑瓷、工艺瓷同步推进,达到21家企业32条生产线,今年又积极探索引进智能马桶陶瓷底座生产线项目;文化旅游产业破题起步,成立了木塔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大力开展木塔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实施了总投资57.67亿元的重点项目80个,开复工项目77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6亿元,进一步夯实产业转型发展基础。
二是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按照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要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桑干河沿河6个村庄环境治理工程,打造了12个省级、市级示范村;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温、提标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接马峪集中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61家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全部完成。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稳粮、扩饲、优经、兴牧、强加工”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7亿斤,蔬菜总产13亿斤,奶牛存栏5.3万头,肉羊饲养量120万只;培育了“应州绿”蔬菜、“应县紫皮大蒜”等特色农业品牌;全县大中型蔬菜交易市场5座,大中型蔬菜预冷库38座,脱水蔬菜加工厂19家;小石口、北楼口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示范带动全县挖掘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各项社会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摘帽四不摘”,从压实主体责任、规范档案数据、稳定脱贫举措、贫困村提升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稳定工作、干部帮扶等多个方面,持续用力对全县6416 户122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确保到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围绕教育文体、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民生事业加大财政投入,2018年民生性支出达5.04亿元,增长3.2%,今年各类民生性预算达5.85亿元,增长7.8%,特别是实施了县城供热管网改造、推动了县一中迁址新建项目等民生工程。加强平安应县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70年狠抓植树造林不放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2%,林木绿化率达到28.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427.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今年按照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部署要求,人工造林10.97万亩,完成龙首山小流域治理4700亩,退耕还林经济林1000亩,龙首山道路绿化28.6公里,义务植树30万株;大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问题整治,扎实推进桑干河清河行动、“城市双修”、“城中村”清洁取暖改造、左砂路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家园。
五是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7年以来统筹各类资金1.8亿元全力保障“三基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县委《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责任追究意见(试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延伸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忆往昔,应州儿女砥砺奋进铸辉煌;看今朝,塔乡大地激情奔涌启宏图。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应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砥砺奋进七十载 春华秋实新应县—— 应县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惠风拂应县,沧海桑田,三座大山都不见。雄鸡一唱东方红,党恩如天。 奋进七十年,日新月异,龙飞凤舞谱新篇。众志成城中国梦,换了人间。一段引言,道出了应县七十年的波澜壮阔,七十年的辉煌风流。七十年特别是朔州市成立三十年,应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举旗帜,砥砺前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谱写了一曲应州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崭新篇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一根红线贯穿经济社会全局,奏响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决战决胜奔小康的时代最强音。坚持不懈的担当作为,久久为功的勇猛精进,让应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整体推进县、全省十佳卫生县城、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畜牧先进县、全省十强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积极构建产业支柱 “一县两地”建设云蒸霞蔚
产业是一个地方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应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自然深谙此道。该县以打造全国陶瓷生产基地、山西省现代农业强县、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破题,加速构建县域产业支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应县陶瓷生产始于宋辽,成于明清,兴于当代。上世纪7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应县陶瓷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近年,应县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要求和实现“两个持久”目标,紧密结合朔州市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和全县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际,拿出“真金白银”,促进了陶瓷业振兴繁荣。目前,应县共发展陶瓷企业20家31条生产线。其中,日用瓷27条,年生产能力10亿件,年生产值达到20亿元;建陶3条,年生产能力7800万平方米,产值可达27.6亿元;工艺瓷1条,年生产能力4000万件。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0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产区之一。“应县陶瓷”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应县木塔、应县蔬菜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此外,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福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年消化秸秆10万吨。白马石风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风能利用率、可利用小时数均在全省同类风电机组中排名前列。100MW农光互补生态产业园项目、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梨树坪风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生物医药业持续向好。吉呈生物年产植物空心胶囊50多亿粒,远销欧洲、北美洲、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保持全省领先。农副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雅士利集团、梨花春酿酒集团、老万生态炉业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该县以县城为轴心,利用城东南95%的耕地为水浇地的优势发展蔬菜,城西北20万亩盐碱地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构建了“南菜北牧”两大板块,呈现出集群式、板块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南菜”板块,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174亩,2018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到6.8亿斤。现有“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2个。青椒、架豆、胡萝卜、土豆、辣椒、西瓜、西红柿、西葫芦、茄子、甜椒、大蒜11个主要品种通过了国家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应州绿”冠名注册。全县10万亩“应州绿”蔬菜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出口认证的蔬菜种植基地县。围绕蔬菜产业化开发,全县建有大中蔬菜批发市场12个,年吞吐能力15亿斤以上,其中,接马峪蔬菜批发市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村产地市场和农业部定点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万名菜农、千名菜商、300辆货车可同时交易,年吞吐能力达到了5亿公斤;大中型蔬菜预冷库38座,脱水蔬菜企业19家,年制冷蔬菜7亿斤,处理转化蔬菜4亿斤。围绕市场流通,培育持证经纪人1700多名,内联上万家蔬菜种植户,外联100多个大中城市、500多家蔬菜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不少蔬菜产品转口销售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依托各大市场、加工企业,从事装卸、分级、包装的劳务人员达到了3万人,蔬菜产业已成为应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北牧”板块,重点建设了万亩现代养殖示范园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规模健康养殖园区。现有养殖小区14个,年育肥肉羊30万只;2全省唯一的外商独资畜牧项目——恒天然(应县)牧场群项目,拥有两个双倍牧场和一个单倍牧场,产奶牛稳定在30000头左右。截至2018年底,全县奶牛、肉羊饲养量分别为6.5万头、120万只,奶牛存栏和肉羊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二。
举木塔旅游龙头,实现文旅联姻,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应县编制了《木塔保护规划》《木塔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木塔申遗预备名单申遗文本》。实施了木塔加固工程即周边环境整治,形成了以木塔为标志的旅游共同体。推进木塔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成立景区管委会、组建了木塔保护研究所和木塔旅游开发公司,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理顺了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今年,应县的旅游大戏更是高潮迭起。先后在京举办了“塔乡记忆·醉美金城,助力乡村振兴应县国际旅游摄影艺术展”、应县文化旅游紫禁之巅推介展、应商应才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恳谈会;启动了净土寺改造工程,木塔与陶瓷艺术宫实现了互联互通,先后与7家国内文旅产业投资公司进行了沟通对接,一个让人神往、令人留恋、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晋北旅游圣地呼之欲出。
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美丽应县建设好戏连台
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颜值大幅提升。1996年,应县着眼改善木塔周边环境,完成了辽代街和塔前街开发建设。2005年—2008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市场运作、拆一补一”的办法,以木塔为中心,投入建设资金14.46亿元,共拆迁危旧房屋25万平方米,完成街改工程13项,新建住宅小区16个,建起各类新楼152栋60.26万平方米。并配套了县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天然气入户等工程,建成了祇园广场和释迦塔文化宫。县城公园从无到有,相继新建和改造了祇园公园、清宁公园和迎宾公园,方便了市民休闲健身。县城绿化成绩喜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427.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6%,绿化覆盖率达到3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2017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乡村面貌大为改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三个试点县之一的机遇,围绕朔州市旅游观光路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等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打造了28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项目的实施,试点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共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小石口、北楼口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乡村绿化成果丰硕。认真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干果经济林建设、龙首山生态旅游区、南山生态治理区、桑干河沿线护岸林等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18%,比建国初增长了15个百分点。特别是大力发展以苹果、杏树和葡萄为主的经济林4.3万亩,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业效益的“三增长”。
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 幸福金城吹绽万千笑颜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应县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追求。在实践中,该县计为民出,利为民谋,难为民解,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加。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认真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政策保障、贫困村提升、干部帮扶八大举措,截至2018年底,累计脱贫6494户12386人,基本实现整体脱贫。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二本达线由2010年的694人增加到2018年的1452人。特别是应县一中应届生达线人数、达线率由2010年的94人、8.83%递增到2018年的809人、63.63%。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新建的县职教中心和实训大楼投入使用,设有陶瓷工艺、计算机、音乐、焊接、汽车应用与维修等20个专业25个教学班,对口升学率达到98%以上,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职业中学”。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建成县特殊教育学校1所,“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2%。
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新建的县人民医院于2013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设置床位300张,开设医技科室10个、职能科14个;新建的县中医医院于2019年3月投入使用,开放病床120张,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就医环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北大人民医院、省市三甲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方便了群众外出就医,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七十年蒸蒸日上,七十年步步登高,凸显了应县改变了应县。七十年是一首诗,七十年是一幅画,以此为起点,相信应县一定会再造一个如诗如画的应县。
总策划:舒晓海
文 字:李培慧 胡元
图 片:赵志国 张义
来源:朔州日报
郑重声明:朔州日报社旗下“朔州日报”微信公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朔州日报微信公众号(ID:szrbxmt)”。否则,我们将对剽窃、抄袭者的侵权行为诉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