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这天,我随团从九江而来,赏江西泸溪河两的岸龙虎山奇观。
龙虎山,道教早已把它当成洞天祖地,是一个风景各胜绝佳起地。王安石题咏:
一湾苔径引青松,
苍石坛高近晚风。
方响乱敲云影里,
琵琶高映水声中。
2010年捆绑申遗,成为联合国自然文化遗产。
龙虎山地处鹰潭贵溪市,是“中新生代信江断陷盆地”。白垩纪的红色砂砾沉积,成为现今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龙虎山的奇峰怪石大多分列在长达43公里的泸溪河两岸,以水仙岩景区最为出奇,如雄狮回头,如文豪沉思,如巨象吸水,形态万千各异。登高可览99峰龙腾虎跃之雄,乘筏可观仙踪缥渺之画屏。寻天师府遗迹,拜道教祖庭。探崖墓之秘,观民风之淳。。
道教正一派祖庭的文化遗产和悬棺奇奥是龙虎山的精神内含。宋代理学大家陆九渊曾为上清街石帖撰跋,徐霞客游记云“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
进入龙虎山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座现代化建筑的博物馆和景区前的美妙风光。
望头看,一排群峰像红霞般掩映在绿树丛中。它们像官府的衙役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迎侯上司的到来,那就是排衙峰。午餐后,座上景区环保小“火车”前进。
小火车不仃地向前,导游口若悬河,什么骆驼峰、浴仙池、大刀峰、脸谱石、蜡烛峰、正一峰等等一座山峰奇石,令人眼花缭乱,
在我那些照片中,出现最多就是骆驼峰。它昂首朝天,独出群峰。暗红的身躯,生长着一遍遍翠竹,绿株。山麓下,丹山田园,水稻稼苗,一派生机勃勃的晚春景象。
山体高大,形态奇特的象鼻山也令游人点赞。我多几么希登到象鼻山顶,去仔细观赏龙虎山,泸溪河的全貌啊!可惜没有缘。
水仙岩,由水岩和仙岩两部分组成。仙岩由24座大小不一,形势各异的山体,岩洞组成。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玲珑纤细,绵亘2公里,倒影河中,山水共丽。水岩在仙岩的北,紧靠泸溪河岸,山壁陡峭,壁立如屏,藤蔓垂挂。沿泸溪河两岸,十大奇峰美景,构成了“十不得”之说。
仙水岩的丹山石峰相对比较低矮,显得比较柔和。丹山配绿水,清溪蜿蜒绕山行,奇峰碧波卧倒影,有小桂林之说。在仙女石旁有石英先生的《水仙岩记》刻在石上。记云“邃邃乎群山之母,润润兮群水之源。踞万仞之上,俯亿兆生灵。至奇则过客仰叹!绝美则倩女自愧。华夏唯一,域外更无双。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路并进。可望而不可及,可亲而不可狎。集高贵与平易于一表,并巧倩与敦厚于一身。……‘绝美大地之母,生命之门’。”。水仙岩景区,我们游览的只是其中的段,许多美景都无缘。
午后两点半,到了正一观竹排码头。红色的救生衣与丹山碧水相映射,好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竹排眼看就要撞击石岸,转了个弯,又是一遍新天地。眼看一滩鹅卵石,一会又是绝壁陡崖,又是绿洲一遍。
筏在水中行,人在山顶游。一座座奇峰刚从眼前消失,更奇的峰又扑面而来。碧水丹山如画屏,让你看不够,看不完。时而它实实在在,时而它虚无飘渺,这就有了“十不得”之说。
竹排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飘流,眼见许多游客在那陡峭如壁的之字形的石栈上孺动。那就是上清宫竹排码头。登上石栈临下,竹排点点正向码头驶来。熙熙攘攘一派兴旺繁盛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仰望对岸一座座丹峰翠岩依序而列。两座美亭分别挺立在近处两座山峰上,中间有廊相连,清晰可见,令人想往。
从陡岩上下来,跟着导游摆渡到了对岸河滩,等待对岸崖墓升棺表演。这里是水仙岩游览的终点,也是高潮。在这河滩上,人如海,欢如潮,或耳语情话,或品水论山。
崖墓升棺表演很精彩,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数千年前古人的墓葬场景。“对酒当天,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几何?给了我许多人生的思考。
表演结束已近17点了,河滩上很快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第二天游览上清古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九曲洲。泸溪河到这里变宽了许多,水流也变得清澈了许多。河面上有一道由碎石垒成,露出水面的长长石梁。石梁时直时曲,给了河水展现美姿的舞台。它时而泛起层层涟漪,显得那样温柔多情;时而卷起朵杂浪花,又是那样热情奔放,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边有一些妇女在浣衣。她们用传统的方式,一边用棒锤敲打着衣服,一边彼此交谈着,嬉笑颜开。再现了“长安一遍月,万户捣衣声”的场景,瞬间让我回归到了儿时的田园,回归了传统。一时间,不由得心生慕意,“田园将芜胡乎不归?”。
从照片上看河道近岸一侧花草茂盛。对面河岸上,隐没在翠竹丛中的民居非常漂亮。河岸下,一个沙滩,水陆参差向河心延伸。泸溪河在沙滩对岸拐了一个大弯,继续向前奔流。重重叠叠的山峦,绵延不绝;密密麻麻的林木,苍翠欲滴。蔚蓝色的天空上,飘浮着洁白的云朵,好像是上苍特意用它来装伴这山这水的鲜花。水更清澈清了,山更秀丽了,美伦美奂,令人心旷神怡,特别赏心悦目,特别愉悦。
2011年冬初稿
2019.10.20
成稿于望京陋室
附录:悬棺之迷
悬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大宁河,在武夷山我都曾见到过。但在龙虎山看悬棺模拟升棺表演还是第一次。
古人是如何把那些重达几百斤的棺材放到那些悬崖峭壁的洞穴中去的呢?一直是个秘,困扰着现代人。为此专家和民间都作了许多推测和试验,形成了许多说法。其中有堆土说、隧道说、涨水说、机械吊装说等等。龙虎山景区,曾经悬赏30万元,求得一个合理的解释方案,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现在在龙虎山,水仙岩景区,竹筏飘流的终点,上清宫码头,采用机械吊装说,进行了悬棺升棺模拟表演。
7号这天,下午四点多,飞云阁对岸的河滩上,人如海,声如潮。从正一观竹排码头飘流下来的人们,从景区四面八方游览的人们都集中在这里,等待着观看升棺模拟表演。
在泸溪河上飘流过程中,看见一个个丹霞峭壁的悬崖上,处处百孔千窗,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洞穴。从下望去,洞穴中有一些木板之娄的东西,导游说那就是古悬棺。在等待升棺表演的时间中,我仔细观察对岸的悬崖峭壁。看上去,那些洞穴显得更大些,棺木杂物也更多些。在一个巨崖绝壁上,有一个由岩石裂隙分化而成的一个大型凹进崖穴。在凹进岩壁上,“仙山琼阁”、“玉壁凌空”几个巨型的书法大字,清楚可见。岩壁间一座精美的二层楼阁,临水而建,这就是飞云阁。阁的上方崖隙间和一侧临水的崖壁上,都建有云梯,作为人们进出的通道。在阁的上方崖壁上,垂挂一个滑轮。滑轮向下垂吊两条粗绳,直达河中船上。这就是水仙岩景区,悬棺升棺表演场所。
突然间,从飞云阁处传来一出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就告诉人们,升棺表演就要开始了。喧闹的人们一下都平静下来,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对岸飞云阁上。爆竹之后,传来空灵宁静的道家音乐。眼见飞云阁上面的丹峰顶上,三个表演者(据悉他们是当地从事了多年的采药人),腾空而起,沿着直挂在江面悬崖上的绳子攀缘而下。他们身轻如燕,极为灵巧,一个倒栽葱向下滑下好几米。一会儿如春燕展翅,四肢伸展横挂在绳索上;一会儿似猿猴攀缘,手持彩炼当空舞。他们很快滑到预定的洞穴前,同下面船上手持绳索的人配合,剧烈摇动绳索,借着惯性,像猿猴一样,一纵身就跳进洞穴中。这时船上一个人站在一个棺材上,借着滑轮,缓缓上升。船上一个人,手持同棺材连接的绳索,控制着棺材的摇动。当棺材升到洞穴处,上下配合,当棺材摆到洞穴最近处,洞穴的人一下钩住棺材,拖入洞穴中。实际表演的时间虽不很长,但很惊心动魄,令观者目瞪口呆。大家时而屏住呼吸,为表演者的安全捏一把汗;时而轰堂大笑,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而喝彩。表演结束后,又是一阵喧嚣。有的议论着,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没有滑轮技术,他们是怎样把这棺材放进离水面几十米的洞穴中去的呢?看样子,升棺演试并没有解除人们对悬棺升放之迷。另外,悬棺保存上千年而不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疑团。
考古界对悬棺有个定义:悬挂于峭壁之上或峭壁洞穴中的棺材,称为悬棺。悬棺有三大特点:1、利用天然洞穴。2、大多利用一整根楠木掏空,像独木舟一样。3、洞穴前有封门板封户。朱熹有诗云:“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宋人王文卿诗云:“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郭沫若有诗云:“船棺真个在,遗蜕悬崖看”
现在发现我国的悬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各省及川滇两省交界处。较为著名的的悬棺有,
人悬棺,四川珙县境内,现发有265具。
龙河悬棺,四川石柱县境内,龙河两岸有130处一千多穴,是士家人悬棺。
武夷山九曲溪悬棺,古越人悬棺。
雅安碧峰峰峡悬棺,四川雅安,羌人悬棺。
荆竹坝崖棺群,宁河两岸。
北方山西宁武“小石门悬棺”是一个特例。
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葬一个悬棺耗费巨大,只有那些相当富裕,身份“高贵”的人,才能所为。
古人为什麽要把他们先辈的尸体放在峭壁悬崖的洞穴间呢唔?一是他们“行水而处山”的生活环境。一是他们的信仰“弥高者以至孝,高葬者必有福”,“死不落士”。追求宁静太平,在青山绿水中,永远安息的理念。
据考证,在龙虎山镶嵌在水仙岩一带绝壁上的悬棺星罗棋布,有数以百计。或钉木柱,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有合葬,有群葬。
据考证,龙虎悬棺是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所为。这些悬棺一般离地面20到25米,高者可达300米。1978年江西考古队,发现悬棺墓葬人骨架16幅,陶器、原始青铜器、骨器、玉器、竹器、纺织品、工具、古乐器220件。经测定所发现的藏物距今有2100年以上。在水岩、仙岩、谷子岩等处都有十到数十座古崖洞墓。其中一崖墓宽50米,内置十副棺材。棺具有园形、扁园形、长方形、屋脊形、顶盖式。多用巨形楠木刳割挖空而成。葬品多用仿青铜礼器,兵器、陶器、玉器、竹器、骨器、石器,忌用金属器。是彭泽东部水系,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也是流行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太平洋东部岛屿悬棺的起源。
写于2011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