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艺术实践】张曙光: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新策略

【艺术实践】张曙光: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新策略

阅读量:3651196 2019-10-21



张曙光
1992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术师范系主任、硕士导师,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高原姐妹》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参加“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60周年美术作品展”;《石狮子》入选“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2018)”;《城殇》、《母女》参加 “草原之约——中国油画名家邀请展”;《母女》入选“可见之诗-中国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7)”;《客人来了》入选“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泸沽湖的女人们》入选“七彩云南—中国美术作品展”。
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新策略
摘要:“图像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为美术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课题。视觉文化发展在美术教育中的独特影响力,使得部分传统艺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出现了转向。美术教育中应运而生新的策略: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范围,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进入视觉文化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解读能力,了解视觉文化背后文化与视觉的双重含义。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艺术应该积极参与而不是脱离社会日常环境,并以此丰富视觉、触觉与审美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发展的环境变化
2010年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UNESCO),发表的《首尔议程:发展艺术教育的目标》提出"在校学生和校外学生都能够接触跨学科的艺术形式,包括数字化和其他新型艺术形式,使得全面发展……强化与信息媒体的联系,建立与艺术教育之间的交流。"。[1]在第32届国际艺术教育大会(InSEA)上,参会的美术教育专家强调:通过学校美术课程,访问艺术家和参观美术馆等活动,鉴赏欧洲丰富的视觉文化遗产,培养丰富的感性,激发热爱文化遗产的情感,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创造能力;日本学者主持了“视觉文化——美术教育与创造性的课堂”,认为美术创作是视觉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心灵·多媒体·传统,具体强调美术教育发展与传统文化中互相结合、多媒体视觉化教学与现当代艺术的互相应用以及视觉文化研究等主题。视觉文化教育被置于一个国际性级别的讨论话题。
海德格尔认为现时代是“世界图像时代”。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视觉性成为文化的主因,生活或文化中的视觉化,主要体现在对视觉效果的普遍诉求上,从广告形象到影视、教科书到博物馆,视觉图像无处不在,文化普遍呈现出一种视觉化现象;第二,图像占据文字的话语权,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为“读图时代”,这一问题体现了图像比文字更具备优势,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减弱趋势,影视、游戏、卡通成为青少年热衷的图像文化,“读图”成为一种时尚;第三,审美上对外观的高度重视,生活世界外观的美化和显现究其根源是一种观念的转变。社会美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它衍生出视觉性的价值观念。
在“图像时代”视觉图像影响着我们,反之,我们也在改变和使用视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视觉文化逐渐成为视觉的主导方向,它将人们从文本符号引领到视觉图像的关注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观看方式、观看内容发生着转变,学生对视觉图像的感知、视觉的体验、审美观念也产生巨大变化。
二、“视觉文化转向”带来的美术教育理念的转向
图像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研究形态的主因来源于视觉文化的影响。对于传统的语言文本文化形态,视觉文化展现出了图像的传播、视觉性、多元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使得视觉因素在文化中更具优势地位。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形式,应该将其置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加以认识与理解。视觉文化转向为美术教育、美术解释和美术创作提供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范畴,逐渐成为美术教育的研究主题之一。把视觉文化转向与美术教育相联系,了解其反映流行趋向、社会追求及意识形态,发展他们对于相关影像的批判解读能力,帮助解释、评论及创造周围的视觉文化。
美术认知发展理论、美学、图像学和教育学构成了美术教育中的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视觉文化的美学理论基础包括消费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两大范畴,在视觉文化理论指导下,能够从审美的视角关注消费和日常生活中呈现的视觉文化图像,进而解读视觉文化隐喻理论影响下的消费氛围与日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汤姆·安德森所言:“艺术应该参与而不是脱离社会日常问题”,美术教育正是借助绘画语言和组织形式认知视觉文化、批判地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视觉文化现象。
美术教育理念的改变推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美术教育课程设计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各类图像、数字影像相关的一切视觉文化现象,这就决定了摄影、动画、网络等艺术形式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教师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考察、探究、对话、自主学习等方法,使他们在学科领域与社会生活议题之间建立对话;在丰富教学手段、拓宽艺术表现渠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素养,有效地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美术教育新策略的实践
随着视觉艺术发展方向发生着变化,曾经在传统艺术课程中被视为根本的概念在重要性上也出现了转向。意义构建所依赖的基本知识和对该领域的诠释发展迅速,面对相同的视觉文化,人们会作出不同的意义延伸,并且方向各异,文化价值、生活形态等隐喻的真实意义也就变化。[2]美术教育课程有两个重要概念,第一,将美术与其它学科相互连结,尤其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时事,学生在接触艺术的同时,也能思考真实世界中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重要议题;第二,根据重要问题设定核心思想,美术作为视觉化语言,结合各学科充分发挥视觉性展示功能。
随着视觉环境的改变,获得图像的方式途径发生改变,学生所依赖的图像来源也发生了改变。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 1000 张网络学生作品中出现的图案分析发现,画面中出现的图像素材主要来源四个方面,卡通图像、网络游戏、海报书籍、影视。
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审美占据首要位置,集中表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会将生活中的习俗、文化以及对生活的审美态度、感受和理解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创作当中,转化为新的视觉形象。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影视作品而非具体的写生或想法,在给学生播放一段与“云”有关的影视作品后,让学生围绕 “云”进行思考和绘画创作。生活、审美经验不同造就了学生对“云”展示出了多样性的体现。
学生作品中,“云”的表现各式各样。从符号的角度看,一张作品中两朵云的形状、颜色虽然相似,但表情不一样。学生将图形视为一种视觉符号,从而作为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这种传达,不仅包括一种主题信息,更是学生的情感体现。          
视觉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图像的文化含义去思考。视觉图像已不是客观的形象,而是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传递着审美经验和文化内涵。例如,红灯笼、天安门、中国结等体现着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红灯笼的文化隐喻已是约定俗成的,虽然是比较传统的形象,但受到时代的影响赋予了更多的新文化价值和功能。在网络资源中随机抽取的 1000 张学生作品分析发现,红灯笼的形象分别在春节、元宵节、国庆节、劳动节主题中出现,在学生的作品中,红灯笼与爱国主题相结合,无论是灯笼的颜色、形状还是其本身的文化都完美的融入到主题中。
学生的艺术创作反映了批量生产和分布式视觉文化的环境。这其中有真实的图像,更多情况是虚拟的图像。教学中学生会讨论电视节目、海报贴纸等,似乎这些都是真实的;学生还会相信在网络和广告中看到的图像,而且他们还常以网络游戏为交流基础。学生通过基于网络游戏、漫画和音乐影片的人物开发创造整个艺术世界。
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日本动漫将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作为一种教育辅助媒体,借助视觉文化的引导作用,让动漫、游戏不仅是娱乐,还能为教育所用,亦是寓教于乐,成为教学中现代媒体艺术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选择权交给学生,针对主题,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文字;针对图象要选择有表现力和体现学生审美的双重视觉图像,这种选择就是学生视觉感知和审美的体现。                      
总结
美术教育中视觉文化新策略的运用,一方面,改变了美术课堂单纯以学习美术技能和欣赏美术作品的程式化格局;另一方面,它促使美术教育关注现实生活世界,以此了解相关的社会文化议题。视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即丰富了美术课堂的形式与内容,又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促使学生透过视觉文化图像范畴,内在的解析图像所隐喻的文化内涵。从传媒的角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延伸认知的范围,但也逐渐改变着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拓展视野,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特征和表现风格,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视觉素养意识,发掘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视觉文化的教学素材。
注释:
[1]《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首尔议程发展艺术教育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2][美]凯莉·弗里德曼著,《教授视觉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58页。
参考文献:1、[美]凯丽·弗里德曼,《教授视觉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2、[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3、[加]罗伯特·洛根,何道宽译,《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和解释》,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6、《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徐耕春,博士论文,2015年。7、《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首尔议程发展艺术教育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8、《第32届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世界大会纪要》,中国美术教育。2008年。9、《迎接视觉文化挑战的美术教育》,钱初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品赏析
《客人来了》170X180cm  2015年
《母女》100x180cm  2016年
《城殇》190x150cm  2017年
《圣岛教堂系列之一》80x60cm  2017年
《圣岛教堂系列之二》80x60cm  2017年
《石兽园》200x150cm  2017年
《智者》200x120cm  2017年
《石狮子》150x200cm  2018年
《高原姐妹》200x180cm  2019年
《玉米地》200x120cm  2019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