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翠峰岩景区
阅读量:3626995
2019-10-21
翠峰岩景区,位于仙城镇金竹岭西北山麓,距潮南城区13公里。《汕头旅游发展规划意见书》把其列同中山公园、宋大峰景区、仙湖景区等为第二类资源景区。
翠峰岩始创于元至正三年(1343),距今已有660年的历史。岩上古庙“圣母娘娘庙”,奉祀于岩上西华石室修真坐化的林九姨,民间素称其为“岩娘”,自古香火颇旺。
相传,林九姨为成田乡人氏,原名林玉云,生于元延年间(1314~1320)。降生时,异香满室。尔后素食至18岁,坚贞不屈不嫁,为抗婚携一犬一锅逃难至此,独处岩洞修真。期间,林九姨乐善好施,擅于用药,治病救人甚多,山下乡民敬若神明。其贞洁和救苦救难济世之心,感动上苍,遂修真升化(其犬同化)。升化之后,降“瑞云”装点山峦,辟“龙泉井”滋润万物,显灵济世。人们感其功德,遂建庙奉祀,事闻朝廷,元帝敕封“翠峰岩林九姨娘娘”。至明初,降乩奉玉皇封九姨为“母后圣母”,遂称岩娘为“圣母娘娘”。现岩内西华石室有九姨泥塑坐像,保存完好。1985年,翠峰岩被列为潮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翠峰岩景区宽广,范围约5.5平方公里。岩区内山岭起伏,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暑无炎夏;石级攀援,曲径通幽,清风徐拂,香烟缭绕,茂林筛影,花香鸟语,令人陶醉。
翠峰岩有几多神奇,一是有诸多神奇传说,二是拥有奇井、奇石、奇洞、奇树。神奇的传说,神奇的景点,加上革命遗迹和新建的景点,令游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祥符塔高21.06米,位处海拔83.8米的龟山之颠。站在练江平原或登临大南山、小北山,百几十里内,人们都可以看见耸立于龟山之颠的祥符塔:它就象一支苍老的巨笔,蘸抹云彩,倒写青天。它的雄姿,它的苍桑,它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仰,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驰神往。据传,因光折射,祥符塔影曾映照于附近江河及水井,乃至人家的水盆之中,成正立或倒立影像,蔚为奇观,常为民间所乐道。周光镐在其《明农山堂集》(为馆藏文物)中有诗赞之。可见,祥符塔在民间人们心目中影响之大。
穿越茂林曲径,再拾级登上龟山山顶,一目就可以看见山顶原来有一个平坦的可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巨大塔盘,祥符塔就耸立于塔盘之中。这么宽敞的塔盘,是青少年游客戏逐的“半天瑶台”。
塔为七层八面,实心,塔基周长21.2米。塔尖遭雷击损毁,但却长出“青发”(小树),给人一种“鹤发童颜”的联想。
该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几经修毁。现塔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周光镐重修后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传修塔掘塔基时得一古瓶,内藏铸有“祥符”二字的铜钱一枚,故名“祥符塔”。塔为砖石结构,塔基用石条平铺,塔身坚定牢固,塔座八面均有花岗岩石刻图案。塔第二层东面塔门上石匾有周光镐题书“祥符塔”三字。周光镐有“鼎建祥符塔记”一文,专记重修古塔一事。该文收入周光镐《明农山堂集》。
祥符塔高21.06米,位处海拔83.8米的龟山之颠。站在练江平原或登临大南山、小北山,百几十里内,人们都可以看见耸立于龟山之颠的祥符塔:它就象一支苍老的巨笔,蘸抹云彩,倒写青天。它的雄姿,它的苍桑,它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仰,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驰神往。据传,因光折射,祥符塔影曾映照于附近江河及水井,乃至人家的水盆之中,成正立或倒立影像,蔚为奇观,常为民间所乐道。周光镐在其《明农山堂集》(为馆藏文物)中有诗赞之。可见,祥符塔在民间人们心目中影响之大。
穿越茂林曲径,再拾级登上龟山山顶,一目就可以看见山顶原来有一个平坦的可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巨大塔盘,祥符塔就耸立于塔盘之中。这么宽敞的塔盘,是青少年游客戏逐的“半天瑶台”。
塔为七层八面,实心,塔基周长21.2米。塔尖遭雷击损毁,但却长出“青发”(小树),给人一种“鹤发童颜”的联想。
该塔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几经修毁。现塔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周光镐重修后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传修塔掘塔基时得一古瓶,内藏铸有“祥符”二字的铜钱一枚,故名“祥符塔”。塔为砖石结构,塔基用石条平铺,塔身坚定牢固,塔座八面均有花岗岩石刻图案。塔第二层东面塔门上石匾有周光镐题书“祥符塔”三字。周光镐有“鼎建祥符塔记”一文,专记重修古塔一事。该文收入周光镐
相传南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观察地势,见西南山的大龙溪、水龙溪两溪水浩大长流,东咸水溪流通至海,沙滩平坦,是为宝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来,沙陇人多,分为五片,称“五保”,故俗称之“五保寺”。据说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为高姓建祠,步至寺,效文丞相登丘怀主。后来因七座沙丘环寺(今遗存最大沙丘“七头埔”),寺易名“七星寺”。故民谚云:“未有溪西地名,先有高姓;未有沙陇,先有五皈寺;未有东坡,先有秧质地。”又云:“潮邑皆知三高僧,禅农水建各齐能,大颠、大峰与志定,庄严国土利有情。”洪武十四年(1381),民念师恩,于寺前扩建奉安殿而敬奉之。清嘉庆庚申(1800),在寺后扩建毗卢遮那佛殿,置大钟鼓。乏资塑像,立碑记云:“以后大德绅耆善信,继愿妆释迦法自奉供。”咸丰丁巳(1857),寺塌,复建忘却志定祖师之金身,仅知剃发,便刻剃发真武帝像以奉(寺前玄帝庙今存),复寺名“五皈寺”。1927年,寺厝包被用为成立犁民协会之址。越载,寺宇部分损失。1943年,厝包被日寇拆去军用。1985年作公社化大食堂。1966年倒塌。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寺归僧人管理,释惟振法师进寺住持而重兴之。
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分二进,前座准提菩萨殿,后座大雄宝殿(主奉释迦、文殊、普贤,东奉观世音,西奉地藏王),殿前一拜亭(东设禄位,西置莲位),又有两厢,东为客堂、僧舍,西为祖师堂、僧舍。寺前自古建有玄天上帝庙,大门前灰埕十分开阔。
相传南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志定和尚到此,观察地势,见西南山的大龙溪、水龙溪两溪水浩大长流,东咸水溪流通至海,沙滩平坦,是为宝地,遂于此筑宇建寺。名为“五皈”,其意是常住要有“五戒三皈”。后来,沙陇人多,分为五片,称“五保”,故俗称之“五保寺”。据说明朝刚立,即洪武一年(1368),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兵败流落到此,为高姓建祠,步至寺,效文丞相登丘怀主。后来因七座沙丘环寺(今遗存最大沙丘“七头埔”),寺易名“七星寺”。故民谚云:“未有溪西地名,先有高姓;未有沙陇,先有五皈寺;未有东坡,先有秧质地。”又云:“潮邑皆知三高僧,禅农水建各齐能,大颠、大峰与志定,庄严国土利有情。”洪武十四年(1381),民念师恩,于寺前扩建奉安殿而敬奉之。清嘉庆庚申(1800),在寺后扩建毗卢遮那佛殿,置大钟鼓。乏资塑像,立碑记云:“以后大德绅耆善信,继愿妆释迦法自奉供。”咸丰丁巳(1857),寺塌,复建忘却志定祖师之金身,仅知剃发,便刻剃发真武帝像以奉(寺前玄帝庙今存),复寺名“五皈寺”。1927年,寺厝包被用为成立犁民协会之址。越载,寺宇部分损失。1943年,厝包被日寇拆去军用。1985年作公社化大食堂。1966年倒塌。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寺归僧人管理,释惟振法师进寺住持而重兴之。
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分二进,前座准提菩萨殿,后座大雄宝殿(主奉释迦、文殊、普贤,东奉观世音,西奉地藏王),殿前一拜亭(东设禄位,西置莲位),又有两厢,东为客堂、僧舍,西为祖师堂、僧舍。寺前自古建有玄天上帝庙,大门前灰埕十分开阔。
《明农山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