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今天是中华太阳历9月16日(西历10月21日),中国传统24节气“霜降​”,交接时刻:17:53:23

今天是中华太阳历9月16日(西历10月21日),中国传统24节气“霜降​”,交接时刻:17:53:23

阅读量:3639193 2019-10-21



交接时刻:17:53:23
霜降 是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中华太阳历”采用的是西汉至明末清初的古法24节气,也即“平气法节气”,寒露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八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2.018米。平气法节气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西元1645年,“平气法节气”被西方传教士忽悠中国皇帝给废除了,而改用“定气法节气”。“定气法节气”,即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与上述古法三候已经错位失节。
《中华太阳历》采用“平气法”划分24节气,不仅规整漂亮,克服了中国传统农历每年“日期上下游移不定”之弊端,而且还克服了西方阳历“年不正,月不齐,无有四季,纪年不确”等弊端,因此我们可以结束中国因没有完整太阳历而不得不采用西方阳历百余年这段屈辱历史了,同时我们也可向世界历改潮流提供了一种中国历改方案。
附:为什么我要推陈出新,编纂“中华太阳历”?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天体、结构及其发展的一门学科。天文学和地理学一样,由于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最顶级的地位,因此天文学和地理学被称为人类科学的两大支柱。
天文学与地理学结合起来有个衍生的部分,叫做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时间间隔、判断气候变化,以及预示季节来临的一种时间法则。因此,历法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科技水平和文化自信程度。
一、世界通行历法之弊
??1、阳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历法。
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年长度为365.2422日。因历法编纂以“日”为基本单位,取回归年整数部分,即对365日进行编纂,因此“平年365日”;余下的0.2422日要积累起来,等积累到1日,即在该年加一个“闰日”进去,这叫做“闰年366日”。这样每四年安排一个闰年进去,时间又有点多,因此每百年还要再减闰一次,也即每四百年安排97个闰年。太阳历就是通过这样的“平年365日”和“闰年366日”之组合方式,把回归年之误差控制在了一个极小范围之内。目前每3300年误差率仅为一日。
太阳历一年又分为12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我们要把太阳历的12月看成“12份”。这样,平均每个月份的时间为30.4167日(闰年30.5日),由于月份编纂也必须取整数,因此每月取30日,这称为“小月”,余下的0.4167(闰年0.5日)积累起来,等积累到1日的时候,即在该月加1日进去,这称为“大月”。因此,科学太阳历:平年有5个大月(31日)、7个小月(30日),共计365日;闰年有6个大月(31日)、6个小月(30日),共计366日。
但是,西方阳历(公历),即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历,在大小月份安排上,却不按上述科学太阳历来编纂,而是借助宗教名义把“1、3、5、7、8、10、12”共计7个月,人为定义为“大月”,更为严重的是,西方阳历还把2月人为的减为“28日”(注:若按上述科学历月法,7、8两个月,无论如何也不会连续出现“大月”),加之西方阳历“年不正”,即“年首”与太阳回归年之明显天文位置不对正,以及西方阳历之“纪元”(原称基督纪元,或称西元),是16世纪教徒们出于对耶稣的崇拜而推论出来的(历史上没有其纪元),因此,西方阳历广受世界人民诟病。
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特别是“24节气”,也属于太阳历,后文详述。
小结:
西方阳历之优点?:历年与太阳回归年能够吻合,日期与寒来暑往能够吻合。
西方阳历之缺点:年不正、月不齐、无有四季,纪年不确。特别是“月不齐”,非常不利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等精密科学之需求;“纪年不确”,宗教意味太浓。
??2、阴历
?阴历,在天文学中指按月相周期,即“朔望月”周期来制定的一种历法。朔望月时间长度为:29日12时48分2.8秒,一年为十二周,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比太阳回归年少11日多。
编纂阴历由于也是以“日”为基本单位,“月”要取整数,因此每月取29日进行编纂,这叫做“小月”;而余下的12时48分2.8秒要积累起来,等积累到1日,即在该月加1日进去,这叫做“大月”。因此,阴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穆斯林回回历就是阴历,回回历以12个“朔望月”周期,为固定的“年”,因此每年都要比太阳回归年少11日多,这样回回历寒来暑往的月份就会发生游移,冬夏会出现倒置。
中国传统历法也属于阴历,下文详述。
小结:
阴历优点: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
阴历缺点:“年”与太阳回归年不吻合,寒来暑往的月份会游移,冬夏会出现倒置。
3、阴阳合历
我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建国初叫夏历,现在叫做“农历”,这是文革期间所谓除四旧的结果,其实叫农历是不妥的,因为它的日期在季节上下游移可达一个月,并不是很适宜农业生产。(有学者认为,应该叫做“汉历”。此称呼是根据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规则,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而来,笔者比较赞同)。
中国传统历法,同上述回回阴历一样,也采用“朔望月”周期,且大月30日,小月29日,但是中国传统历法在“年”周期上,又发明了“闰月法”,即把每年12个朔望月354日,余下的11日多积累起来,等积累到一个朔望月长度时,加一个闰月进去,因此就出现了闰年13个月384日的情况,具体采用“19年7闰法”,就能使平均历年与太阳回归年相吻合。由于中国传统历法有了阳历成分,因此又被称为阴阳合历。
小结:
阴阳合历之优点: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闰月法”使平均历年与太阳回归年保持一致,不至冬夏倒置。
阴阳合历之缺点:平年12个月354天,闰年13个月384天,日期相对太阳黄经不稳定,节气在日期上会“上蹿下跳”,不利工农业生产安排和现代科学化之精密需求。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尖锐地指出其弊端:“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猥亵”。
二、中国历法之现状
中国是历法文明古国。中国传统历法,由于“平年12个月354天,闰年13个月384天”,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安排和现代科学化之精密需求。20世纪初,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国民政府于1912年通令改用“西方阳历”,同时辅以国民纪年法。1949年新中国成立,延用西方阳历,同时并用中国夏历(文革时改称农历)。
孙中山先生说:“光复之初,议改阳历,乃应付环境一时权宜之办法,并非永久固定不能改变之事。以后我国仍应精研历法,另行改良,以求适宜于国计民情,使世界各国一律改用我国之历,达于大同之域,庶为我国之光荣。”
可是,100多年过去了,中国历法不但没有丝毫精进,现在中国人还有被西方阳历彻底奴化的一种趋势,例如:年轻人喜欢过洋节、民间也常常弄出“中华孝道文化感恩父亲节……”等等笑话,除此以外,中国的文化精英们现在著书立传也很少使用中历留笔了。更为严重的是,国家重大庆典,如“1949开国大典”,以及“7.1建党节”、“8.1建军节”、“10.1国庆节”,甚至“国庆阅兵车号牌”,等等,全部采用西历形式,也无意识地加速了这一趋势。
南怀瑾先生曾无不忧虑的说:“我实在担心中国文化会断绝。现在不要说没有天文系,有了天文系,又有谁能够真正懂得中国自己的天文?中国天文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国家民族的文化如果断绝了,将会永无翻身的日子。”
笔者认为,“奉谁的正朔很重要”,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历法文明古国里,特别是在民族节日以及民族庆典活动中,我们应当使用母国历法。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为我们剪掉了满清的辫子,但是让我们又背负起西方人的十字架:教堂是西方人的矗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座十字架,“西方阳历”则是插在我们文化中的一座十字架。前者我们可以绕道而行,后者已经浸入我们的骨髓。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对中国古代太阳历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笔者发现,在我们中国传统历法中,隐藏着一部非常优秀的太阳历法,它不仅可以克服上述三种世界通行历法之弊,保留其全部优点,而且还可提振我们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科学自信心。
以下就是笔者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的完整的我们中国老祖宗发明的科学太阳历,笔者称之为——“中华太阳历”。
三、中华太阳历
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也。笔者认为,其原因就是秦汉以后,民间简单易行的太阳历法,被君权收为帝王家所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采纳民间科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之建议,首次把中国民间太阳历法24节气纳入《太初历》,开创了中国历法“以阴历为主,以24节气阳历为辅”,定格中国“阴阳合历”两千余年之历法格局,直到现在。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一定发现了中国“平气法”24节气,即中国太阳历法,比之西方宗教阳历还要科学和规整漂亮,因此于西元1645年,成功忽悠中国皇帝把中国人使用已经1749年之久的“平气法”24节气废除,而改用“定气法”,名义上是为了提高“日月交食”预测精度,实为瞒天过海“巧妙”掩盖和破坏了中国传统历法中非常完美漂亮的太阳恒气历系统,并为西方宗教阳历若干年后进入中国打下了伏笔。现如今,人类发达的天文观测技术对“日月交食”等天象的预测,早已超越了“定气法”之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国人也无需再继续牺牲“平气法”之长,而要“定气法”之虚名了!
首先,笔者把中国传统“阴阳合历”进行解构,把其阳历部分“24节气”完整提取出来,并加以修复:即把“定气法”24节气,修改回在中国已经中断374年之久的“平气法”24节气。
第二,笔者把把太阳回归年365日(闰年366日)分成“24等份”,每份取整数,分别为15日(或16日);
第三,把“24等份”分别对应24节气,其中24节气的“12节”,分别对应12月首;24节气的“12气”,分别对应12“月中”。
第四,因西汉《太初历》为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优质历法,并首次纳入了“平气法”24节气,因此“中华太阳历”以《太初历》为纪历元年,西历2019年,即为中华太阳历2123年。
第五,中华太阳历,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1闰,每400年97闰,闰年安排在纪年能被4整除之年份。明年为中华太阳历2124年(西历2020年),明年就是中华太阳历的一个闰年。巧合的是,明年也是西方阳立之闰年,这种巧合会一直延续下去。
通过以上五步方法,我们就可推陈出新,即挖掘整理出中国已失传374年、漂亮的科学的《中华太阳恒气历》,简称《中华太阳历》,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中华太阳历”具有非常强的兼容性,它不仅可以兼容上述中国传统农历(阴历),而且还可兼容西方阳立(公历)。下边我们把西方阳立一并列入(阴影部分),以便于读者对中西历进行对比和过渡,孰优孰劣,大家一看便知:

我们放大看一下:

小结?:
中华太阳历之优点:
1?“月日系统”及“节气系统”与太阳黄经保持固定,不再“上蹿下跳”,并与西方阳历之日期实现了永久性的一一对应。例如,中华太阳历8月27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这一天永远对应西历10月1日。
2?“12月首”为节、“12月中”为气,再现了中国传统历法之特点。加之上半年与下半年、四时八节,以及“冬九九与夏九九”,都是对称平衡的,彰显了中国传统历法之美。
3、年首为“立春”,且永远与西历2月5日对应,不会出现1-3日上下移动,其它节气亦如此。
4?不影响人们传统使用习惯,不伤及西方7日星期宗教信仰,外观形式与目前通行的西中历法完全一致,因此西方人也能习惯使用?
5?可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太阳历法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并可做为中国提出的一项世界历改方案?
6?对中国阳历?阴历,以及西方阳历,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可让人们对东西方各种文化及节假日一目了然,避免人们对各种节假日的混淆?
7?“平气法”24节气可追溯到汉武帝《太初历》,西历2019年,即为中华太阳历2123年,纪年早于西方耶稣纪年104年,可大大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
8、河出土、洛出书,圣人则之。“中华太阳历”的推陈出新,预示着我国民族复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注:2016年11月28日,中国24节气成功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非常遗憾,到目前为止,中国人还没有把它提升到中国太阳历法的高度,也即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并使之具备完整的“年、月、日”之特征。中华太阳历,应该是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一大文创成果,也是对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后的一大补充。
?
《中华太阳历》,采用我国已失传374年之久的古法“平气法”划分24节气,不仅克服了中国传统农历“?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猥亵”之弊端。同时也克服了西方阳历“年不正,月不齐,无有四季,纪年不确”等弊端。因此,中华太阳历的问世,不仅可以结束中国没有完整太阳历的屈辱历史,同时也可向世界历改潮流提供一种中国历改方案。
支持《中华太阳历》朋友,请点击右下点角在看?,或点击右上角【···】分享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